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21 13:59:06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984
目 录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



内 容 摘 要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而且是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隐患。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尤为突出,信贷风险管理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盈利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加强信贷风险的检测与监督,重塑商业银行管理文化,以期提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范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贷款高速投放带来的风险隐患也在增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也屡见不鲜。如何认识信贷风险的成因,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防范和化解,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损失或收益的机会。风险就是“未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贷款风险即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受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使得银行的贷放资金无法按期收回本息和正常周转或其他原因而使商业银行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引起贷款风险的原因综合归类,通常将其分为:
1、信用风险(Credit Risk)
信用风险通常是指在贷款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主要特点是因为贷款对象无法按时履约而使银行遭受损失,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贷款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大部分是贷款的信用风险使然。
2、市场风险(Market Risk)
市场风险是金融领域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它通常是指市场变量变动而带来的风险,或被定义为金融工具及其组合的价值对市场变量变化的敏感度。根据这些变量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及商品价格风险等等。
3、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
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信息系统或内控机制失灵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一般是由人为的错误、系统的失灵、操作程序发生错误或控制失效而引起的。其引起的主体是提供贷款的主体即商业银行本身,它与信用风险引起的主体的是贷款企业刚好相反。
4、其他风险(other Risk)
其他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偶然风险,其中法律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签署的交易合同因不符合法律或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而不能得到实际履行,从而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因为贷款对象所处的政治环境变化而使贷款不能按时收回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变化导致贷款不能按时收回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偶然风险是主要是指一些偶然因素而使贷款不能正常收回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企业不能偿还贷款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在实践中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重视操作风险控制,轻视对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的研究;不能及时预警风险,在风险发现方面还存在着时滞现象;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工具。
2、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仍然采用“金字塔”型的纵向组织结构,采用层级结构组织信息传导方式,信贷信息的传递层次多,传递速度慢,偏差大,信贷信息反馈差,银行可能会因此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3、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过大
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学历普遍较低,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风险意识不强,使基层信贷工作难以向前突破;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资深信贷人员为了追逐高薪从中资银行跳槽到外资银行,这不仅会造成国内商业银行缺失许多高素质的信贷人员,而且还会对银行客户产生影响,使得银行流失很多高端客户,从而导致银行客户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中断,增加银行对客户关系的维护成本。
(二)外部环境因素
1、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逃债者得不到法律和社会的制裁,廉价的逃债成本成为企业逃债的直接原因。造假、欺诈、逃债、赖债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诚信资源遭到了非道德主义的侵袭,社会信用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和流失,信用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2、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制约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
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缺乏,使得市场融资机制发展缓慢,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在直接融资有限的情况下,只好转向银行贷款,扩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我国现阶段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束缚了银行业务分散化的能力,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3、法律制度约束不力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且已经出台的法律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致使银行在债务保全工作上障碍重重。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主要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特殊企业。虽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商业银行业务日益多元化,范围逐步扩大,但是,我国银行业的贷款仍占全部资产运用的80%左右,美国商业银行贷款通常也要占其资产总额的50%左右。贷款业务仍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资产业务,因此,贷款风险大小、质量高低会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现“三性”原则产生根本影响。这种风险源于契约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我国信用市场发展迅速,但信用制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信用契约的高度不完全和信用关系的严重扭曲,使银行面临极高的违约风险。海南发展银行成立短短三年,因大量资金放款于房地产业,最后发生支付危机而破产。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一些不良贷款后,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5%的最高界限。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其不良贷款长期居高不下,已经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能力、盈利能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贷款风险增大,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概括来讲,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还无法像西方商业银行那样自上而下自成一体,没有建立专门的信贷决策机构负责全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客户信用评估标准,仅按传统比率指标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无法保证整个信贷机制的有效运作。同时,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仍主要采用定性方法且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及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
(二)银行信贷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是在银行信贷风险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信贷管理内控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健全的现代金融企业决策程序和制度,决策者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各职能部门注重对具体业务操作环节的控制,却忽视了对内部各管理层次、管理岗位的控制;部分岗位设置没有遵循内控原则和要求,没有量化考核措施;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还相当有限,稽核监督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等。
(三)信贷风险监控存在漏洞
实施信贷风险的防范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应该包括管理经营理念、风险意识、识别防范风险能力、风险评估技术、规避化解风险措施等方面。我国金融机构的高级风险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风险评估机制也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风险缺乏评估机制。很多银行没有建立起直观的、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尽管财务状况分析中涉及定量分析,但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操作。商业银行量化风险的技术还停留在风险量化的最初阶段,因为成本、技术等原因,还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
(四)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整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商业银行文化体系特有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人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忽视风险管理,存在重贷轻管的思想,贷后管理薄弱,信贷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对客户的资金使用情况及客户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这就必然导致信贷资金的使用失控,造成不良贷款的增加;二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不到位,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仅停留在贷前对相关风险分析和预测,忽视贷款潜在的风险。
四、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风险的屏障,通过制定信贷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使信贷人员都清楚自己的权限和职责,使所有的信贷业务都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一是成立由管理层直接推动的内控机构。信贷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越是由管理层发起越易取得成功,建议成立由行领导直接推动的建设机构并争取整个管理层的支持。二是强调信贷部门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强化各部门职责使其互相配合,提高内控体系的效率。同时由内部审计等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反馈,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信贷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使其长期处于有效状态。
(二)完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鼓励商业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来确定最低风险资本,强调银行要建立内部风险评级体系。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几乎空白,因此就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级系统,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
1、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强化对数据的采集及管理,在内部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严格、一致的获取数据的流程,尤其是包括违约客户在内的所有客户的信贷记录、财务报表、基本信息等历史数据及评级模型、PD值测算的历史记录、借款人信用等级等方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基础数据库,不仅可以对不同行业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还可以为受评对象在同一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间的风险比较提供必要的评判依据,从而为信贷级别的确定创造条件。
2、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细分
根据信贷风险的不同水平,对银行信贷风险划分等级,严格区分信贷的等级标准,进而评估各等级的违约概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应适当增加评级数量,避免信贷资产过度集中于一两个级别,在低风险及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对高风险级别再进行细分,设立更多的新级别。同时,要注意做到依据银行业务组合不同,区分不同风险度的级别数量也不同。
(三)加强信贷风险的检测与监督
首先,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广泛收集有关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各类资料,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对企业实行有效监测,防范风险。其次,要发挥银行同业信息共享功能,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而采取的欺骗行为。再次,要加强与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监督检查中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做好防范工作。最后,要加强贷后管理,不但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前移风险防范关口,还要严格期限管理,加强贷后管理。
(四)重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现代商业银行处理好风险与发展、质量的关系,要把风险意识从上到下贯穿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形成理念和准则,把风险控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灵魂注入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执行力。为此,要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从主观上引导信贷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防范操作性风险;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贷款企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贷款质量考核指标,落实贷后管理业务流程中的具体责、权、利,实施贷后管理考核激励措施。
(五)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应扩大风险管理范围,减少风险管理层次,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强化风险管理的权威性,赋予风险管理部门在信贷政策制订、信贷决策审批、资本配置、业务敞口限额管理等方面更多的职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各商业银行可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揽银行风险控制。由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内部控制资源,统筹制定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制度、程序和方法,实施全面风险控制技术,对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其次,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控制中心等职能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全行信贷资产组合、资产多元化、整体信贷资产回收特点进行分析,对全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向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银行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报告;再次,引入风险经理制度,在经营部门设立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实现风险管理关口的前移。最后,建立起以风险为基础的绩效考核系统。
(六)建立一支优秀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队伍
一方面应加紧人才的引进,充实风险管理的各个阶层,不能因为种种原因降低信贷岗位专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职工素质,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来鼓舞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参 考 文 献
1、李雪莲,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新论.【M】.北京: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霍再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李志刚,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J】.金融论坛.2004. (5):266一268
4、董芸,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J】.云南电大学报.2004.(3):52一53
5、左冬蓝,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0):
26一27
6、罗国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及防范.【J】.社会科学家.2002.(12):16一1
7、杨建莹,周小川,纵论不良贷款防治之策.【N】.金融时报.2004.5.22
8、斯蒂格利茨【美】.《经济学》(中译本,上).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9、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秦建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控制研究.学位论文网.2006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 下一篇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