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8 09:20:38
文档分类: 金融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781
目 录
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的解析……………………………………………3
1.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基本成因…………………………………………4
1.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根源的信息经济学分析………………………………5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 6
2.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7
2.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我国的现实意义……………………………………7
2.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信用保证机制及其实现……………………………8
参考文献……………………………………………………………………… 10


内 容 摘 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促进出口及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然而,在多年的发展中,资金紧缺、贷款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又有银行方面的原因,还有社会各方面合力不够到位等原因。本文从信息成本的独特角度出发 , 揭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困境是其特定信息结构所对应的边际信息成本高于大企业 , 而银企双方单方面都难以突破这一内生的制度性约束。因此 , 解决的途径在于引入第三方专业化的信用担保机构 , 为中小企业补足信用和为信贷双方匹配信息。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 信息结构 ; 信用担保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的解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人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也是配合大型企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然而,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和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社会各方面合力不够到位等原因使得资金紧缺、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现阶段尤为突出的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并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但其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使用比率不到30%,银行对其贷款的满足率也仅为30%—40%。由于受体制方面因素的影响,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普遍存在“惜贷”现象。尽管目前各方面积极采取有关政策,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贷款难问题仍然是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摆在政府和金融各部门面前的重要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鉴于此 , 各国都把如何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 在金融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 而围绕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析及其相关解决途径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既有其自身因素的影响 , 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对此 , 现有的文献多是强调“信息不对称 ”的差异 , 并在这一框架下进行一般性描述。而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 着眼于特定阶段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突破 , 必须与其对应的融资方式结合起来 , 充分考察资金供给双方的相互作用机制 ; 同时 , 必须解释造成不同规模间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差异的原因 , 并揭示制约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深层机制。只有在此基础上 , 才能形成有助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案。
1.1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基本成因
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金融支持极其有限 , 而这首先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 , 变数大、风险高 , 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②中小企业规模小 , 可供抵押资产少 , 这客观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负债能力。③中小企业信息封闭 , 财务报表不规范 , 对于投资者而言 , 比大企业具有更高的信息不对称。④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具有小批量、多频率的特点 , 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 , 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而对于银行来说 , 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 , 因而银行更愿意做“批发 ”业务 , 为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 而中小企业的“零售 ”业务则处在不利地位。在以上 4 个方面中 , 理论界最为关注的是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条件及其面临的更大信息不对称。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可以集中反映其经营的稳定性 , 而中小企业的规模与抵押资产状况也只是反映了其为弥补信息不对称所具有的资产保障手段。对于第四项 ,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小批量与多频率特点则完全可以通过银行金融业务创新来加以回避 , 比如实行贷款额度管理与适当的利率补偿等。总的来说 , 由于规模与信息披露条件的限制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往往很有限。由于股票市场通常只面向大企业融资 , 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模式实际上主要集中在银行信贷市场 , 但是考虑到信贷配给及其界定现象 , 抵押资产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又被配给出信贷市场之外。据统计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到其贷款总额的20% 。如果考虑到“所有制歧视 ”问题,则信贷配给现象更为严重。国家银行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贷款只占其贷款总额的 2. 3% , 城市信用社对个体私营的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 4. 5%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与其占用金融资源的不匹配性 , 已经成为亟待突破的理论难题。
1.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根源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实际上反映了在初始均衡利率下 , 与大企业相比 , 中小企业应该具有更高的边际信息成本 , 而这是由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特定信息结构决定的。企业特定信息结构取决于其内部治理结构。信息经济学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概括为委托 —代理关系 , 而其治理结构就是代理人对决策规则的选择方式。与此相对应 , 代理人信号的分配方式即为企业的信息结构 , 它决定着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和效率。依据信息与决策权匹配的原理 , 企业内部的信息结构应与其治理结构相对称。因而 , 通过比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差异可以揭示其信息结构的差异。层级结构是大企业内部治理的典型特征。它有两个突出特点 : 第一 ,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两权分离 , 决策权按管理能力进行专业化配置 , 从而在水平方向产生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工;第二 , 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管理 , 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细化为多个环节 , 从而在垂直方向产生企业的层级组织。大企业的这种内部层级结构 , 反映了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工作量的增加及其复杂程度的提高 , 所有者个人管理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自身有限理性和管理能力的限制。而通过层级制度可以把复杂的管理程序合理地分解 , 由各个专业化的职能部门负责 , 由统一的最高权力层协调。因而 , 其实质是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重新分配 , 以及人力资本效能的专业化分工。然而企业内部治理层次的增多 , 同样也会增加信息处理的层次。为了保证不同决策层以及同级决策层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沟通 , 就要求用标准化的程序组织传递信息、做出决策和执行命令。因此 , 大企业的信息披露结构必须规范化并易于传递。与此对应 , 现实中大企业通常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与此相反 , 中小企业由于处在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 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 , 其管理的复杂程度还没有超出所有者个人的能力范围。因此 , 其内部治理还停留在直觉型的感性管理阶段 , 往往是最高管理层直接指挥操作层的员工进行生产活动 , 或者只有少量的中层管理人员参与。因而在结构上,其不同于大企业 , 呈现出简单化、单一性的特征。在这种治理结构下 ,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往往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 , 两者合二为一。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少、复杂程度低 , 其相应的信息传递层次也少。这样 , 出于最经济利用信息的原则 , 企业所有者倾向于由自己汇总分散信息并进行集中决策 , 以保证信息利用的灵活度和对经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但是 , 由于基层分散信息在传递给最高管理层的过程中 , 没有经过任何分解或只是经过有限分解 , 因此它不具有规范化的表达形式 , 而只是包含多侧面信息的一组数据 , 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 , 厂商对资源的占用与使用能力是其有效信息释放的增函数。信息的有效性及其披露路径成为厂商市场竞争能力的直接体现 , 也是厂商进入现代经济运行体系的“通行证 ”。因此 , 中小企业的这种信息结构在减少内部信息利用成本的同时 , 却增加了信息对外披露的模糊度 , 增大了外部投资者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成本。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从根本上讲 , 取决于外部投资者对企业内部信息的信任度。虽然财务报表信息也可能包含虚假成分 , 但从整体上讲 , 缺乏规范信息披露的中小企业 , 其融资的边际信息成本必然高于大企业 , 而这才是其融资的根本困境所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对策 
从上文中 , 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信用困境的根源在于其特定信息结构所对应的边际信誉成本高于大企业 , 因而它通常成为“界定 ”的对象。沿着这条思路 , 解决的途径在于降低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成本 ,这集中表现为“信用担保思路 ”。
2.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界定于信用担保之下的一个特殊概念 , 它特指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行为 , 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 为其提供信用保证 , 当其不能偿还时 , 由担保机构代偿的一种担保业务。因而不能将其错误地理解为以中小企业作为对象的担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由于其作用对象的特殊性 ,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 ①这里所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要是指一种融资担保行为 ,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贷款担保行为。从国际经验看 , 纯粹的贷款担保在整个担保业务中的比重仅为 10% 左右 , 而我国这一比例高达 95% 。这是与我国企业整体融资结构相对应的 , 同时突显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重要性。②由于中小企业抵押资产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高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具有高风险的特征 , 一般担保机构不愿介入。③由于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 包含较多的政策性因素。因而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费率较低 , 与其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④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评价并不仅仅限于其自身的经济效益 , 而应主要体现为由此而产生的扩大就业、培植财源、增加税收、繁荣经济和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社会效益。从国际经验看 , 专业性的信用担保机构一般分为两大类 : 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商业性担保机构 , 这两类担保机构的市场定位有很大不同 , 我国目前应该采取前者。由于政策性担保在运营模式、补偿方式与评判标准上不同于商业性担保机构 , 因而应建立独立的体系。首先 , 政策性担保在担保企业与项目的选择上要有明确的政策目标 , 体现国家的政策意图。我国现阶段可以把目标设定为 , 扶助中小企业的创业发展 , 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与技术进步 , 支持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开展等。其次 , 对政策性担保运营绩效的评判应不同于商业性担保机构 ,其主要依据于所设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 , 而不是盈利情况。再次 , 政策性担保的代偿损失应由政府来补偿 , 以财政资金盘活社会资金 , 以较小的财政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2.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就我国而言 ,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外部效应 , 而应从建立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发展。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根本上取决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形成对法人与自然人的信用公开、公正、公平评价与管理环境。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包括国家、区域、地方在内的多层次的信息系统。具体来说 , 它可以划分为 5 个基本组成部分 : 第一是诚信数据的社会化 , 第二是信用管理的法制化 , 第三是政府对交易管理的规范化 , 第四是信用服务机构的商业化 , 第五是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的系统化。随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 信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由原先的国家信用向社会信用和市场信用转变。而我国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却十分滞后 , 导致经济活动领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信用真空 ”。具体表现为信用观念淡薄、信用主体错位、信用信息失真、信用行为混乱、信用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 , 欺诈蒙骗、逃废债务、不守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 , 不以为耻 , 反以为荣 , 信用文化严重缺失。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也是信用经济。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信用经济的发展 , 阻碍了交易的发生 , 增大了交易成本和交易双方履约的不确定性 , 也增大了商业银行和信用担保体系运营的风险。因而 , 信用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障碍。当前 ,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因而从表层看 ,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意义在于 , 建立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良好的信用关系 , 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 , 为中小企业补足信用。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 , 其意义在于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制度建设和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体系的形成 , 营造守信光荣、背信可耻的信用文化环境。因此 , 在我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 , 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在内的国家社会化信用体系。
2.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信用保证机制及其实现
信用保证机制体现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具体形式为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 , 当其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 , 信用担保机构以自身信用进行代偿 ,从而打破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的信用困境。因此 , 信用担保机制就其作用而言 , 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为中小企业补足信用 , 二是为借贷双方匹配信息 , 缓解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
2.3.1为中小企业补足信用
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 防范金融风险 , 1998年以来我国各商业银行 ( 包含各类中小金融机构 )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 , 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少、可供抵押的资产有限、抵押物折扣率高 , 因而在抵押贷款条件下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依靠中小企业自身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 银行的信贷条件十分严格 ,一般不接受个人和效益不佳的企业的担保。而专业化的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以自身信用为中小企业提升信用 , 弥补后者的信用不足。它通过专业化的搜集与处理信息 , 有效地识别风险 , 控制风险 , 降低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障碍。因而 , 其信用不仅以资本金为限 , 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 , 而且这种认可是以倍增的形式实现的。
2.3.2 为借贷双方匹配信息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封闭、财务行为不规范甚至财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 , 因而与大企业相比 , 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专业化的信用中介机构 , 其作用就在于使不对称信息收益充分内部化。在这一过程中 , 信用担保机构是通过双向匹配来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一方面 , 信用担保机构以自身信用与银行实现信息对称 , 这要求信用担保机构自身有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另一方面 ,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对中小企业资信专业化的调查、反担保、再担保等措施 , 有效地规避和自留风险 ,实现与中小企业的信息对称。这里所说的信息对称是相对于银行而言的 , 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都是风险 , 信用担保机构作为第三方能够为银行和中小企业匹配信息 , 就要求其自身具有更好的风险识别与处理能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同时 , 实际上分担了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部分风险 , 同样会面对逆选择和道德陷阱问题 , 因此必须做好自身的风险防范 , 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 , 建立风险保证金和坏账准备金制度。在这方面 , 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通过制定法规或相应的管理条例进行行业规范 , 同时对税收优惠、财政补偿等方面也应纳入法律规范的框架内进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
[1]  张晓江 . 担保公司可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J ]. 中国中小企业 , 2006.
[2]  蒋彦华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 ]. 金融理论与实践 , 2004(3).
[3]  付剑茹 . 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 J ]. 金融与经济 ,2004(8).
[4]  谭庆美 , 郝丽萍 . 不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博弈模型 [J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2004(9).
[5]  边智群 , 黄娟 .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求解 [J ]. 武汉金融 , 2006(6).
[6]  肖惠海 , 邱真 . 构建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J ].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 2006(2).
[7]  周家全 . 信贷歧视与中小企业融资之困分析 [J ]. 科技业月刊 , 2006(6).
[8]  华元诚 .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J ]. 现代金融 , 2006(6).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下一篇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