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各种基于网络应用的产物,网络银行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的一种新兴银行服务模式,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们办理各项金融服务再也不用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也多种多样,给传统银行业的垄断地位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探讨研究我国网络银行的产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 网络银行;金融;监管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given rise to a variety of product based on network applications, network bank is by means of network technolog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the customer service and financial transactions of a new bank service mode,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users, the people to deal with the financial services no longer limited by time and place, but also various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the monopoly of traditional banking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online banking in China.
Keywords Internet banking; Financial; supervision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1章 认识网络银行4
第2章 网络银行的产生4
第3章 网络银行发展现状5
3.1 网络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多5
3.2 个人网络银行交易额占比增大5
第4章 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5
4.1 网络银行交易安全问题5
4.2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5
4.3 社会信用环境问题6
4.4 中央银行监管滞后6
第5章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对策6
5.1 提高网络交易安全性6
5.2 加强立法工作6
5.3 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6
5.4 完善网络银行监管制度7
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1章 认识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是指通过运用国际互联网或其他电子传送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得到新型银行,它的发展是以新型电子通讯手段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的。网络银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实质是为各种通过INTERNET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客户提供电子结算手段。利用网络银行,客户可以办理储蓄、转账、信用卡、证券交易等业务,同时,还可以查询各种银行信息及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现金分析和财务状况分析,这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也降低了银行和用户的时间成本。目前,网络银行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传统银行电子化业务,将银行的传统业务搬到互联网上,建立电子网点,用于代替实体营业网点办理多种业务。另一类是由传统银行业务衍生出来的,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虚拟机制,只能依托于网络才能进行金融信息处理,这是传统银行所不能实现,所以对传统银行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第2章 网络银行的产生
我国网络银行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诞生的,先后经历了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及成熟期。萌芽期(1996~1997年):1996年,中国银行开始开发网络银行,并于1997年建立了中国银行网站,搭建“网络银行服务系统”。起步期(1998~2002年):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网络银行服务,1998年招商银行在深圳推出网络银行,1999年招商银行在北京推出网络银行业务,同年中国银行推出网络银行服务,2000年工商银行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正式开通网络银行,2002年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全部建立了网络银行,21家商业银行开展了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期(2003~2010年):2003年工行推出“金融@家”个人网络银行,2005年交行创立“金融快线”品牌,2006年农行推出“金e顺”电子银行品牌,2008年网银产品、服务持续升级,各银行在客户管理、网银收费等领域展开积极探索;成熟期(2010年至今):网络银行配套法律逐步完善,主要银行的网络业务逐渐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第3章 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3.1网络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多
网络银行在我过发展时间仅为短短的十几年,但各种业务的发展却速度飞快,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从开始的资金划拨转账,到电子商务购物、支付学费、水电费、商业结算等等,满足了不同客户的多层次需求,极大的方便了客户,银行的运营效率也越来越高。
3.2个人网络银行交易额占比增大
随着网络银行的推广应用,其便利性吸引了众多的用户,个人网络银行用户规模呈现出来爆发式增长,个人网络银行交易额占比逐年增大,而且这一占比以后还会继续上升。个人网络银行交易额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微企业交易的分流;其次,是更多的银行将银行业务转移到线上,网银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而且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也在改变着用户的交易习惯;最后,小微企业网络银行业务需求被有效挖掘后,企业网络占比会逐步提升或是小微网络交易规模会增大。
第4章 网络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4.1网络银行交易安全问题
网络银行的业务是虚拟化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容易遭到网络病毒的感染和黑客的入侵,从而产生安全性问题,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其所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正是安全性问题,给我国的网络银行发展带来了制约。比如信息泄露、非法使用、假冒、授权侵犯等问题,都会造成银行资金和用户资金的损失。
4.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网络银行业务涉及到多个方面,当事人在进行货币交换、资金转移和商品流通时,网络本身和行为人都有可能因为争执而引起法律诉讼案件,需要配套的法律条规作为依据。但目前,我国在网络银行方面的法律条规还不完善,存在诸多漏洞,用户在使用网络银行过程中出现资金损失,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条款来维权,所以不管是网络银行还是用户都是在观望中发展。
4.3社会信用环境问题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业有着共同点,同样都是与客户之间的信用关系,但因为网络银行是通过虚拟技术来进行交易的,使得网络银行更加注重社会信用环境。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并不乐观,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欠账问题,企业拖欠银行贷款不还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银行取信措施单一,跨地区取信更加困难,所以造成了网络银行的“无疆域”,难以取得银行的信任。
4.4中央银行监管滞后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目前主要集中在传统银行业务方面,但网络银行的无纸化操作、抽象化处理途径、机构虚拟化等问题要求中央银行更新监管理念,采取新型监管措施,但由于中央银行监管的滞后问题,使得其监管无论是在监管方面、效率方面、辐射范围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5章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对策
5.1提高网络交易安全性
安全性是网络银行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只有保证了安全性,才能吸引更多的 用户使用网络银行来进行交易。因此,网络银行要重视技术的开发来保证保密性和安全性,并从业务流程、法律、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来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具体措施有:建立严密的安全体系,为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建立系统认证中心;增强电子化应用环境的风险防范。
5.2加强立法工作
首先,要赋予网络银行支付命令及各种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其次,明确划分银行、客户利用网络银行进行支付业务时所发生的权利、义务责任;最后,改变原有的监管机构设置方式,确保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
5.3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在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有着重要性作用,必须用法律、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以降低网络银行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所以,具体而言,提升社会整体信用水平,一方面要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加强全民信用教育,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大力弘扬“守信光荣、违约可耻”的信用荣辱观念,强化民众的信用理念;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和法律制度,创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5.4完善网络银行监管制度
中央银行是金融监管部门,要针对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作战略性布局,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一方面又不能制定限制性过强的政策和法规,同时又要规范和引导国内的商业银行有序推进网络银行的建设,从而确保我过网络银行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中央银行要深入研究网络银行业务种类和特点,制定出有利于推进网络银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原则,同时又要随着网络银行的不断发展而对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修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和措施,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在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的深入运用,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网络银行业务的深入普及,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为充分认识和发展好网络银行,就必须对网络银行的产生、发展、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测试,从而推进网络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静.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J].管理现代化,2015(03):19
[2]郭德香.论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的法律规制[J].中州学刊,2011(06):27
[3]郭晓菁.对网络银行发展态势的分析与建议[J].企业经济,2014(22):38
[4]赵宏燕.网络银行风险分析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3(24):17
[5]曾康霖.漫谈网络银行[J].征信,2014(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