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主要表现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形成原因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五、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六、如何正确处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管理
内 容 摘 要
现代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盈利的根本手段。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对于每一家商业银行来说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具较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论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及其控制
近几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作为企业文化进行提高、完善,有效地提高了防范风险的能力,但由于内控问题引发的金融案件仍然时有发生,给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暴露出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历史悠久,但在风险管理的体制、制度、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与国际现代银行的标准仍有较大距离,尤其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健全之处,如:某些商业银行在内控制度上存在偏差、约束力不强,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业务动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管理手段,未能认识到内控对防范风险的作用,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内控制度盲点等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主要表现
1、 信贷客户过分集中,不利于分散风险。
信贷客户过分集中,若遇政策调整或市场行情变化而导致贷款户经营亏损,将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不良贷款金额较大,制约了商业银行收益的提高。
损失类贷款金额较大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个人金融业务新员工业务制度不熟悉、业技水平不够高,存在操作风险。
由于网点新进员工或新调整岗位至网点的员工,业务制度不熟悉、业技水平不够高、处理问题的经验欠缺,极易产生操作风险,威协我行资金安全。
业务部门执章不严,存在风险隐患。
因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有章不循,缺乏风险意识,从而造成案件风险及责任不明,不利于维护我行资金安全。
监督检查力度不足
监督检查是防范风险的必要手段,是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确保各项业务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业务执行检查形式单一,力度不足,监督检查和职能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和碍于情面的思想,发现问题的惩罚力度不够,不能引起员工的足够重视,致使有些问题屡查屡犯,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形成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成因主要是:风险管理理念的欠缺与不成熟、风险管理制度制订的不严密、风险管理战略的定位不准确所造成的,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风险管理理念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大部份员工对风险管理理念不成熟,甚至漠视风险,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粗放式经营观念和行为仍然存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适用性较弱,风险管理制度在规范业务发展存在“模糊地带”,对风险管理就是经营效益的理念认识不够。目前当务之急是务必树立商业银行员工正确的风险文化,把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理念贯穿于全体员工和所有业务条线。
2、风险管理制度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导致资产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工作是我国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而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一套合理、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丞待解决的问题。
3、风险管理战略问题
风险管理与经营发展战略相辅相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目标是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制度的执行,提高贷款调查技能和决策水平,应增加对经营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贷款投放力度,分散贷款集中度风险,切实做到风险关口前移;同时,要加强“贷后管理”制度的监控,密切关注贷款户的资金流向,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及时化解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力度,通过现金清收、诉讼、核销等手段压降不良、消化历史包袱。
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内控机制的同时,把消除违规行为、防范风险作为重要事情来抓。
4、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人员管理,首先,要严把进人关,在聘用员工时,坚持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原则,对人员资质严格审查;其次,要严把选拔聘用关,聘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为贤的原则,实行优胜劣汰制度;然后是要建立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对关键岗位员工,应定期轮换,及时发现风险,杜绝隐患;最后是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要不定期对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尤其要对各条线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工作,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确保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目的是规避风险。内部控制是强化管理的自律行为之一,不断加强内控建设是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健全内控制度,可使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有章可循,各环节、各岗位职责明确且相互制约,积极运用现代内控理念和方法。转变经营观念,增强内控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合规经营,是确保我国商业银行良行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基本前提。
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并运用于实践工作中,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的加强内控制度,依法合规经营,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依法合规经营,必须要以国家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经营的规章制度,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工作。
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
岗位分工是实施内控制度的基础,对于不兼容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以相互制约,防范风险,实现定人、定岗、定责,使员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各负其责,互相监督。
突出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控
建立重要岗位强制休假、定期轮换制度,要重点对金库、信贷、个金等岗位,实施强制休假、定期轮换工作,加强不定期检查工作,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金融风险。
3、实行授权授信控制
授权授信是指各行各部门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授权授信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其中包括:授权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
4、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
为使前台业务出现差错及时发现和纠正,需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
文件记录控制
对内控的各个环节,要形成文字材料,有章可查,其主要内容有:(1)建立健全员工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内容、职责、任职条件等;(2)对业务操作规程、管理办法,加强学习宣贯,提高员工业务处理能力;(3建立授权审批权限文件,层层授权,落实责任。
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内控监督机构对各岗位、各部门、各环节实施全面监督制度,实现互相制约,一是内控监督必须在形式和实质上保持独立,充分发挥检查职能,且要独立于业务人员,实施监督。二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统一的监督审计程序,要有一定的稽核覆盖率和频率,涵盖主要业务和重要风险点。三是内控监督人员应满足现场和非现场监督的需要,提高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影响力。四是建立违规必究、有绩必奖的奖惩机制。五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内控技术含量。六是加强合规管理工作,促进合规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法纪学习和警示教育,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依法。
六、如何正确处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管理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化解风险、确保依法合规经营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内控中出现的问题。
(一)要正确处理好投入产出的关系
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企业的目标是讲究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决定了内部控制应考虑成本收益最小化原则。
(二)要正确处理好业务开拓与强化管理的关系
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是一把双剑,大多数商业银行“重业务,轻管理”的观念依然存在,故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
(三)要正确处理好外部审查与内部审查的关系
内外部审查是提前发现问题,纠正违规,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普遍存在“重外审、轻内查”的现象,故正确处理好内外部审查的关系,才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
加强内控建设,防范金融风险,是确保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的基本前提,是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是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 考 文 献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