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内容摘要………………………………………………………………………………3
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4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4
(二)股权分置改革现状………………………………………………………4
(三)中国上市公司审批制度的改革…………………………………………5
二、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一)股票市场法律法规的问题………………………………………………5
(二)股票市场行政管制的问题………………………………………………5
(三)不规范信息的问题………………………………………………………5
(四)群众金融意识不强………………………………………………………6
三、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对策………………………………………………………6
(一)加强我国股票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立法体系………………………6
(二)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行政管理手段,加强监管…………………………6
(三)规范信息,提高监管………………………………………………………7
(四)提高公众金融意识………………………………………………………7
四、结论………………………………………………………………………………8
参考文献………………………………………………………………………………9
内 容 摘 要
我国股票从发展之初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三十多年中,我国股票市场有着惊天动地的变化,从第一支股票的发行,第一个证券交易点的设立,到如今股票市场发展迅猛,我国有超过1亿的人在投资股票,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见证了股票各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我国股票市场上出现过重重问题,我们要通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来建设我国股票市场,让我国股票市场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的作用,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我国股票市场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历史及现状,重点指出了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问题;对策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自从1990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
截止到2017年12月18日,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为深圳股市1951家,上海股市1257家;上市证券总量为深圳股市4643只,上海股市9695只,上市公司总市值为深圳股市230916.82亿元,上海股市303608.76亿元;流通市值为深圳股市158857.22亿元,上海股市253656.28亿元,沪深总流通市值合计达到了412513.50亿元。
中国股票市场依靠上证指数为参考经历了从2005年12月开始中国股市政策性的股权分置改革及GDP连续高速增长的大好经济环境下造就了上证指数高达6124.04点的所谓的政策性大牛市。但是中国GDP7%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房地产拉动因素据高盛公司经济学者测算高达4%以上,余下的3%左右才是真实的实体经济对GDP的贡献,所以从2007年到2015年末中国股市一直处于下跌的熊市中,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虽不为国内某些经济学家的认同,但股市具有反映经济发展的提前效应。中国股票市场虽然20多年来发展得很快,从上市公司数量到市值规模都已经达到或超过一些发达国家,但自身的弱点和问题也明显,如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监管不适应,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短期投机炒作过多等,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向效应难以正常发挥。
(二)股权分置改革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顺利进入收尾阶段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制度性变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自2006年4月29日开始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至新近推出全面股改第64批公司名单,沪市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或者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共795家,占全部应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总数97.8%,公司总市值占全部应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总市值的97.86%。两市尚未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剩18家,其中,上证50指数样本股公司还有2家,上证180指数样本股公司还有3家。
(三)中国上市公司审批制度的改革
在IPO注册制后,上市门槛和再融资门槛大大降低,股票供应量急剧增加,市场估值大幅下降,恶炒新股的现象将从根本上遏制。从企业角度看,新股发行排队遥遥无期的局面将结束,没有关系的草根企业,也能非常容易地获得上市机会;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股票供应量大,多数股票价格就会便宜,不用追着涨停板买新股了。这个时代的受益者主要是:创业者、股权投资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这个时代,中国的发钞速度将逐步降低,资产价格将逐步走稳。
二、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股票市场法律法规的问题
无论什么市场都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而我国股票市场的法律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证券法》的修改问题较多且存在的争议也较大,可能涉及一些重大的变革如私募、股权筹资、新三板报价系统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我国上市公司、证券机构及投资者的约束有直接影响,会使一些合法利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也会使我国股市的发展停滞不前。
(二)股票市场行政管制的问题
在管理过程中,我国股票市场的证券监管部门会出现执法不严的行为,执法不到位。而由于执法力度不够,使其没有使用法律武器制止与惩罚违纪、违规、违法的行为,没有起到震慑的作用,使违规违法的公司中介及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付出较少的成本与较低的风险来获取巨大的利润,以上种种因素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的盛行,影响了市场上的公平竞争。
(三)不规范信息的问题
股票市场的信息规范性本应该是公平公正交易的前提,但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某些不规范信息的传播已经影响到我国股票市场的正常交易。一些源于个人联合股票机构和所谓的“股神”等的炒作及虚假消息的传播常常误导一般投资者的选择和判断。而这些消息的发布者便趁机从中谋取暴利,通过这些传言不劳而获,影响正常股票交易市场的资金流向,同时完全助长了想通过“炒市”来暴富的行为,使这种不健康的思想长期立足于股票市场之中,而让大部分的无辜投资者变成受害者,为他们的不良行为买单。
(四)公众金融意识不强
虽然上海、深圳等地屡屡出现证券热,但中国一般公众对证券认识不清,缺乏风险意识,投资分析选择能力不强。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大家都买,买了就肯定赚钱。这种盲目从众市场意识不强,是我国证券市场今后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对策
(一)加强我国股票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立法体系
我国各地方、各部门、各组织和个人都应该遵守《证券法》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不能做出违反法律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要自觉遵守股票市场的行为规范,注重股票市场的交易规则,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尽一份力。其次,虽然法律总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主管部门也应该尽快对法律缺失和不完善的部分进行补充和添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设全面规范的法律体系。最后,我们还需要注重法律与现实的结合,《证券法》既要有利于执法者对法律的实施,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又要有利于对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民的规范,维护股票市场的合法交易,这样才能让法律更好地保证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统一。
进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因为好的法律制度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社会中介机构相关制度和政府监管等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主要是市场参与者信用评级制度、信用档案制度等。最后,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将政府的主要职能限定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法规、法律的建设和股市建立的总体思路和方针。
(二)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行政管理手段,加强监管
行政管理手段是保障我国股票市场良好发展的保障,对股票市场的规范和监督也离不开行政手段的支持。但是我国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股票市场对经济影响的重大作用,重视对市场的总体规划,使整个股票市场的经济和结构都趋于合理化,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走上正轨,让政府用政策性手段积极维护股票市场的秩序,促使股票市场在未来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摒弃当前政府的托市行为,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适当界定政策与市场的边界,消除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市场的问题交由市场解决,但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应对。其次,加大对违规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惩戒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对多次违规的上市公司,除给予一定罚金外还应按情节严重程度诉诸于司法处理。最后,强化政府监管的独立性,减少政府因为利益重叠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处于超然独立的位置。为实现独立性,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措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三)规范信息,提高监管
要构建统一便利的经济信息披露平台,做到信息披露达到国际标准。提高信息质量,规范信息审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其次,建立对应的多层次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我国证监会及其下属分支机构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证券市场的建设、战略规划和法律监管上。向投资者提示各类投资风险,加强上市公司管理,增强券商上市指导、承销和保荐的责任。最后,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细化市场监管和执法项目,提高监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向投资者宣传投资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完善交易设施和条件,提供税收优惠等。
(四)提高公众金融意识
在金融意识中,投资意识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公众踊跃投资,使其资本社会化,市场经济才可能发达。同时,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直接融资。它既不是政府融资,也非银行融资,而是通过金融市场从企业特别是社会公众那里融资。如果没有公众的积极投资,直接融资将是一句空话。另外,居民的储蓄倾向、消费倾向、投资倾向等变化会决定投资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只有公众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才能营造出正常、合理的投资氛围,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并随时向高效率部门和企业转移。它与理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理财是战略,所注重的是资产的布局。投资是战术,是理财规划的具体执行,是战略的运用,它仅仅只是理财的一个部门而已,其各项运作都要服从于理财的总体战略。我国居民对金融投资的选择还是存在严重的单一性的。比如,对银行存款、证券投资、保险理财、持有现金的比率调查中,银行存款一项占比在60% 以上,其次是保险28% 左右,证券10% 左右,现金2% 左右。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投资形式很集中,主要是选择银行存款这一传统理财方式。我国居民对证券市场认知不足,风险偏好不强是制约居民不愿选择证券投资等其它投资工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国有机制下生存,许多的企业家已习惯于政府公务员式的思维与待遇。无论是考核、升迁、还是薪酬奖金,自己的实际贡献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回报,企业家们的能力与创新没能合理的转化为企业的资本,投资意识淡薄。企业的投资意识作为金融意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上市、并购、证券交易与买卖以及资产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威力⋯⋯诸此种种。一个企业家或是一个普通公众不可能像训练有素的投资家那样了解企业的价值,但是具有一定的投资意识,将会使得企业家知道如何得心应手的去区别、利用投资家的服务。
四、结论
我国股票市场一路迅速发展的同时,除了发现股票市场法律法规的问题、股票市场行政管制的问题、不规范信息的问题、操纵市场的问题之外,还会发现许多我们未发现的问题,我们要开发和运用更多、更好的应对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当今,如果相关部门能为此开始不断尝试新的监管方式,股民们愿意按照规则交易,机构能做到合法经营,我国股票市场的环境和秩序也会得到改善,国家经济也能收到较好的影响,广大投资者也会对我国股票市场更加充满期待。
参 考 文 献
[1]祁斌.后股权分置时代: 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J] . 今日中国, 2017( 2)
[2]聂华.推进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的研究[ J] . 华东 第 6 期 经济管理, 2016( 6).
[3]吴德炎.浅析如何完善我国股票市场[ J] . 商业现代化,2017( 6)
[4]王铁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设计的构想. 中国科技投资, 2017( 3).
[5]杨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证券市场格局和重点问题[ J] . 中国金融, 2017( 2)
[6]张宁.后股权分置时期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及监管对策[ J] . 中国金融, 2017( 2)
[7]郑恩权, 沈春明.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经济师, 2016( 4)
[8]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6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 J].中国金融出版社
[9]李建勇.我国股票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东方企业文化·财会金融
[10](加)贾森·德拉霍.IPO决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1]胡茹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变迁[ J].格致出版社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