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30 10:48:55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3981
目 录
一、绪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中小金融机构的概述.....................................1、中小金融机构的涵义......................................2、中小金融的主要特征...................................... (二)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种类 ................................(三)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三、结论

内 容 摘 要
提示:从此行撰写论文摘要内容(请删除此提示信息后再写)。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金融机构概述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的概念定义不是特别明确。但合理界定其范围是对其进行差异化风险分析、防范、乃至规范、指导其有效发展的前提[1]。
(一)中小金融机构涵义
中小金融机构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其经营机制较为灵活,服务对象最初是两小经济,即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对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大体而言,这个群体主要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和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数量众多的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现实当中,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一些规模较小的存贷性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负有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业务主要包括存款、贷款等。
(二)中小金融机构主要特征
中小金融机构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规模较小。中小金融机构无论是在资产总额、注册资本、融资能力、负债能力,还是职工数量等方面规模都较小。
分支机构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在资金和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多数情况下只在某个特定区域内进行经营活动,很少在经营区域之外设立分支机构。不少的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只有一个总部而没有其他的分支营业机构。
二、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类型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取得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济体制改革过快而使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以及由于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当等主客观原因,致使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这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风险。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信用风险
狭义上讲,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本息协议而导致金融机构蒙受损失的风险性,信用风险属于违约风险。广义上的信用风险指的是由于外界不确定因素对金融机构的信用产生影响,使该机构实际经营收益和预期目标背离,导致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程度。目前,信用风险是中小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具体表现为贷款质量风险与贷款集中风险。
(二)资产流动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中小金融机构所掌握的现有流动资产无法满足客户提款和贷款需要,致使该机构丧失清偿贷款能力和蒙受损失或面临倒闭的风险,该风险属于潜在风险,也是国内外各中小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从触发原因上讲,流动性风险既属于本源性风险,又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其流动性不足状况很有可能是通过机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二次造成的。
(三)操作性风险
操作性风险是金融机构因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失去效能而导致的损失风险,是问题长期积累的后果。主要是由于中小金融机构的体制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长期以来,中小金融机构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其管理主体不断改变、服务对象游离不定,因而其管理运营模式和经营思路都不曾固定下来。
(四)经营性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因为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各种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形成既有经济转型期政策误导造成的,也有因为社会信用环境和银行自身经营发展及控制机制不健全所致。因此,要彻底规避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前提是必须拥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在法治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其经营发展机制。目前,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工作已经被中央银行行使监管职能部门提上日程。
(五)市场风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风险的波动因素的增加,市场风险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挑战越来越大,市场风险已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最为主要的风险来源之一了。同时,随着市场风险的增加,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增加了。2014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存款保险制度的草案,这一草案的颁发则意味着中国的商业银行允许破产,而这一消息也让许多中小的商业银行感到压力重重。
三、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大多是在当地政府主导下诞生的,建立之初既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法则,也没有对自身弱势分析,经营管理过程缺乏操作性强的行业管理规范。这些内外因素导致了中小金融机构先天不足,从进入市场时就埋下了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大量不良资产、经营管理混乱、急功近利等诸多隐患。
(一)自身弱势
1.信用基础薄弱。至今为止,仍旧有大部分民众认为国家信用主要由大型银行代表,而中小金融机构不能或不具有代表国家信用的能力。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一旦有少数中小金融机构因经营管理不善出现问题,也将直接降低民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认可度,弱化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基础,所以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先天性弱势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信用基础薄弱的先天性劣势。
2.整体资产规模小。和国有大型银行一级法人的自上而下组织架构不同,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大多是通过改制原来城市、农村信用社而来。即采取由下而上的联合策略,将这些原本各自为政、分散管理、资产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组建成初具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但即便如此,新整合组建的金融机构与大型银行相比,整体资产规模仍然较小,中小金融机构最初的组建形式直接决定了其具有资产规模较小的劣势。
3.客户群体牵连影响。由于初建时的历史定位和自身实力发展等原因,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所先天具有的发展不稳定、行为不规范、存活率较低特性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严重损失,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快速有效发展。
(二)市场准入把握不严
市场准入制度把握不严,主要表现有数量过滥、建立之初资本金不足、高级管理人员准入没有严格把关,出现了在中小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不懂金融业务、恶意经营的现象,直接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和管理混乱。
(三)市场定位偏离
在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成立之初,大多把自己定位于为中小企业及个人用户服务的小机构,也正是因为这种定位符合适宜地满足了我国当时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小金融机构因此蓬勃地发展壮大起来。但是,在之后的市场竞争中,中小金融机构逐渐地从求异型市场定位战略转向了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即普遍倾向于对地方重点项目和大企业投资放贷,从而造成了贷款过于集中,信贷风险过于集中,一旦项目出现问题或企业经营不佳或面临倒闭,贷款本息将无法收回,直接导致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大量呆滞、死滞,形成严重金融风险。虽然目前仍不能完全断定哪种发展方式更有前景,但是从当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贷问题可以看出,中小金融机构放弃原来的市场竞争优势,转而去和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直接进行金融市场竞争,相比之下,会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更大的风险。
(四)社会金融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在整体上处于企业风险向金融风险集中转嫁的时期,前期的宏观经济大起大落与盲目项目投资,加之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结构调整期,使得市场经济竞争加剧,大批企业效益下降,企业经营风险进入集中暴露期并加速向金融业转移。从社会角度看普遍对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环境,大量违规经营现象出现,
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解决对策
金融风险的先天性、时滞性和中小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及性质共同决定了中小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方面更容易面临困难或发生倒闭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针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类型及形成原因进行风险解决方案的讨论十分必要。然而,对中小金融机构各类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是一顼十分艰巨的系统任务,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更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和金融行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正确的市场定位
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战略大致可分为跟随型市场定位和求异型市场定位。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是指金融机构在长期内选择并努力维护和其竞争对手相同或类似的框架体系,这种类似具体体现在对目标客户的选择以及竞争地域选择上。而求异型市场定位战略的可信内容则是要求金融机构在长期内维持和其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竞争框架体系。求异型市场定位战略根植于金融市场需求客观多层次性,即市场需要有多层次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为其发展服务,如大中型企业对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情有独钟,而具有不同所有制关系的中小型企业则更适合中小型金融机构为其发展服务。
市场定位问题是中小金融机构能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对金融市场进行不断细分。在经营理念上应以求异市场定位战略为主,以跟随型战略为辅,针对中小金融市场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为客户提供特色型、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做大做强,甚至与国内外大中型金融机构相抗衡。
(二)强化内控管理
深入研究中小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政策及相关制度,围绕目标、要素、控制活动、控制措施、绩效评价、约束激励等关键内容,建立健全覆盖全行所有业务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政策管理,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政策制度支撑。另外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内控之间的关系。对内控管理和业务发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保持各项业务全面高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内控先行,加强内控管理,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
(四)优化信用环境
优化信用环境,改善信贷资产质量,继续加大文明信用建设力度,这些既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又是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可靠保证。中小金融机构要在不断发展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在金融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要配合政府部门加大贷款的清收力度,对于巨额的贷款,中小金融机构要树立盘活的信心和决心,建立健全贷款清收的方法和步骤,制定完善的盘活不良贷款考核体系,采取奖罚分明的考核办法。积极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依法清收不良贷款。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 下一篇金融监管与竞争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