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网络银行的概念。(P3)
网络银行的产生原因
1.网络银行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P3)
2.网络银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P3)
3.网络银行是银行自身的发展并取得竞争优势的需要 (P4)
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
1.纯网络银行 (P4)
2.网络分支银行 (P4)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前景 (P4)
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P4-5)
2.社会信用环境和传统支付习惯限制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 (P5)
3.法律法规与现实的脱节问题 (P5)
4.对网上银行监管意识和现有监管方式的滞后问题 (P5)
5.货币制定的难度问题 (P5)
6.网上银行跨境交易的问题 (P5)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对策
1.建立起网络银行的安全防护体系,为网络银行的安全提供技术保障(P5)
2.商业银行应加大银行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市场营销,塑造品牌效应 (P6)
3.加快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P6)
4.政府和商业银行共同加强网络银行安全建设 (P6)
5.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解决跨国法律适用和管辖权问题 (P6)
6.加快网络银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P6)
结束语(P6)
内 容 摘 要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随着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面对这种形式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冷静客观的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全新的服务模式网络时代的银行突破了传统的经营和服务模式。但是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如何规避风险、打击金融犯罪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扫除了这些障碍,才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电子商务;网络银行;风险;突破
我国网络银行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探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普及,商业银行开始进军网络,形成网上购物、支付一条龙的服务,从1995年10月的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一行诞生到现在。它的发展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生活。
网络银行突破实物媒介等传统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接近客户与银行的距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快捷金融服务。电子货币作为网上交易必备的支付工具在电子金融论文商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自身的风险和缺陷。其现状不容乐观,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或在线银行,是指通过这一公共资源并使用相关技术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安全、方便、友好链接的虚拟银行。网络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消息发布、信息收集、业务咨询、产品营销、金融服务及全新产品的创新和设计等。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随时随地与任何账户利用任何方式进行的安全支付与结算等服务。用机构概念来讲,它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以业务概念来讲,是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所指的更多是业务概念,即网上银行服务的概念。网上银行业务不仅仅是传统银行产品简单从网上的转移,其他服务方式和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银行又产生了全新的业务品种。
二、网络银行的产生原因
网络银行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1998年3月,银行和国际互联网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国内首家网络银行以来,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十分迅速。其中,以太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银行业的运用与推广,银行的服务效率和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从而银行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网上银行发展阶段。即是电子银行的高级发展阶段。这是伴随Internet近年来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术语与新商务形式。从它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它是不可避免的。
网络银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银行结构,也是崭新的网上金融服务系统。借助着Internet遍布全球及其不间断运行、信息快速传递且多媒体化的优势,突破实物媒介等传统银行的空间和时间局限性,拉近客户与银行的距离,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电子商务中,作为支付中介的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网上购物还是网上交易,都需要银行借助电子手段进行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商业银行作为电子化支付和结算的最终执行者,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纽带,是网络银行的基础,它所提供的电子与网络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中的最关键要素和最高层次,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能否有效地实现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电子交易成败的关键。因此,网络银行是电子商务的必然产物和发展的需要。
网络银行是银行自身的发展并取得竞争优势的需要
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虽然今天的网络银行服务给银行业并没有带来巨大的利润,但前景看好,更关键的是,不开展网络银行服务的银行正面临着产品种类、客户服务、运行成本等方面全面落后的危险。所以,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银行自身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
三、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
(一) 纯网络银行
纯网络银行起源于1995年开业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是为专门提供在线银行服务而成立的。纯网络银行也可以成为“只有一个站点的银行”,这类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既无分支机构,也没有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网上进行。对于现金支付、贷款监督与调查、客户诉讼与纠纷处置等需要人工处理的业务,一般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委托代理机构,如邮政局、咨询公司、事务所等;二是通过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合同风险明示等技术手段解决。
(二) 网络分支银行
网络分支银行是原有的银行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原有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其网上站点相当于它的一个分支银行或营业部,既为其他非网上分支机构提供辅助服务,如账务查询、划转等,也单独开展业务,但其业务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一些必须依赖于手工操作的业务需要依托于传统的分支机构。这种形式的网络银行占了网络银行总数以上。目前我国开办的网络银行业务都采取此种模式。
四、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网上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首先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金融电子化建设。电子银行正由单纯的渠道经营向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深度整合的方向发展,银行在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上面临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是2012年,整个银行业电子银行的发展正呈井喷之势:开拓移动金融服务、试水电子商务、推出远程柜员机、成立网络银行部等等。不仅表明银行正加速电子银行建设,更预示着2013年乃至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传统银行正逐步向互联网银行迈进。移动金融将会成为银行开拓的又一片蓝海。其次,上网人数猛增。目前全国上网用户已达万;再次,我国金融业务目前已由手工处理全部金融电算化处理,大中城市商业银行电子化由单用户、多用户、分布式处理,正迈向数据集中方式处理,人民银行卫星电子联行系统已遍布全国各地、日均处理业务近万笔,金额达数百亿元;最后,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批相关的专业人才。这些都为我国网上银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相关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定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我国尚没有法规来对付这些没有造成危害或危害较轻的网络犯罪的时候,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网上银行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商业银行虽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在执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如密码的保管和定期更换、主机房的安全管理、灾难备份、病毒防范等等。
(二) 社会信用环境和传统支付习惯限制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
信用卡尚未普及,电子货币的推广缺乏相应的基础。任何一种商务模式都需要银行提供与其相适应的支付工具,网上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支付工具的虚拟化。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居民消费仍偏好使用现金,银行卡的普及需待时日。
(三)法律与现实的脱节问题
网上银行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而现行的法律又很难规范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网上银行交易的数字签名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些都增加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交易的麻烦和风险。
(四) 对网上银行监管意识和现有监管方式的滞后问题
我们的银行监管本身就存在着滞后性,主要以事后调节为主,计划性、强制性的指导为主。其前瞻性的宏观调控不是很强,在面临网络发展的时期,监管意识还相对滞后。
(五) 货币制定的难度问题
传统货币的划分,已难以概括货币理论的新发展。不同货币层次之间界限模糊,使货币计量的准确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网上银行引入电子货币,是中央银行测定货币流量的难度加大,从而使制定货币的依据变得不可靠。
(六) 网上银行跨境交易的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作用,银行网络化的发展模糊了国家和国家、地区与地区、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界限,因此诸如网上交易的管辖权、网上交易的合法合规性问题、网上业务的标准问题,这些关系到银行安全、效率、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求金融监管重新研究,积极应对。同时在因特网环境下,实现电子交易是客户身份要靠数字签名来验证,而目前国内还没有与数字签名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如果因网络自身或人为因素造成差错纠纷、引起诉讼,很难找到法律依据。
六、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 建立起网络银行的安全防护体系,为网络银行的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建立可靠的网络银行安全防护体系,中央银行应建立专门的技术委员会对网络银行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论证,采取一系列合适的解决网络银行安全的技术方案,保证正确的信息在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传递。同时,对网络银行的未来发展做出细致规划,加快对网上银行的设立、管理、具体业务功能的实现、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应用研究选择安全标准。设立全国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商业银行在推出网络银行服务品种时,需要进行严密的技术设计和研制周全的预防措施,通过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设置防火墙,安全接口,数字签名等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事前防护。
(二) 商业银行应加大银行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市场营销,塑造品牌效应
美国的金融业非常注重市场营销,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银行业务的经营,商业银行重视贴近市场,不断推出个性化服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将美国的经营理念真正落实到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中。首先我们要看到,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通过机构和网点扩张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批量生产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注重重点服务功能推介,激发市场兴奋点。同时加强目标市场的定位促销,提高促销的针对性以及注重网络银行的售后服务。
(三) 加快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针对目前网络银行交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借签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以规范网络银行交易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尽快研究制定有关在网上客户的交易,网上信息安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同时应着手制定网络银行业务的统一规范。其次,制定约束网上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增强对网络破坏者的打击处罚力度,保障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制定相应的法律,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和金融机密等行为进行制裁,对利用计算机在网上银行实施犯罪的分子进行严惩,从法制上为保障网络银行的安全提供依据。
(四) 政府和商业银行共同加强网络银行安全建设
2000年6月29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进行了挂牌和开通仪式,这为建立规范统一、布局合理全国安全认证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建成和运行奠定了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网上安全支付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可以跨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
(五)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解决跨国法律适用和管辖权问题
网络全球化引致了以网络为基础的网上银行业务以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国际化,出于各国法律法规的不同的问题,各国法律对银行客户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存在着差别。这使得法律的冲突和管辖权的冲突都成为网上银行监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六) 加快网络银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网络银行决定了计算机网络和金融的高度渗透性,既懂金融又懂网络的双栖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并做出积极回应。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引进人才和国外先进智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和教育,特别是业务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电子商务规则和网络银行运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七、结束语
总之,我国网络银行作为新经济的产物,是传统银行的发展和延伸,也是我国未来银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筹码。作为以信誉为生命的银行业,只有对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周全考虑同时不断的完善发展战略和实施发展对策。这样网络银行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中国网络银行现状分析.信息产业报道.2005
韩宝明.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人民出版社
王冬梅.网上银行发展动力与其前景展望
张志勇.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中国城市金融.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