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三、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
四、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内 容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决策的现代化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更好地实现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
试论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成长的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总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帐向电脑会计记帐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机制符合我国《企事业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了会计电算化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实施会计电算化重要意义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2、有的观点则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386、486、一直到奔腾I、II,机型换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
3、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三、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配套法规
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化。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二)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3、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
4、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三)会计软件的开发。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才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五)更新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1、会计软件的提高
现采用的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不能适应管理需要,缺乏高质量的会计软件。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企业全面管理方向过渡。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要加强软件自身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开发出适应跨国企业集团需要的会计软件。
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六)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1、人员管理制度
是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
2、操作管理制度
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
3、数据制度
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规定各职能及各成员的责任制。
四、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一)实际应用
1、死机和计算机故障。主要是工作人员不爱护设备,不做好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与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有关。因此要对工作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2、误操作。一个熟悉会计业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操作员,因误操作造成数据丢失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尽可能减少操作失误。
3、做好数据备份,使会计数据被丢失、破坏后能及时恢复。
(1)数据备份应以及时恢复数据为前提。不同的应用软件,备份的要求也不一样。
(2)对备份数据的管理,除常规管理外,还应做到异地存放。 5.预防计算机病毒,杜绝计算机病毒侵袭。
(3)尽可能不用软盘启动系统,尤其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
(4)慎重使用软盘。对外来软盘如确实需要使用,要经过病毒检查,否则不能上机。本单位的软盘也不要随意转借给他人,以免归还时感染病毒。
(5)不要让他人随意使用计算机,严禁把外单位的程序带人系统运行,严禁玩各种计算机游戏。
(6)对重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数据文件,要制作备份放到安全区保存,以便病毒侵害后用于及时恢复。
如何应用
1、应采用大型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工具。
电算化软件所要处理的是大量重要的数据和信息,对软件所要支持的数据库的容量、安全性和速度等方面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而大型数据库具有安全、数据存储量大、查询方便等特点,能适应各种管理的要求。
2、在软件开发中充分考虑应用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是这几年电子通讯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能够实现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并保证体系开放、支持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查询、实时监控、远程通讯、远程上网服务、远程查询等。
3、会计电算化软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
电算化软件应采用两层加密技术。为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信息和非授权用户越权操作数据,在系统的客户段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第一层加密采用标准SSL协议,该协议能够有效的防破译、防篡改,第二层加密采用私有的加密协议,该协议不公开,并且有非常高的加密强度,两层加密确保了会计信息的传输安全。
4、实现功能的多样化,数据动态化
电算化软件功能不断扩张,软件在设计中应将财务软件和管理软件有机结合,做到①电算化软件首先应具有一个完善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除能实现会计基本的核算流程外,还应突破手工核算的模式,拓展核算的领域和职能,增加信息容量,为加强管理打下良好基础。②软件应突破现有的以事后管理为特征的模式,实现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为特征的模式。③软件还应具有通用性便于沟通、协作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功能并做到动态管理。
5、会计软件国际标准化。
加入WTO后企业的业务将会扩展到世界范围,电算化软件应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满足多语言、多币种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6、网络化管理。
当前会计信息工作注重信息系统的个性化,强调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集成并服务于企业自身,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经济组织不断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计电算化要转变其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思路,要根据共同的会计规则和基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这必然要求财务软件网络化。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它支持电子数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网络电算化软件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
参 考 文 献
1、黎群主编.企业战略教程[M].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2、胡国柳等编著.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控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张玉明著.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4、张延波著.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5、郭复初著.现代财务理论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6、(英)卢斯•班德(RuthBender),(英)凯斯•沃德(KeithWard)著,干胜道等译.公司财务战略[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7、吴应宇,路云著.论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8、华金秋.企业财务目标新论.现实与理论的偏差[J].财经问题研究.2012(5).10-12.
9、陈彩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J].商业时代.2011(3).8-10.
10、龙静.试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绿色财务管理的新目标[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
11、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J].会计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