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念3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内容3
三、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3
四、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思考5
内 容 摘 要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期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其在财务报告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对财务报表的一个补充和说明,在其运用过程中有着很多的注意事项,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不能正确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可影响到企业的决策方向。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日 日后事项 作用 影响 研究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研究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念
(一)资产负债表日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财务人员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时点简单理解为会计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只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的时候,关注相关的日后事项。根据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包括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的12 月31 日。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二)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即在会计核算中对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有利或不利事项按相同原则处理。有利或不利事项的含义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肯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一定影响(即包括有利影响,也包括不利影响)。如果某些事项的发生对企业并无任何影响,那么,这些事项既不是有利事项,也不是不利事项,也就不属于这里所说财会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内容
(一)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调整事项判断标准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应当作为调整事项。”企业应当根据调整事项的判断标准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属于调整事项。
(二)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非调整事项判断标准为“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这类事项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
三、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后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作相应的调整。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次年,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尤其是损益类账户在结转后已无余额。需要说明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如果涉及现金收支项目的,均不调整报告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和现金流量表正表各项目数字
(二)调整事项的处理方法。
调整事项的具体处理方法。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专业会计进行处理的时候所采用的具体办法有如下集中。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这一事项是指导致诉讼的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发生, 但尚不具备确认的条件而未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出日之间获得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法院判决结果),表明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在财务报告中确认为一项新负债;或者在资产负债表日虽已确认,但需要根据判决结果调整已确认负债的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当时的资料判断某项资产可能发生了损失或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会发生了损失或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会发生,因而按照当时的最佳估计金额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但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所取得的确凿证据能证明该事实成立,即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减值,则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予以修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这一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报告期或以前期间存在的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企业发生这一事项后,应当将其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财务报告或中期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
(三)非调整事项的具体处理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 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作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主要例子有: 第一、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第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第三、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第四、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下列信息:一是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企业所有者或其他方面有权对报出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改的,应当披露这一情况。二是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作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三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了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应当调整与之相关的披露信息。
四、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思考
一是没有具体的量化,判断是否属日后事项带有很大主观因素。由于现行的准则没有对二者进行量化区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之间缺少量化标准,只是从概念上指出差别。这在实务中很大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主观判断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主观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理解差异,导致资产负债核算出现麻烦。若会计准则能够从日后事项发生时间、事项内容、事项重要性等角度全面区分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就能减少许多实务中不必要的麻烦。
二是日后事项与会计估计变更相混淆。二者差异体现于以下两点:其一,日后事项是对已发生事项的调整,而会计估计变更是对预测估计事项的调整;其二,日后事项中调整事项需要对以前年度报表数据追溯调整,其影响力是“深远”的,但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仅调整当期与未来期间的数据,而无需对以前数据追溯调整,其影响力是相对“有限”的。
三是日后事项与前期差错更正相混淆。虽然二者在账务处理上有相同之处,即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但二者有着本质差异,体现于以下两点:其一,前期差错更正时间范围广于日后事项,可以是前期的任何时间段,但日后事项在内容上广于前期差错更正;其二,前期差错的本质是错误,而该错误包括了漏报和错报,而日后事项的定义表明其并不一定是一种错误。
参 考 文 献
1、孟宪宏,《浅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年1月
2、秦文娇,《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所得税处理》,.中国税务报,2010年8月30日
3、李登玉,《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有关问题的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1月
4、陈晓华.,《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研究》,全国商情,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