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摘要
2、正文
3、结论
4、参考文献
5、致谢
内 容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也在不断拓展,对于资本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使得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目光聚焦在民间金融,试图用民间金融来改善企业的管理。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与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部分企业在利用民间金融的同时,风险意识不够强烈,因此往往造成资金利用产生问题,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民间金融产生的条件和背景,分析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内容,并提出其发展的详细措施。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问题;对策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已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创业创新的新生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12年,民营经济在我国GDP中的占比已超过60%,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然而,民营经济的融资比例在全社会正规融资体系总额中仅仅占到30%,在资源配置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长久以来,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的并非正规金融体系,而是长期以来未得到国家法律认可的民间金融体系。因此,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企业融资难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促使了民间金融的产生并迅速发展。
1.民间金融的概念
民间金融是指个人、家庭、企业之间通过绕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的、尚未纳入政府监管的、未取得合法地位的金融交易活动。民间金融与官方金融(正规金融)是相对而言的。民间金融属于非正规金融,指在我国银行保险系统、证券市场以外的经济主体所从事的融资活动,主要运行形式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合会;民间借贷;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小额信贷等等。
事实上,民间金融从产生之日起,在提高资金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乃至农村经济发展上,确实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1.1满足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往往无法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而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又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往往只能通过民间金融市场来满足。
1.2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民间金融的资金配置市场化程度较高,利率水平能够充分反映民间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民间金融的不断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有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1.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
民间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经济领域中某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不到或不愿涉足的领域,民间信用正好可以填补这些信用空缺的领域,这客观上改善了我国经济中的信用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信用化程度,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建设。
1.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户日常生活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而且支持了农户开展生产经营以及企业的正常发展经营,弥补了他们的资金不足,支持了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
2.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间金融的迅猛发展,其在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必须承认的是,民间金融发展还不成熟,还不规范,存在着不少问题。
2.1民间金融发展的高风险性
民间金融自身发展过程中潜伏着较高的金融风险。首先,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民间借贷成本异常高起,呈现“高利贷化”,加重了债务者的资金偿还压力,大大增加了企业财务负担,一旦企业不堪负重,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民营企业主出走、自杀的现象。其次,民间金融操作程序和手段非常简单,主要依靠道德约束,而非制度性保障,容易发生信用违约;同时由于民间金融机构自身规模小、基础弱,发生破产倒闭的风险较大,进而导致存款人发生重大经济损失。最后,由于民间金融具有隐蔽性和非正式性,容易诱发非法融资、洗钱犯罪等问题,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也是频繁爆发,如浙江吴英非法集资案、内蒙首富金利斌非法集资自焚案。
2.2民间金融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削弱宏观调控效果
由于民间金融的自发性和不可控性,这种“体制外循环”可能会干扰政府的货币政策、不利于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正规金融部门货币供应量会相应减少,但资本的逐利性,使得社会资本从正规金融市场逐步流向民间金融市场,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及落后产能由于民间金融市场的支撑而并没有被压制下去,反而可能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投资项目由于紧缩货币政策而受到抑制。同时社会货币供应量并没有按政策预期减少甚至根本没有减少,这大大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3.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
3.1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发展,使民间金融合法化
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是通过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方式来规范引导民间金融的,因而我国也应充分借鉴外部经验,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规范民间金融,将所谓“地下钱庄”阳光化。加快制定、完善和落实《民间融资法》、《放贷人条例》等相关法律,规范市场主体,引导民间融资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这样,发生借贷纠纷时,债务双方均可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监管方行使监管职责时也能做到有法可依。对于一些经营不善的民间金融组织,监管方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并对主要责任人追究责任。
3.2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
民间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和重要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监管机构应与时俱进,积极作为,依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制定合适的金融监管制度,主动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有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协调发展。
3.3建立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利率市场化,这是大势所趋。统筹发展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规范金融市场主体,逐步有序的放开利率管制,充分利用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既可以有效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又可以促进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促进国家经济进步。
4.结论: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规范、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2]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1989.
[5]孟凡杰.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
[6]金祥荣.多种制度变迁方式并存和渐进转换的改革道路-“温州模式”及浙江改革经验[J]
.浙江大学学报,2008.
[7]任旭华.金融制度短缺与民间金融发展的必然性金融论坛,2003.
[8]崔慧霞农村民间金融的内生机制分析统计研究,2006.
[9]张庆亮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10]彭建刚,何婿.论民间金融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对接.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
[11]蒋雅文.论制度变迁理论的变迁[J].经济评论,2003.
[12]刘文革,刘婷婷.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评析[J].学术交流,2007.
[13]谢家智等.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J].农业经济问题,2005.
[14]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与实践[J].经济学动态,2004.
[15]谢毅.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理论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致谢
在我学士论文完成之际,我要感谢陪我度过这四年的同窗,与你们的思想碰撞,使我受益良多。对于在本文写作期间给予支持与建议的同学,我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在我求学的道路上给予了我无私的关爱与支持。时光易逝,转眼间,我即将离开安徽工业大学,告别大学四年的生活,在这里,留有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这个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