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表外业务研究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表外业务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21 13:49:09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表外业务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8156
目 录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和风险管理
三、我国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
四、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五、怎样更好的建设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形成了一股开发新业务的浪潮,作为金融创新重要组成部分的表外业务空前活跃,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把表外业务的发展作为主要的经营取向.在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表外业务成为继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之后的第三大业务支柱,其重要性日益提高,规模也直逼资产负债业务.表外业务不但以其成本低、收益高、对资本要求少、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等特点为现代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活力,而且起到了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作用,因而受到国外商业银行的普遍重视.尤其是9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逐渐壮大,更使业务表外化成为当今国际金融界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该论文以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归纳与具体分析、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结合,以及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展的状况及其风险管理、风险监管等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上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表外业务研究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与其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出现的一些问题,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表外项目也被称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项目,或者叫“或有资产和负债”。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通常我们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的是狭义的表外业务。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实施的必要性
第一、适应利率下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行的低利率降低了银行资金的边际利润,使银行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获利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去开拓各种非利息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二、化解不良贷款,减少金融风险。从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来看,世界前20家银行的平均不良资产率仅为3.27%,其中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4%和0.85%。这就需要利用表外业务来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第三、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率。随着银行成本增加,收益下降,单纯的传统业务已难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和银行收益的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过大,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过多,所以银行必须降低运营成本。如果要在不增加或降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多元化、国际化的服务,表外业务因具有低成本和提高资产报酬率之功效,不失为理想之选。第四、利用表外融资技术,增加资金来源。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直接以机构投资者身份与经纪商进行股票和债券交易,不再完全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快速发展,分流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为了竞争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展表外融资技术,如贷款出售、发行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增加其资金来源。第五、通过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三个方面,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表内业务,而且也要重视表外业务的发展,抢占适应持续发展要求的空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是其银行经营国际化、资本证券化、业务表外化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也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三)表外业务实行的可行性
第一、加入WTO和金融的逐步对外开放为表外业务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金融环境。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有关世界贸易组织会员国达成的协议,加入后两年允许外资银行为国内企业开办人民币业务;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指定的地区可享有中国内地银行相同的权利;五年内取消地区限制和客户限制等规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并享有中国内地银行相同的权利,大部分国外银行已经实现了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具有强大的业务处理、客户服务、管理决策支持功能,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有机结合,客户服务和信息分析有机结合,建立了完备的数据仓库,具有开展表外业务的强大优势,在冲击中国银行业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可资借鉴的表外业务管理模式。第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为表外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一直维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对外经济往来持续上升,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度的加快,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人民币的逐步国际化等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为表外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国家逐步放松对银行业的管制和行政干预,以及大力提倡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为表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较宽松的政策环境。第三、银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逐步建立和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为表外业务的拓展提供了保证。商业银行长期在计划经济和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运行,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发展的动力,缺乏业务创新的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银行经营机制的转轨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增强,不断开拓和创新业务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这为表外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证。第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推出为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提供了可操作的对象。1984年提出建立金融市场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从原来只有少数国债和金融债券品种的市场发展为目前包括上千个品种的市场。就股票市场而言,从90年代初的几十家发展到上千家,参与者已达6000多万人,筹资达4000多亿元,国内股票市值2.6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32%左右。商业银行除进行国债、企业债券的投资外,还允许向证券公司发放股票质押贷款。也有许多银行开始通过银证合作形式参与金融市场。同时金融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客户对金融服务性需求的增加为表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两大部分,公司客户具有因行业、规模、经营状态等不同情况之分,个人客户也有因不同的收入水平、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地区习俗之分。对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种类、服务形式和手段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客户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呈多样化趋势。从公司客户来看,以前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对银行主要是资金、结算等方面的需求,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公司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经济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单纯的存贷款业务需求逐步向代理收付、现金管理、管理咨询、资信评估、融资担保、票据发行便利、委托理财、信息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的金融需求发展。从个人客户来看,随着个人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个人对银行的需求开始从单纯的存款业务转向代理收付、个人理财、基金投资、国债投资、证券买卖、购买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客户对金融服务性需求的增加为表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第六、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为表外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因为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信息处理等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业,改变了银行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增强了银行处理业务的能力和技能。我国从80年代起开始建设全国金融卫星通讯网,至91年正式联网成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卫星小站600多个,使全国电子联行业务覆盖了全国省、地市以上分行,已在全国25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以网络传输或磁介质交换为传输手段的同城清算系统,以及7个大城市的同城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基本实现了同城清算的半自动化。对个人客户的服务项目中采用了自动出纳机(ATM)、销售点终端机(POS)、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在公司客户的服务项目中推出了全国银行信息通讯系统、电脑账务处理等;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使金融业有条件为客户提供优质低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为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表外业务的风险监管和风险管理
(一)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 
为有效防范表外业务的风险,我国银行到监管当局、商业银行和同业协会应相互结合,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共同承担和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由于表外业务涉及与客户、同业、交易所的关系,加上各类业务的性质差别较大,往往适用不同的交易规则,因此,在行业层次对表外业务进行管理显得很有必要。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银行同业公会应制定有关规则来约束同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对同业之间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建立与某些交易相关的行业组织,如证券业协会、外汇交易协会、期货、期权交易协会等,这些协会的主要作用是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交易规则、职业道德准则、业务标准等,为会员提供咨询、仲裁等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应强化表外业务的风险意识,关注表外业务经营的风险状况,完善表外业务的内部监控体系。 
首先要完善表外业务的内部监控体系。第一,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表外业务内部控制环境。商业银行重视操作程序的监(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督与牵制,即各项表外业务交易活动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一般应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前台交易,二是后台结算,三是会计审查,四是监控。最低要求是前台交易与其他职能部门要分开,既使是交易管理人员也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一个职能部门中,相关但不同的工作要由不同的人员做,以确保相互的业务监督牵制。第二,会计系统的控制。首先是可行的内部凭证制度。涉及表外业务的内部凭证要求做到种类齐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种类齐全要求有风险的表外活动都要通过凭证来反映;内容完整要求设计各类表外业务凭证式样时,不仅要能反映特定银行部门处理各自业务的情况,还要能反映几个部门共同处理一项业务的情况;连续编号可对已发出号码加以控制,银行重要的表外业务凭证、有价单证必须采用此种方法来控制。其次是完整的薄记制度,这要求在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表外核算帐簿和或有负债报表制度。第三是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记之间、凭证和帐簿、帐簿之间、帐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做到证、帐、表三相符,此外还有合理的表外业务会计规程,科学的价值确认制度等。第三,独立的内部稽核机构。内部稽核机构在银行内部须保持较大程度的独立性,应隶属于总行。其职能是稽查、复核和评价各分支机构执行指定职责的效率,并向总行报告对情况的评价。内部稽核部门在确定其工作方法和范围时,应考虑表外业务的管理,以及银行在此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相关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评价。 
其次加强或有性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我国银行目前可开办的担保承诺类表外业务主要有信用证、银行保函、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这些业务可育资限行带来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银行必须对开证申请人、被担保人、借款人等进行认真的信用调查和分析,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并在有关协议中订立保护性条款,一旦被担保方或借款方的资信度下降,银行有权单方面终止担保承诺。互换交易中,虽然银行直接参与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能减少利率和汇率风险,但银行要承担交易对方不能履约的信贷风险,和由此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如果银行是作为互换的中间人和担保人介入互换,互换交易中的任何一方违约都将由银行承担,因此,银行也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互换业务的风险一般比较难以评估,所以选择信誉好的交易伙伴是减少风险的关键。
银行为客户买卖外汇,收取手续费,这类业务的风险比较小。银行在外汇现货、期货和远期市场上从事的交易,除了套期保值外,银行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外汇交易的风险除了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外,主要风险来自汇率的变动,所以避免外汇业务风险依赖于对汇率走势的准确预测。同时,银行可以利用汇率调期和外汇期权等金融工具来减少汇率风险。期权交易中,银行作为交易的卖方虽然能获的期权费收入,但却要承担利率风险,准确预测利率的变动是减少风险的关键,并且银行对交易头寸要进行控制和授权。 
商业银行的银证业务之间要加强“防火墙”建设,防止把证券市场的风险转移到银行,防止道德风险和人为行为隐患。 
三、我国表外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仍以传统银行业的直接存贷为主,表外业务还比较落后,有些甚至是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也获得了一些发展。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信用保函,银行保函,承兑,备用信用证业务。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第一,我国现在开展的表外业务大都比较单一,一般是与贸易服务密切相关。常用的有以下类型: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保函和信用证。国外流行的票据发行便利、资产证券化、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都没有开展。同时表外业务开展范围局限于少部分外贸企业和国有企业,表外业务规模小效益较差。第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从上到下缺乏主管机构和总体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无章无序,无标准可行,缺乏规范性的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商业银行还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在业务操作程序上,许多业务品种没有完整统一的操作方法。在开展业务的手段上各商业银行不是通过增加业务品种,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而是采取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第三,我国监管当局监管重表内,轻表外的情况依然存在。对表外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规定只散见于一些其他的法规条例中,同时我国对表外业务监管与国际惯例还有较大差距。随着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0,我国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如何处理各机构之间的协调,避免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是摆在监管当局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从政策空间上看:第一、是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我国分业经营模式直接限制了表外业务的拓展,割裂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抑制了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的业务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从事相当一部分资本市场上的表外业务,不能办理信托与租赁业务等。第二、是央行对表外业务管理不规范。目前,央行对表外业务的范围、种类和管理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使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缺乏规范和引导,界限难以把握;开办新业务审批环节多,时间较长。第三、利率没有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依然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取绝大部分收益,诸如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议等与利率相关的表外业务品种就无法经营。
(二)金融环境欠缺。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企业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在规模、流通机制等方面还很不完善;股票市场不稳定,投机性严重;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育不全,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缓慢。
(三)市场需求有限。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开拓新兴表外业务的市场基础,市场发育水平低。商业银行在与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的交叉创新、交叉销售上,缺乏政策依据,难以作为。另一方面,我国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人民银行对利率、资本市场的管制还有没放开,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仅发生在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中,客户防范这两种风险的需求不强烈,银行自然对提供风险管理类表外业务持消极态度。
(四)商业银行自身原因:第一、缺乏成熟的表外业务管理模式。由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管理比较混乱,因此必须按照国际银行业通行的经营准则和业务规范,突出其独立性、创新性和系统性,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业务体系,以保证表外业务的发展走向正常化、规范化轨道。第二、缺乏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计算机应用等新兴业务方面很重视,已经或正在引进一批人才,投入了相应的物力和财力,但在创新表外业务上则没有重点考虑人才投入,从而制约了其表外业务发展。表外业务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引进的技术和人才不能满足当今经济的需求,从而制约了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第三、商业银行之间代理行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商业银行之间业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和扩大,商业银行间代理行业务日趋活跃,很多国外银行在中国设立了营业性机构或代表处,其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商业银行之间代理行关系并没有完全建立,导致表外业务不能拓展开来。代理行关系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表外业务扩展到各个银行领域,一些新兴业务被禁锢在一定范围内。第四、商行自身积极性低。央行对某些表外业务收费定价过低,使商业银行承担风险与所得收益不匹配,商业银行开展某些表外业务的利益驱动相对较弱,积极性自然就低。
五、怎样更好的建设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必须有针对的有方向的发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第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实行混业经营。目前为止,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银行业的主流模式,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大趋势,面对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的激烈市场竞争,我们应审时度势,逐步放开对金融业务的限制,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第二、加强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首先要立足现实,从现有队伍中选拔精通业务、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员,并通过国内外培训、理论研修与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同时要多渠道从国内外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引进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经理人员。其次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在加快推进电子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尤其重视表外业务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扩大网络覆盖面,完善服务功能,避免每增加一项代理业务都要开发一套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第三、实施有效的表外业务市场营销策略。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业务通其他企业一样,不可能仅以自己的产品吸引住所有消费者,而必须加强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和包装、销售促进和研究售后顾客反映等市场营销的管理。为此,国有商业银行一是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对整体市场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目标客户、目标市场,并进行整合重组,制定符合实际的的客户战略。二是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差异化的市场销售策略,为客户度身定造。三是要根据不同客户群的贡献程度,提供差异的服务价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相对满意度,稳定客户群,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而且有利于表外业务收入水平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陈浪南.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谢启标.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金融论坛,2006,(9)
3、陈可,陈尧.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前景研究 [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
4、刘璞,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管理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5、彼得.S罗斯著,刘园译商业银行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
7、 本顿·E.冈普(Benton E. Gup)、詹姆斯·W.克拉里(James W. Kolari)、 康以同,商业银行业务:对风险的管理(第3版),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对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