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通货膨胀的内涵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状态
房地产的影响
农产品的影响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货币超发严重
投资结构问题
能源成本推动型的上涨
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对策分析
稳健的财政政策
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加大汇率与利率的调节力度
拓宽投资渠道
内容摘要
目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热点。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发展阶段,而能源问题、房产问题、农产品问题等问题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通过对当前我国通胀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其他发国家的共同地方是:盲目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投资膨胀。但经济基础的薄弱和资金的短缺成为高速发展的瓶颈。本文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状况入手,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提出减缓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 流动性泛滥、治理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各国经济学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分成两派:“货币派”和“物价派”。“货币派”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物价派”又叫“成本推动论派”,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主张各自观点的西方经济学家形成了各自的定义:货币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定义:“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变动直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所谓的货币现象是指实际经济是内在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可以使它变得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完全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而且只有在货币数量比产量增长得更快时才会发生”,“无论何时何地的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物价派”主要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为代表,如斯蒂格利茨,曼昆萨缪尔森都以价格上涨来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定义。如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保罗萨缪尔森阐明通货膨胀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普遍上升的时期。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二)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状态
2010年5月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推动CPI反弹,基本成为业界共识。投行预计,5月CPI超越之前3月份的峰值、达到5.5%。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上升,房价对于通胀预期影响逐步加大。
房地产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中最棘手的问题,前不久政府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房价调控方案,比如限贷款,马上征收房产税等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出台之后,很多人说中国楼市黄金十年马上就会结束,也有人会说这是短期调控,毕竟是暂时的,也许会产生震荡。可是回观最近的楼市又开始回暖,出现了越打压越上胀的奇怪现象。这使得本来就不健康的楼市处于几近崩盘,加速通货膨涨。
2.农产品全面涨价。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发现:4月21-30日,番茄、马铃薯、大米、面粉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87元/公斤、4.71元/公斤、4.51元/公斤、3.46元/公斤,分别比上月同期上涨约6.5%、13.5%、2.3%、0.9%,而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5%、49%、18.4%、9.5%。所监测到的27个主要农产品中,只有5种农产品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价格上涨的农产品占81.5%,其中蔬菜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业内剖析其原因,除受天气致供求关系失衡,运输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之外,游资利用信息陷阱、集体喊涨等手段炒作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成为这一轮涨价潮的幕后推手。
3. 能源涨价,加速通胀
中国新一轮能源价格调整大幕已经拉开。我国的能源价格开始全面上升。经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后,成品油价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产品。除天然气外,各地启动新一轮水价上涨。另一大产品“电”,也传出了国家发改委日前已就销售电价调整方案与各省开展商讨工作的消息,此次终端销售电价的平均上调幅度预计将在每度2分钱左右。这将加速此次通胀。
(三)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1.货币超发严重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
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3.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2010年以来,蔬菜与猪肉价格连连上涨,虽然最近蔬菜批发价格有所下跌,甚至出现了有农民自杀的惨状,但由于仓储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而农产品是基础产品,农产品的价格高企也将带来下游产品成本与售价的提高。而且由于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上涨更容易强化人们对于通胀的预期。
4. 能源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
进入2011年,煤荒,电荒接踵而至,煤价已经连连高升,各地工业用电也有小幅度的调涨,日本大地震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环境中对能源需求的恐慌,各种能源价格的提高必然会助推CPI提高
5.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虽然通货膨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所导致的。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各种经济体制约束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热,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没有一个充分的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是加速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公众都是“经济人”,他们通过掌握大量的信息形成一种“理性预期”后,政府的政策效应将被理性预期所抵消,此时适度的通货膨胀将在理性预期的作用下而升级。某个领域物价的持续上涨本身将会导致一种市场秩序的混乱。在涨价的过程中,事实上一些原材料并没有涨价,即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并没有增加,但在一种整体涨价预期的情形下,就会产生搭便车行为,从而形成整体上所有物品涨价的事实。
(四)对策分析
1.稳健的财政政策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稳健的财政政策基本上可以理解为“ 中性” 的财政政策即既不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 也不着眼于经济总量的收缩, 而是回归公共财政的本质,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重点用于解决由于“市场失灵”而出现的资源配置失效、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问题,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 。
2.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不断增长,形成货币供应过快增长的巨大压力。同时,在流动性偏多的背景下,由于金融机构利润约束增强、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动力强劲。为了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关部门应将从总量控制和价格引导两方面着力。
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在公开市场方面,一是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上行,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 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传达宏观调控意图,提示商业银行关注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 以及银行资产 负债 期限错配问题,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贷款规模与投放节奏; 同时, 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 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落后企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 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支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转变盈利模式。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新体制、新机制的效能便可逐渐体现 。改制银行按照国际标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加强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3.加大汇率与利率的调节力度
从价格引导方面看,汇率和利率将发挥更大作用。关注有效汇率的变化,增强汇率弹性,进一步发展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引导结构调整、 提升经济平衡增长能力及抑制物价上涨中的作用。在衡量实际利率水平时,充分考虑消费物价指数偏高中的国际价格传递和资源价格改革等结构性素,在利率政策上,对这些特殊因素留出一定空间。在此基础上,发挥利率杠杆在防范经济过热和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利率政策的累积效应:一是融资成本适度上升,有利于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抑制过度投资;二是连续多次加息,有利于引导居民资金流向,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在物价水平走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提高存款收益水平并努力使实际利率为正,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4.拓宽投资渠道
中国拥有庞大的储蓄资金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同时需要组织对资金的疏导。中国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就是投资渠道过窄,大量的投资过度的集中于房地产,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基本投资渠道,似的物价在源头上上升,从而推高整个终端的价格。如果增加投资渠道,如同把水分散到很多支流,既能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能使投资品价格更稳定,人民的财产能够有效的保值增值。
总之,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通货膨胀的快速通道,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遏制和疏导,不能使人民的实际财产因为通货膨胀大幅缩水,生活水平下降。而要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中国发展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①、刘冰,《魅力中国》,2011年4月20日
②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第二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③、王君斌.通货膨胀惯性、产出与货币政策冲击:机遇刚性价格模型的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动态分析[J].世界经济.2010年第3期
④、欧阳志刚、史焕平.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的随机冲击效应[J].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
⑤、纪敏.结构性价格上涨的结构和总量分析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