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银行业合理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分析
1.银企地位的变化
2.是银行竞争同质化的结果
3.社会风气的影响
4.所有者缺位是合理竞争的内部原因
5.法律对合理竞争行为的漏洞
二、银行间合理竞争的必要性
1.保护银行投资者及广大存款人利益
2.增强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需要的需要
3.规范金融秩序、维护金融安全的需要
4.反腐倡廉的需要
内 容 摘 要
近十多年来,中国银行业正在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人们普遍感觉银行多了,服务好了,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了,人们尽情享受着竞争带来的好处。加入WTO,银行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这使得银行业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合理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不仅损害了我国银行业的信誉,极大地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秩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因而我们在关注中国银行业的同时,不能不对银行业的合理竞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论银行之间的合理竞争
一、银行业合理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经济,但竞争必须在一定规则之下有序进行,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第9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合理竞争。”可见,公平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形下,一些银行机构把进行不规范、合理的竞争作为扩张业务规模和增加市场份额的手段,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有:用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馈赠物品、给予回扣等方式拉存款;超出规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发放贷款,任意降低授信标准营销贷款;擅自降低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有些银行甚至出现了不收费的盲目让利行为;通过贬低竞争对手的方式来抢夺客户;通过与垄断性组织或行政机关签订协议来排斥其他银行的竞争;对非存款部门下达存款考核指标,把存款考核指标分解到职工个人,并以此作为对个人奖励的依据。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为银行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银行业合理竞争行为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一)银企地位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银行业由国家垄断经营,人们除了把钱存入银行别无投资渠道,信贷资金是稀缺资源,由国家实行规模控制,银行与企业之间由银行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因而银行完全是官老爷”作风,高高在上,面孑冰冷,根本无所谓服务意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小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银行多了,人们的可选择余地大了,投资渠道,市场供求发生了变化,银行作为受市场利益驱动的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激烈的竞争便不可避免,其中也必然W-随着合理竞争行为。
(二)是银行竞争同质化的结果
目前我国银行大多停留在一般性的服务项目上,创新能力还不强,金融品种层次低,功能不完善,很少能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从业务范围、服务对象、金融产品、技术手段上来讲,各家银行之间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一旦争夺起客户由于没有特色吸引客户,只好从功夫”之外想办法。
(三)社会风气的影响
我国目前还处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冲撞中,由于还没有建立起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为一小部分人提供了权力出租”、一夜暴富”的机会,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市场经济变味成关系经济”,那些手上掌握资金调度权力的人往往成为各家银行竞相争揽的对象。
(四)所有者缺位是合理竞争的内部原因
我国现有的银行大多是国有银行,所有者缺位,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不是作为职业银行家,而是以官员”的面目出现,受自身利益的驱动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和自己升迁机会,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采用合理竞争方法则是获得眼前利益、获取升迁的最为投机取巧的方法。
(五)法律对合理竞争行为的漏洞
相关的法律、法规银行业的合理竞争行为缺乏统一、明确的规范,没有强力的组织机构对合理竞争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合理竞争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查处使银行有更大的激励继续合理竞争,从而造成合理竞争行为屡禁不止,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银行间合理竞争的必要性 (一)保护银行投资者及广大存款人利益的需要
银行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必须通过合理的盈利和对风险的严格控制才能弥补经营中不可避免的损失。以上所述的各种合理竞争行为严重违反了价值规律的要求,造成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和防风险、抗风险能力的下降,最后必将损害银行投资者及广大储户的利益,妨害金融安全。近几年,我国几大国有银行虽经剥离不良资产,但不良贷款率仍居高不下,这和我国银行盲目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张,放松了对风险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有专家警告说我国目前的金融状况跟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状况很相似,这不能不引起我f门的警惕。 (二)增强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需要 与外资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机制、管理、国际网络、产品结构、金融创新、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曾经有人把西方商业银行比喻成计算机,把中资银行比喻成计算器,可见这中间的差距有多么大。上述的合理竞争行为只能使中资银行之间自伤元气,没有合理的赢利又怎能有足够的资金加大科技投入、产品开发和人员培其忠诚度又有几何呢?只是白白加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饱了个人的私囊。中国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业只有五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中国将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可以说中国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如果在这五年中中资银行不苦练内功,不注重改进管理和开发新产品,不注重改善软硬服务环境,仍旧把精力放在拉关系、走后门等合理竞争行为上,其结果必然会失去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三)规范金融秩序、维护金融安全的需要
银行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市场规律要求市场主体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和效益的原则。合理竞争在客观上必然引起资源配置背离价值规律,造成资源流向的不合理,使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最终必将损害经济主体的利益。银行业的合理竞争加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效益上来说也是不经济的。很多国人对九十年代初我国银行业恶性竞争、金融秩序混乱的局面可能还记忆犹新,那时很多金融机构不惜手段、不计工本,不顾原则拉存款、争业务,那几年也是银行信贷资金出现呆、坏帐最严重的时期,那时进行高息揽存的银行后来都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经营包袱,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是使大量的银行资金化为乌有,甚至使一些小银行遭受灭顶之灾。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应当把维护银行资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四)反腐倡廉的需要 如前所述,银行的合理竞争行为往往与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结合在一起,某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拉存款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们的高收入以及他们所拉拢的有资金调度权的人的暴富,是建立在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对纳税人血汗的掠夺的基础之上。
参 考 文 献
1.黄春铃.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策[J].新金融,2007,(03).
2.贵等.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吕耀明.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王发红、朱锋.我国商业银行创新问题研究[J].济南金融,2001(8).
6.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刘峰.浅谈外资银行在华投资与个人理财的关系[J].法制与经济,2007,(6).
8.王啸峰、刘立国.现行金融体制值得研究的两个问题[J];中国城市金融;1990年04期
9.朱思思;刘春.商业银行体验营销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10.闫培雄.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如何实施战略转型[J];内蒙古统计;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