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标淮化的现状
二、解决途径
1、必须有资金保障
2、系统完善必备的人才
3、管理工作基本规范化
4、实现会计、财务、生产、销售集成化系统。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深远意义
内 容 摘 要
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毕竟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为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奠定基础。当前,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标淮化 软件 系统维护 资金 意义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建立与实施
—— 程 俊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的过程。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之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出现企业会计电算化效率低下、效果不显著的普遍现象,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了不标准化的问题 。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标淮化的现状
目前,虽然许多企业已初步实现了财务会计电算化,从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情况看,各单位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 这种会计电算化系统基本上只能提供原来由手工会计提供的一些传统会计报告,不能为现代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及时地提供有用的可靠信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标淮化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一部分单位没有实行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治理;已使用的部门、单位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应用阶段,如工资的发放、报表的简单汇总等;
(二)会计电算与手工核算并存,不具备“甩账”条件;
(三)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规范性、适用性差,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四)缺乏既懂会计又能熟练把握电子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五)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展缓慢。
二、解决途径
企业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能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会计电算化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的流程,是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可以实现标准化。企业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必须有资金保障
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需要补充配置和更新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系统,还需要增加系统日常运行费用和系统完善后人员培训费用。因此,企业在做系统标准化,就应当把所需的资金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
(二)系统完善必备的人才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功能完善的程度和在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在于会计电算化人才。一般地说,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三类人才:系统分析师、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员。系统分析师不仅要具备软件开发的知识,而且要精通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技术,有能力主持系统完善的全部工作和整体设计。系统维护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维护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熟悉会计系统的会计和管理基本知识。系统操作员只要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熟练的会计业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完善的效果取决于系统分析师的工作胜任程度。
(三)管理工作基本规范化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的建立,将促进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完善是增加对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支持,除了对会计核算所需的数据收集的基础工作要规范一些,还特别强调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它包括:计量规范、标准成本体系、规章制度、数据收集和传递基本程序等,这些工作做得好坏会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的发挥。
(四)实现会计、财务、生产、销售集成化系统。
现代企业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到理财活动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联成一个有机体,进行系统标准化。而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这样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深远意义
(一)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只要将记帐凭证输入计算机,大量地数据计算、分类、存储、输出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复杂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而且处理速度快、准确度高,从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财会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与管理,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促进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由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数据来源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易出错、易疏通等问题,使会计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证。
(四)提高了财会人员素质。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使会计人员有脱产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从而使广大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素质不断提高。
(五)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里,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强大功能,不仅可以建立起过去经营活动的详细记录,而且通过实时处理,能够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数据,还可以预测未来各种经营活动方案,反应市场变化趋势。特别是计算机会计信息加人互联网络后,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迅速了解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极大地提高了经济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带动和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六)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和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内容、方式、程序、对象等会计理论和技术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使其进人新的发展阶段,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总之,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毕竟会计电算化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为企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奠定基础。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时,应当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从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延伸会计数据的概念,尽可能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以便拓展会计电算化系统标准化,使其能适应于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当前,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常士剑《会计电算化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2〕嵆俊康《会计电算化》立信会计出版
〔3〕 黄琳《浅析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发展》
〔4〕 刘金文《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
〔5〕 韩彦良 张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思考》
〔6〕 顾顺平 《会计电算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