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09 12:17:00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709
目 录
内容摘要———————————————————————————————————2
1、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特征———————————————————————————3
1.1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快,起源早—————————————————————————3
1.2交易纽带大多为血缘人情,但不断多样化————————————————————3
1.3交易比较松散,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不规范性——————————————————3
2、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4
2.1伪经营形式客观存在 ————————————————————————————4
2.2机构规范化发展程度有待提升 ————————————————————————4
2.3高利率现象需要引起关注 ——————————————————————————4
3、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对策————————————————————————————4
3.1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配套机制的完善 ——————————————————————4
3.2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环境的优化 ——————————————————————5

内 容 摘 要
 
 中国民间金融是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国有金融制度的制度安排,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及合理性,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和弱点,既促进了国民 经济的发展,也给社会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我国民间金融的形式非常多样化,主要包括合会、民间借贷、民间集 资、地下钱庄、中小私营银行等等。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始终是在一种缺少保护的状态下发展的,这对于民间金融的研究极为不利。对民间金融的产生和运作做深入的理论分析,可以澄清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金融制度改革也到了紧要关头,民间金融 作为重要的组成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民间金融发展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使这种金融制度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特征;发展问题;发展策略;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特征
  民间金融即起源于民间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它是对现有正规金融体系的一种补充,正是由于现有正规的金融体系存在缺陷,才导致了民间金融的产生。一方面来看,民间金融的出现完善了现有的金融体系,加速了资金的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民间金融的隐蔽性、不规范性、不合理性等等原因,民间金融的出现又冲击了现有的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很多场合下,民间金融在挑战着我国金融监管法律的权威,利用法律的空子赚取高额利润,严重扰乱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对待。纵观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特征:
 
(1)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快,起源早
 民间金融在我国出现的很早,同时出现之后又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发展,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所熟知的夏商时期的实物借贷,宋朝的柜坊和飞钱以及明清时期的票号钱庄等都可以看作是民间金融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形式。近几年来,我国存在的为我们所熟知的民间金融形式有地下钱庄、典当行、小额借贷公司和小额担保公司等,在实践当中,民间金融的种类形式将会越来越丰富,民间金融将会成为小额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据相关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间借贷规模就已经超过了正规金融信贷 规模,而且民间金融的规模每年都在增加。事实上,民间金融在我国古代就有,由于当 时没有官方开办的金融机构,在货币的交易和流通中,民间金融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用。到明清时代,民间金融以当铺、票号、钱庄体现出来,那个时期我国的民间金融也 达到黄金时期。没有民间金融的存在,就没有中小企业的成长,也就没有民营经济的发 展。民间金融依靠其特有的灵活机制和高效的运作方式活跃在民间,尤其是我国东部沿 海经济发达地区,民间的借贷规模在农村、城镇中小企业资金借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特别是在个体工商户中所占比例更大。改革开放后,乡镇私营企业的崛起,产生了巨大 的资金需求。国有银行垄断着中国金融,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总体风险承受能力差、信用 状况弱,所以国有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把资金贷给国有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只能靠民 间融资作为重要的渠道。 
 
(2)交易纽带大多为血缘人情,但不断多样化
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早期的民间金融交易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民间金融最早在亲戚朋友之间产生,依靠血缘人情关系得以维持,而资金借贷也主要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当时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的社会制度下,靠血缘人情关系连接的民间金融的产生有其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同时由于当时社会阶层分化并不明显。因此,此种“人情金融”得以以一种较快的速度发展。民间金融经过不断的时间的磨合,发展到现如今,它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交易关系也开始复杂化,一笔小额资金的借贷双方不再是靠血缘人情关系所维系的亲戚朋友,而是靠债权债务关系所维系的资金的供应者和资金的需求者。民间金融的发展开始越来越符合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要求,开始逐渐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3)交易比较松散,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不规范性
  民间金融区别于正规金融,正规金融领域如现代经济社会三大支柱,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他们有不同的权威的监管机构进行监管,任一领域资金运动都具有联动效应,涉及的金额比较大,一个操作差错就有可能带来整个经济体系的波动。而民间金融由于服务于小额资金需求者,通常涉及的金额比较小、操作过程不规范、信用风险频发,导致了民间金融具有较强的不规范性、不合理性和隐蔽性。由于缺乏专业的监管机构的监管,民间金融的发展曾长期以一种扭曲的的方式进行。而发展到现在,民间金融虽然依然没有较为权威的监管机构的监管,但是随着交易关系的变化,交易范围的扩大,交易效率的提高,民间金融的发展开始越来越呈现一种规范化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
 
(1)伪经营形式客观存在。
在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伪经营形式包括以金融公司为名开展高利贷、住房公积金提取以及信用卡套现等行为。这些伪经营形式一般具有分散与隐蔽的特征,如无论是高利贷、住房公积金提取还是信用卡套现过程中,行为双方都仅仅具有口头协议或者借条凭证,并没有规范化的书面合同,这种伪经营形式不仅容易导致一些犯罪活动的产生,而且也会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实施带来一定的冲击。
 
(2)机构规范化发展程度有待提升。
在我国民间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过于简化的经营操作手续以及过于集中的资金流向,都对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简单的经营操作手续背后,往往具有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无论是资金出借方还是借款者都需要承担资金受损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从我国省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发展来看,包括民间金融街在内的许多金融市场主体,都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强还款能力的企业为放贷对象,并且也倾向于发放小额短期贷款。显然,这种选择有利于金融市场主体在承担较小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更高收益,但是事实上,一些极具发展潜力并且继续贷款的企业或者个人,却难以通过民间金融机构满足自身需求。
(3)高利率现象需要引起关注。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民间金融市场中的借贷利率呈现出了较高的水平,而较高的利率往往伴生着较高的风险,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这种现象给予高度关注,并重视构建起统一的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指数,从而为广东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对策 
 
(1)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配套机制的完善。
在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完善的金融市场配套机制能够为民间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撑。具体而言,民间金融市场配套机制完善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需要重视民间金融市场准入机制的完善。民间金融市场准入制度的构建,要求政府部门在民间金融机构注册资金、企业资质、业务范围等多个方面开展严格的审查,从而结合民间金融市场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为民间金融市场提供一个门槛。在金融市场日益成熟与规范化的过程中,准入机制可以进行渐进式放松,但是仍旧需要坚持严格的资质审核,并避免出现违规代办的现象。总之,不同的金融市场准入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差异。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主体业务范围的界定等工作也需要政府部门持以审慎态度,但是这一机制的完善对于推动民间金融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金融高风险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金融的非合法化。借鉴正规金融的发展经验,应该认识到民间金融在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上面的突出贡献,从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角度赋予民间金融以合法化的身份,使其真正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为了促进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快速融合,国家就要加快制定规范民间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保护正当的民间金融行为,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虽然促进民间金融的发展可以从加强监管、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控制利率等方面来实现,但最重要的还是民间金融机构从不正规化向正规化的转变,为此,应该加快民间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国家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相互合作的法规条例,促进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化。   其次,需要重视民间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完善的退出机制,能够避免民间金融主体产生随意退出的现象,从而有效规避这些现象所带来的风险。以民间金融合会的市场退出来看,合法与正常的退出行为指的是做到在权益分配方面不存在歧义以及能够按照正常法律流程申请注销的行为,这种市场退出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自然退出与到期退出。自然退出指的是合会会员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解散合会,到期退出指的是合会存期到期并依照法律规定退出。当然,一些民间金融合会的市场退出行为是不合法的,如合会及会员具有不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被民间金融行业组织或者政府部门依法强退的现象。在这样的市场退出形式中,合会内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权益分配问题与违规行为,而政府部门有必要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这些合会中的不良贷款等进行处理。 民间金融机构内部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以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向正规的金融机构看齐,从人才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范、业务推广与营销等种种环节进行变革,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机构运营模式,同时,应该将征信与信用评价系统建立作为重点,建立一套高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做到切实了解借款人资信,从源头上防范信用风险。对于民间金融机构的高利率放款行为应依法取缔,从法律上限制民间金融机构的高利率放款行为,并将借款利率限制在一个合理的界限之内,既可以维护借款人的利益又可以保证民间金融机构有适当的利润;   最后,需要重视民间金融市场担保机制的完善。为了推动民间金融市场担保机制的完善,政府部门可以牵头构建专业的、具有中介性质与同业互助性质的民间市场交易担保机构。一般而言,民间金融市场担保机构需要具备能够为民间金融市场主体提供全额担保与部分担保的功能,从而帮助民间金融市场主体降低金融风险。当然,即便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交易担保机构,也应当在重视构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基础上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从而为信用违约行为产生之后的支付培养提供保障。 
 
(2)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环境的优化。在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为了对民间金融发展环境做出有效的优化,政府部门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功夫:
首先,民间金融发展环境的优化依赖于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在当前的金融市场改革工作中,逐渐放开的金融抑制政策对于利率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解决市场分割以及由此所导致的高利率现象时,推动市场统一是央行以及政府部门的必由之路。另外,为了提升利率市场化发展水平,央行还有必要尽量避免使用利率管制政策对正常的市场发展产生干预,从而让正规的民间金融机构能够自主开展风险评估与自主定价,从而确保这些民间金融机构能够通过适当提升利率进行风险补偿。   其次,民间金融发展环境的优化依赖于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为此,推动社会征信体系的发展,是民间金融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当然,由于社会征信制度的完善不仅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且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因此循序渐进才是社会征信制度构建与完善中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可以依托于自身相对成熟的民间金融市场,在社会征信制度建设与完善中先试先行,具体而言,政府部门有必要在社会征信制度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民间金融市场主体构建信用档案并将其融入国家征信体系当中,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导致的道德风险,政府部门还有必要引导平台各个主体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并要求民间金融主体能够对民间金融市场中的数据进行定期的发布,从而在推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最后,金融发展环境的优化离不开民间金融市场服务体系的完善。民间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要求政府部门能够强化金融知识宣传与教育,提升民间金融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大众金融素养,并通过对民间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测与提示,强化民间金融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大众的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在针对民间金融市场开展监测过程中,民间金融主管部门需要对民间金融市场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了解民间金融市场中的资金走向、利率水平等,从而为民间金融监管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在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民间金融主管部门需要构建信息披露机制,并对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引导与监督,从而提升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风险的判断、识别以及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邱新国,冉光和.民间金融市场利率:自主性还是反应性――基于省际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预测,2017.36(6). 
[2] 冯燕.地下金融治理研究初探――以河南省安阳市规范民间金融市场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 
[3] 孙玲芸.发展我国民间金融的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民间金融市场为例[J].北方经济,2012(10).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下一篇浅谈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