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预算外资金的核算与管理

预算外资金的核算与管理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11:43:20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预算外资金的核算与管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657
目 录
一、预算外资金的特点..........................................3
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核算的意义............................3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4
四、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6

内 容 摘 要
 预算外资金是财政体系的重要补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但由于对预算外资金的结构和政策认识上及其管理手段的缺乏,造成预算外资金资金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加剧了财政困难,消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同时也滋生腐败现象。因此,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深刻分析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预算外资金的核算与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中国当前的财政预算是不完整,不统一的,包括预算外的土地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各种罚款收入,国企未上交的利润,央行货币发行收益等预算外,体制外收入,相当部分未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并非中国独有,但中国预算外资金规模之大,增长之快,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因此,在保持预算外资金国有权不变的条件下,运用法律手段,辅之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预算外资金的运行进行调控和监督,增强预算外资金的合法合规性,提高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预算外资金特点主要在于:
 (一)来源的广泛性与任意性。与正式列入同家财政预算制度的资金不同,预算外资金来源十分广泛。大量的不规范的预算外资金的存在,对我国预算制度的法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二)是其在监管中的困难。由于预算外资金不像预算内资金那样规范,因而是游离于现有的财政监管制度的控制之外的。这样就给审计机关的审计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是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也对中国的预算管理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在对预算之内的资金进行的管理,而对于预算外资金,由于它的不固定性和不规范性,在现有的审计制度不能有效覆盖的情况下,往往使对其的管理鞭长莫及。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管理机制,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大量违规行为的产生,这也对政府的信誉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核算的意义
 (一)有利于公共财政的建设
 预算外资金管理是政府财政资金管理改革的一个目标。从预算外资金改革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国际借鉴来看,一般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税收收入,且财政收支也基本上是预算收支。收费收入同样存在,但只是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必要补充,即便是这部分收入,大多数也要进行严格管理。我国己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这一基本目标,而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成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中之重。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公共财政管理框架建设的成败,关系到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制度以及政府采购、费改税等改革的成败。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全部财政资金收支状况,不仅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还包括各项预算外资金收支,经营收支以及其他收支,因此只有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视同预算资金一样管理,才能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就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资金全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财政收支的集中收付。如果预算外资金游离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也不能实现。
 (二)有利于增强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
 我国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较低,预算内资金短缺,收支矛盾突出,一些本该作为财政资金来进行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这样就使得财政部门对于财政性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许多而且,由于预算外资金一方面从建国以来以极大的速度增长,但对于预算外资金认识上还比较滞后,在管理手段上存在缺位现象,在监督机制上存在监督检查手段不够健全,约束不够有力而且对-于资金的征缴模式执行也不够有力,一些单位仍然把预算外资金作为自己单位可以任意支配的资金来看待,而且作为获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源泉,造成了预算外资金在监督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从而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由于监督管理上的缺位现象,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
因此,如何完善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如何对预算外资金产生的问题提出强有力的对策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对预算外资金认识存在的不足和政策、手段上存在的不规范现象,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上存在乱收费、挤占挪用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国家财力的缺失,造成了国家财政性资金的减少,给国家财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又加重了百姓和公众的负担,滋生了腐败现象。预算外资金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粗放。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要求,各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部门按照经费定额和开支标准对该计划进行审批后,汇总编制年度总计划。但实际的执行情况是,有些单位没有收支计划,财政部门也很难形成规范的汇总预算,只是粗略地按基数加增长的办法编制并下达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具体收入时,有的单位只是将专户资金一缴了之,
没有具体的资金项目名称,造成收入来源不清;支出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计划,资金的使用仍处于“以收定支”阶段。预算外资金管理粗放,给用款单位挤占挪用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应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项目仍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从财政的资金管理看,一方面预算内资金短缺,收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已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财政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使本应纳入预算的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究其原因:一是原编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一旦将其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就要理顺各方面的管理关系,这不仅要加大各部门的管理成本,而且会突破各自的管理指标;二是就单位而言,收费收入不足以抵顶其正常支出,因此改变财政管理方式,就意味着财政负担加重;三是执收单位作为征收主体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担心纳入预算管理后对其经费保障产生影响,主观上不愿意把专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三)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以后,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近几年审计查处的一些单位擅自扩大行政开支范围、乱发津贴、私费公付等问题反映了预算外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的情况。
 (四)征缴模式陈旧、程序不科学。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形成资金体外循环。
(五)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根据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要求,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地方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要求预算部门自行解决一些财政支出,因此一些主管部门就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收取管理费。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基建,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收支两条线”的思想意识
 收支两条线是指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方式,即有关部门取得的预算外收入和发生的支出脱钩,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部门不得截留、坐支,财政部门安排给部门的支出不能和收入挂钩,而是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标准核定并拨付的资金管理模式。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核心是按照公共管理的要求,将全部财政性收支逐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不能有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不受社会公众监督的财政性收支。从“收”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政府预算外收入收缴并减少部门、单位占压政府资金,对于合法合规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特别是收费收入,不再由部门、单位自收自缴,实行收缴分离,纳入政府预算或实行专户管理,从“支”的方面来讲,主要是收支脱钩,执收单位上缴的预算外收入不再与其支出挂钩,收支两条线是防治腐败和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及主管领导来说,应该逐步树立“收支两条线”的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罚没等预算外资金收入必须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入与支出不挂钩。例如:收费取得的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统一返还核定指标,统一安排使用。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统一由该单位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对各地区各单位开设银行账户进行清查,财务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统一设立银行账户,而各职能处室不能私自开设银行账户,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来源遏止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各单位每年在编制预算外资金预算时应参照上年和当年收入数、依据年的政策变化及其他收入的增减变化因素测算编报之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财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各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及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专户的情况进行批复,将资金拨入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各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
 (二)加强申报、执行预算环节的管理
 预算外资金实行专户存储的方式,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中:“对于事业、行政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原则上采取由财政部专户储存、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方式”,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应该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厉行节约、开源节流、注重效益的原则来编报预算,在进行认真的审核思考之后,编报预算外资金年度收支计划和月、季计划,并报市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时要及时、足额地将预算外资金上缴市级财政部门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相应的银行也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认真督促,督促其按时将预算外资金存入预算外资金专户。财政部门要针对各单位财务人员上报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认真进行复核审查,保证其资金收取和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经财政批复预算后,要认真按照财政批复的用款计划来组织使用资金如果有特殊用途,要报同级财政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能改变使用计划和 使用用途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各单位不得自行调整预算,更要在合理的开支范围内进行开支,避免超支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票据管理中的控制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票据必须由市级财政或者收费管理部门统一印制,未经指定,任何单位都不得印制财政票据。而主管部门在购买票据时要必须持收费许可证到相关部门登记,办理相关手续后领购相关票据在进行收费活动时必须给对方开具收费票据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该按照收费票据来进行原始凭证的入账处理,因为合法的收费票据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原始凭证在票据管理上设立限量供应、验旧领新的制度,即使用过的票据要经过票据主管机关审核,审核使用单位的收入金额、是否足额上缴国库,有无不按照收费许可证列示的内容和收费金额收费,看票据有无毁损丢失等情况,核对没有问题,才会供应新票据,这样就可以控制乱收乱罚的行为。而相关单位在与交款单位发生业务往来时,要如实反映收入情况,在收入发生时要给对方开具票据。在对票据进行监督检查时,要定期查看它有没有如下问题:票据超出规定范围标准、使用非法票据记账、未进行年检的、票据使用超出标准等。
 (四)对收费许可证和收费票据要进行审计
 收费许可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的一种管理方式。收费许可证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样式,中央和省两级价格主管部门印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分别核发。行政事业单位都要凭借合法有效的收费批准文件到相应的价格主管部门去申请领取收费许可证。收费许可证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合法凭证,每年由发证机关加盖年检审验章后才能保持使用效力。因此,在对其进行审计时,要看收费许可证是否正常年检,有无过期不更换的行为,而收费票据是行政事业性单位进行合法合理收费的法定票据,各级财政部门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票据进行印制、发放、验旧换新、年检、核销等工作,各行政事业性单位在进行预算外资金的收缴时,必须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看相关单位是否按规定使用了统一印制的票据,有无存在不开具票据的情况,票据的领用、注销和日常管理有无反常现象,如:票据存根没有连续编号,存根保存不完整,票据的开具与实际收款情况不符等。研究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从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外部制度的监督两个方面入手,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进行规范。 
 预算外资金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士作。我国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及运行机制的保障。因此,须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各项方法和措施.霞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楞预算外资金的效益,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参 考 文 献
1、刘欣 侯效忠,《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探讨》,《经济问题》1982年02期
2、孙蕴素,《如何管好用好预算外资金》,《财贸经济》1982年07期
3、黄思圣 曾纪发,《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4、简立君,《论预算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基于财政改革的研究》,湘潭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餐饮业成本控制与探讨 下一篇降低企业成本途径分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