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18 15:45:00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442
目 录
一、人民币跨境结算政策及业务发展现状
(一)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制定情况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虚假贸易套利的现象
(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收付比例不平衡
(三) 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监管尚不健全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实时关注国际形势,追踪游资走向
(二)积极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扩大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渠道
(三)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提高统计监测水平
(四)简化业务办理相关手续,提高人民币的可接受程度

内 容 摘 要
2012年,我国国际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我国的经济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人民币在全球货币市场中的地位却与之并不相符。此外,在美联储弱势美元的政策和欧债危机影响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以及欧元汇率的剧烈动荡也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和巨额的外汇储备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势在必行。政策放宽措施是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助推器。与我国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相对应的是人民币的区域(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流通规模逐步扩大。自2009 年7月2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之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已取得长足进步。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13年9 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人民币已经跻身全球前10 大交易货币;如果按外汇成交额来汁算,人民币已超过瑞典克朗和新西兰元,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九大活跃的交易币种。
同时,在贸易当中不乏多起境外资金通过货物空转来进行的虚假贸易。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以来,结算收付比例一直呈现进口结算比例高于出口结算比例的现象。跨境贸易结算的监管与配套的政策尚不健全,跨境业务役有做到事后的追踪监管。跨境贸易结算的监管与配套的政策尚不健全,跨境业务役有做到事后的追踪监管。建议通过实时关注国际形势,追踪游资走向,积极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扩大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渠道,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提高统计监测水平,简化业务办理相关手续,提高人民币的可接受程度等政策解决或扼制存在的问题。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2年,我国国际贸易总额为3.87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我国的经济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人民币在全球货币市场中的地位却与之并不相符。此外,在美联储弱势美元的政策和欧债危机影响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以及欧元汇率的剧烈动荡也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和巨额的外汇储备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势在必行。
根据以往的经验,诸如美元、英镑、日元等国际上的一些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化通常要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用于支付结算贸易往来的计价货币。第二阶段是用于购买债券等资产的投资货币,第三阶段则是经历上述两个阶段后最终演变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虽然我国己于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是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仍未放开,因此.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作为突破口就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路径。周小川认为,人民币跨境服务主要是在贸易和投资中运用,以支待实体经济为主,这将带来很多新机会。吴晓求表示,人民币跨境业务及资本项目下实现可自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巴曙松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是由结算货币走向价值储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一、人民币跨境结算政策及业务发展现状
(一)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制定情况
从20世纪90 年代起,我国便有了人民币跨境业务的维形,并据此颁布了相应的管理办法,随着我国贸易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弱势美元政策和欧元汇率的剧烈波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与此同时,出口企业的利益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扩大人民币结算不仅是我国国民和政府的主观意愿,更是必然的客观要求。199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暂行办法》,初步放开人民币在特定地区作为边境贸易的支付结算货币,到2009 年4 月8日第一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开展,再到2011 年跨境结算地区的全国性铺开,不难看出,这一系列的政策放宽措施无疑是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助推器。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与我国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相对应的是人民币的区域(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流通规模逐步扩大。例如,在蒙古国内流通的现金中,人民币占60%, 而且人民币和美元是蒙古国境内一些主要外汇市场上交易最为活跃、交易总额最大的两个外币币种;在韩国,人民币兑换亦不受限制,已成为“准硬通货”,当地商店、旅游风景区和酒店等都接受人民币支付。在香港,人民币已经成为继港币之外的第二大兑换货币;在大陆和台湾地区货币管理机构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 后,人民币在台湾可以合法兑换。此外,在中朝、中越、中缅、中老、中俄等边境地区,人民币主要在边贸和旅游消费中充当交易媒介。自2009 年7月2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之后,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已取得长足进步。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13年9 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人民币已经跻身全球前10 大交易货币;如果按外汇成交额来汁算,人民币已超过瑞典克朗和新西兰元,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九大活跃的交易币种。随着境外对人民币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节节攀升(见表I )。
表1 2009年至2013年第一季度垮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情况
时间
垮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
在进出口总贸易额口占比

2009年
35.8亿元
0.02%

2010年
5063.4亿元,全年收付比为1:5.5
2.54%

2011年
2.08万亿,全年收付比为1:1.7
9.07%

2012年
2.94万亿,全年收付比为1:1.3
12.07%

2013年第一季
1万亿
16.29%

注:各年度进出口贸易总额=当年以美元计价总额与对应年度加权平均汇率
由表I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相关部门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扩容,结算业务量增长迅速。虽然人民币结算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仍然较小,但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进出口结算比例方面,收付比也已由原来的1比5.5变为1比1.3,虽然进口结算比例大于出口结算比例,但收付比例逐渐趋于平衡。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虚假贸易套利的现象 在美、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仍处于疲弱经济状态、黄金市场呈下跌行情的大背景下,国际游资从美股、黄金等市场中抽离出来,寻找新的投资标的。而此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及息差,则为这些游资提供了套利的契机。2013年第一季度.一些热钱通过虚假贸易的方式进人境内进行套利的现象十分活跃,这也是导致我国第一季度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18.4%的原因。据广东海关统计,2013 年第一季度,广东对香港的贸易额达到842 . 6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1.6%。在这些贸易当中不乏多起境外资金通过货物空转来进行的虚假贸易。很多虚假贸易资金都是在香港借款,之后通过虚假贸易渠道进人境内购买理财产品赚取息差。
(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收付比例不平衡
由表l 我们看到,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以来,结算收付比例一直呈现进口结算比例高于出口结算比例的现象。这主要是由境外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所致。在汇率尚未自由化之前,只要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不减,就会使得境外进口商更愿意接受人民币。其中很多结算额度未按照规定用到贸易项下。这种投机需求造成的变相资本回流,也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虚假繁荣,也就是说一旦升值预期结束,就有可能导致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出现下降,, 
(三)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监管尚不健全
虽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如火如荼的开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好了前期的铺垫,但与此共生的也有上述的虚假贸易套利(尤其是在香港和内地两地市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利率和汇率差异时)、投机等现象的存在。这也反映出对跨境贸易结算的监管与配套的政策尚不健全,跨境业务役有做到事后的追踪监管。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较为笼统,也导致我们无法深入探测贸易的真实性。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实时关注国际形势,追踪游资走向
要防止人民币投机、套利行为,我国应持续关注美股、黄金、大宗商品等国际投资(机)市场的涨跌状况,兼顾我国进出口总额以及跨境结算业务开展情况,紧盯热钱趋向,防止从上述市场中抽离的热钱通过“香港一日游”、“虚报出口报价”或“货物空转”等虚假贸易方式进入境内套利。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我国贸易伙伴的进口额与我国的出口额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在贸易顺差中的非贸易资金流人的成分,并追踪这些资金的来源。
(二)积极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扩大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渠道
由于我国长期对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我国境外的人民币市场规模较小,对应的人民币资金投资渠道较少,使得境外人民币资金持有者的投资意愿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在境外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接受程度降低。这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未退的情况下可能罕有发生,但未来一旦人民币汇率实现白由化,升值预期减弱,将会大大影响人民币在境外贸易结算中的可接受程度。而且,纵观国际上的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化之路,其背后都有发达的离岸市场做支撑。2013年9 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启动,反映了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双轨制套利带来的风险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加大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提高统计监测水平
从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试点开展到现在已有 4 年的时间,虽然业务的活跃程度大幅提高,但由于业务开展时间较短,一些监管制度尚不成热,数据基础薄弱也导致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不足。因此,对于跨境贸易结算企业不但要做到事前审核,更要做到事后的追踪监管,在税务、海关、工商、外管等部门之间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这样才能防止虚假贸易结算等问题导致的结算秩序混乱与虚假繁荣。与此同时,要对跨境贸易结算数据中“由香港进口”和“其他国际或地区转口香港结算”区别开来,这样有助干准确地分析通过吞港结算的进口贸易的真实性。
(四)简化业务办理相关手续,提高人民币的可接受程度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支付的可接受程度取决于三个条件: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程度,其次是人民币的供给量,最后是跨境业务办理流程的复杂程度,所以,应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使通货膨胀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强人民币持有者的信心,防止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影响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进程。在保持人民币供给量方面,我国应继续扩大人民币互换协议的规模,同时还要扩大其他人民币供给渠道。此外,还应合理地简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办理流程,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本币结算代理行方式等。

参 考 文 献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外汇市场口第九大活跃的交易币种。
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从结算货币走向价值备。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企业收购兼并的有关问题 下一篇银行经营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分离..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