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2-02 18:39:21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2697
目 录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和特点
一、人民币理财产品日益成为市场的主导。
二,产品投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走势不断调整。
三、产品收益差距扩大。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一、投资方向的多样化
二、支付条款的复杂化
三、止损条款的大众化
内 容 摘 要
在西方国家,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很多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来源,各国商业银行围绕理财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目前,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投资方向多样化、支付条款复杂化、止损条款大众化的趋势。
【关键词】 理财业务,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化,多样化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4 年初,中国银行率先集合个人客户的外币资金,运作于国际金融市场,推出国内首个个人外币理财产品,成功开启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先河。同年9 月,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B 计划”成为我国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随后,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有着较高的收益率和免缴利息税的特点, 这些人民币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2009 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达到了7566 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从2005 年的11 家增加至2009 年的86 家,产品的募集资金从2005年的2000 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5 万多亿元。
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品种越来越多、参与机构越来越多的发展局面。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如下的一些特点:
第一,人民币理财产品日益成为市场的主导。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端于外币理财产品。2004 年9 月光大银行率先推出的“阳光理财B 计划”,揭开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序幕。2008 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3343 款,占总产品的比例高达75%,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主导。2009 年得益于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和潜力, 人民币理财产品再度占据了理财市场的首位。全年发行的7566 款银行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为85.9%,位居各币种理财产品之首。
第二,产品投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走势不断调整。
2006 年,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不断调整,投资渠道逐步拓宽,与汇率、利率、商品、股票指数、一篮子股票相关联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大量增加,其中最突出的是与信用、股票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2007 年受宏观紧缩政策影响,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在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缺陷造成的一、二级市场巨大价差的刺激下,打新股产品随着新股发行的加快迅速增长;银信合作的理财业务模式得到加强,尤其表现在信贷资产类和打新股产品的发行上。2007 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基础资产分类数据显示,人民币理财产品中信用类产品占32.17%,股票类产品占24.58%,二者合计达56.75%。实际上,在混合类产品中,其基础资产也是以股票和其他类资产的混合为主。
2008 年,随着资本市场深幅调整和境外OTC 市场崩盘致使结构类产品风险对冲工具的缺失,加之银监会对高风险产品的监管加强,结构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下降,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0%,低风险稳健收益的普通类产品占据了2008 年银行理财产品90% 以上的市场份额。反映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产品更多的回归保守稳健型。2009 年由于低利率水平的影响,收益率和利率水平密切相关的债券货币工具、信贷资产类等产品占据了理财产品市场的主流。在银行发行的7566 款理财产品中,投资银行间货币市场工具的产品占比高达46.90%,信贷资产类产品占比为40.80%,两者合计占比87.70%,反映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理财产品仍未走出世界经济危机的阴霾,仍以低风险稳健收益类为主。
第三,产品收益差距扩大。
2009 年共有6824 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其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26%,与2008 年4.53%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接近三成。2009 年到期收益最高的结构型产品为荷兰银行一期结构性存款的第一期澳元款,到期收益率达到了46.50%,而华夏银行创盈7 号平安基金信托理财计划实际年化收益率为-43.72%,两者之间相差90.22%。2008 年到期的2773 款产品中,产品的最高到期收益率为30%,而最低到期收益率为-45.92%,最高收益与最低收益之间相距悬殊。
第四,产品的挂钩标的范围广泛,结构日益复杂。
据统计,2007 年发行的3000 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 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结构性产品中,只要是不确定性事件,都可以挂钩,既包括股票、信用、利率、汇率、商品等基础资产,也包括各种衍生品,甚至还有水污染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交易标的物,从汇率到原油期货,从艺术品到水资源指数,种类繁多。如北京银行“心喜”个人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CPI)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小麦)挂钩。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为了提升信用等级,还出现了一
般受益人和优先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独特的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首先,投资方向的多样化。随着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推进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将获得更为广阔的投资渠道和发展前景。结构型产品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将实现行业配置多元化、热点分散化、区域多元化,以尽可能的分散风险和匹配支付条款。随着银行高端理财客户的开发和增多,挂钩高风险的期货、期权等结构复杂的高级理财产品将会不断涌现,结构型产品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
其次,支付条款的复杂化。
自2008 年以来,结构型产品的支付条款日趋复杂,产品的设计摒弃了过去单一的支付条款,采用多种支付条款的混合,如按日计息、最差表现可转换型、平均绝对表现等。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监管层加强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监管,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产品的设计中加入“随息而动”的支付条款,使产品的收益随着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而变动,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三,止损条款的大众化。
在金融危机的涤荡下,探究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展期、巨额亏损现象的成因,均是由产品设计的风险敞口过大引起的。商业银行在追求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多样化投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对产品的高风险防范不足,导致了产品的风险暴露严重。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且迎合国内投资者的风险规避要求,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止损和保本机制将是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的主要方式。
参 考 文 献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金融监管与竞争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