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成因、作用。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建议。
内 容 摘 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商品、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务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资金。与货币资金相比较,应收账款具有流动性差、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是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的重要数据。对于应收账款比较多的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应收账款需分析作用和成因,并说明应收账款在日常的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基本情况
1.含义: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商品、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务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惜采取赊销的方式来增加销售收入,增加盈利,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的比例也比较大。但是,赊销也让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迅速庞大,加上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日益严重,使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增长很快,坏账损失也日益增多,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2.成因: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很多:
(1)主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应收账款可以扩大产品销售收入、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其次,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也决定了应收账款的存在。
(3)最后,对发生坏账处置不力。
3.作用:
(1)扩大销售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2)减少库存
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会大大减少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库存,节约相关开支。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应收账款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为了反映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科目,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
应收账款按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完善应收账款核算的方法。每一个核算帐号必须进行全面的、正确的核算记录,每一环节手续必须齐全,定期发对账函,且需对方单位签章认可。对于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需严谨,及时提取坏账准备。
举例:
发生应收账款时,按应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按照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
1.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产品的经营过程中,购销双方由于在产品价格、质量等方面的合同分歧,导致购货方故意拖欠货款,不及时结算,造成货款不能及时收回。
(2).企业当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违反常规的账款管理现象。
(3).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结算手续未能及时办妥或经办人员催收不力,形成积欠。有时本来货款已收回的经济业务,但有关人员长期不报帐或财务人员销帐不及时,形成积欠。
(4).企业财务人员发生记账错误,形成应收账款。
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建立客户档案,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和跟踪记录。
(2).事前控制(签约到发货)
从初始客户到维护老客户,业务人员应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选择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交易。签约时要对销售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逐一审查核对,合同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可能成为日后产生信用问题的凭证,合同是解决应收账款追收的根本依据。
(3).事中控制(发货到收款)
发货查询,发货跟踪,每次发货前必须与销售合同核对,销售货物后应启动监控程序,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收账策略,在货款形成的早期进行适度催收。
做好回款记录,财务要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
(4).事后控制(欠款到追收)
对拖欠账款的追收,要采用多种方法清讨,催收账款责任到位。
财务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计划、控制和考核。销售人员是应收账款的直接负责人,公司对销售人员考核的最终目标是收现指标。
(5).预警管理
每一客户会计年度终结,必须取得欠款人对所欠款的书面确认;任何应收账款应在发货之日起,逾期一年零六个月,一律上报公司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
金融企业会计;
财务管理;
中华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