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应收账款的概述 (一)应收账款的定义 (二)应收账款的范围 (三)应收账款的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形成及存在原因 (一)市场竞争激烈 (二)企业自身问题 (三)售前资信评估薄若,缺乏规范程序 (四)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 (三)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 (四)监控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四、总结
内 容 摘 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资产。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对加快货款回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安全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有许多企业因未对应收账款采取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导致企业的资金紧张,甚至陷入财务危机。为此,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已迫在眉睫。拟对应收账款分析与管理作一些探讨。
浅谈应收账款的分析与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概述
(一)应收账款的定义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该收取而尚未收到的各种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本企业的资金。在商品交易中,商品的发出与货款的收回往往不能同时进行,这样就会发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在债务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偿还时,就会发生坏账损失。
(二)应收账款的范围
应收账款在商业信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由于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获得向顾客收取款项的权利,形成应收账款,它代表企业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应收账款的范围有:
应收账款是企业同销售活动引起的债权。凡不是因销售活动而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应列入应收账款,如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应收保险赔款、应收己宣告分配的股利、应收股东的认股款等,均不应列入应收账款,而应对其列入其他应收账款等。
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性质的债权,如购买的长期债券等。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和租入包装物保证金。
(三)应收账款的确认
应收账款的确认,是要解决何时确认应收账款的问题,即确定应收账款何时入账,应收账款通常是由企业赊销活动所引起的,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与收入的确认标准密切相关,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形成及存在原因
应收账款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
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
(一)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常常迫使企业不得不采用赊销即发放信用的方式去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很多企业又故意拖欠账款,市场信用体制又不健全。相同条件下,赊销产品的销售量将大于现金销售产品的销售量。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由此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二)企业自身问题
由于企业自身的问题。从主观上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十分缺乏。
(三)售前资信评估薄弱,缺乏规范程序
信用销售前资信评估薄弱,缺乏规范程序。信用销售是坏账形成的起因,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前首先应该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销售前根本不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企业大量的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行政干预或少数人、领导者的主观喜好,结果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出现。
(四)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就一般批发和大型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1、健全审批制度
企业发生的每一项销售和收款业务,都应经过严格的审批,在审批确认后,才能作为应收账款入账,以防止不必要的应收账款的增加。
2、加强应收账款日常动态的管理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财会部门应每间隔一定的时间以文书,表格形式向有关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企业领导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最好是一月一次甚至更短,督促和提示上术有关人员及即催收,而对逾期未结清的应收款项的动态信息,也可使责任经办人员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情况及时了解,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及压力感,杜绝互不通气,到期不付,逾期不催的状况发生。
3、制定往来款项对账制度
根据应收账款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往来款项对账制度,并严格执行。首先、要查看账账是否相等,即这些账户的总账与明细账及有关部门的备查往来台账是否相符;其次、询证核实这些账户明细账目的真实性;再次、是检查该类账户核算的正确性与账龄;最后、将这些账户按户名分为正常的、可疑的、关注的、逾期的、损失的五大类,并对正常以外的其他四类账户逐个进行重点检查与分析,同时进一步了解账户对方单位具体的现时状况,并将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领导或有关部门商讨具体对策。
4、采取有效的催收手段
对超过约定期限尚未收回的应收款项,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清收方法:信函通知、电告催收、派人员面谈直至诉诸法律、从债务人那里取得一定的有价值的货物、折价抵偿其债务,债务人划出一部分应收款项给债权人以抵自身债务。
(二)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对赊销进行管理。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进行赊销管理,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适应于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信用管理部门要取得财务和销售部门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 (三)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
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给客户建立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就是客户的动态资源管理。如果企业对这项工作没有足够的人力也可委托社会征信公司完成,或在其指导下完成。调查的渠道一般包括:销售部门业务员掌握的客户资料、管理人员的实地考察、客户的其他供应商调查的情况、网络数据和其他公开的信息渠道。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和抵押,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的风险程度等等。
(四)监控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账龄等情况进行分析,而不能将所有责任都交给主要负责确定赊销授信额度和资信调查的信用管理部门,这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应编制一定期间的赊销客户的销售、赊销、收账、账龄分析表及分析资料交管理当局。在分析中应利用比率、比较、趋势、结构等分析方法,分析逾期债权的坏账风险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以便确定坏账处理、当前赊销策略。
四、总结
总之、应收账款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只有充分利用其优点,并利用各种方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才能做到将应收账款及时收回,将坏账损失减至最少,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使企业生产利润最大化。
参 考 文 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杨金观:《中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杜 英:《财务会计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姚铁梅:《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财会通讯》,2004。
[5]潘荣良:《强化应收账款管理,防范经营风险》、《财会月刊》,2004。
[6]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5。
[7]王霞等:《如何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财会研究》,2006。
[8]黄艳华;《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