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管特点
二、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管特点带来的问题和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相关手段
四、结论
内 容 摘 要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历史在伴随中国证券市场的成长与变化,在摸索中逐步发展。在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低下也暴露了其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进而切入对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管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中国证券市场 监管体制 问题
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管问题研究
新事物没有完美起点,更没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理想发展路线。踩着石头过河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经之举。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无法脱离这一具体事实,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下摸索中前进,暴露问题和缺陷是无法避免。因此切入重点研究其特点和问题成为重要课题之一,从问题发现不足,在不足中得到启示,在启示中完善下更好的发展我国的证劵交易市场。
一.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管特点
经过10年多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不断规范发展的进程中,证券市场已成为社会大众重要的投资场所之一。由于证券市场开业伊始即是作为一种实验,一种尝试,缺乏完善的整体构思和通盘协调,导致交易市场的建设并不健全,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不断伴生出一连串的问题,从最早的“股价限制”,“张跌停版”,到其后的“深圳事件”,“长虹事件”,以及国债市场中的一系列违纪违规事件,时刻提醒我们。对证券交易市场的问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
证券交易市场并非全国统一步调,通盘部署,而是先在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作试点,但起初的地方性的区域小型市场在两三年中经历了出乎意料的超常发展迅速成长为覆盖全国的大规模市场,由此形成上海,深圳两个各有特点,各成体系,互不相通的市场,与此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却未相应配套。证券业的根本大法《证券法》至今不见踪影,许多方面还只能引用以前上海,深圳颁布的地方性条例。从全国角度出发的宏观调控除了每年下达新股额度外并无多少实际措施,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市场发展在地狱上的不均衡。证券商,投资者,上市公司大都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和边远地区仍有大片的空白,而各地发展中的不一致和紊乱。客观的社会现状和事实使证劵交易市场无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进而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总体形象,并直接妨碍证券市场向海外的开拓。
二.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管特点带来的问题和影响
1. 证券交易市场存在政府过度干预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一级市场(发行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并不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由市场自行产生需求,自行消化,而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事先拟定的年度计划,制定来年的额度,并分解,下达到各行业,各地区,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与市场的实际情况难免不相吻合。
市场本身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市场承受力的脆弱上,政策往往左右着二级市场的价格走向,由此造成的猜政策导致一大批投资者投资心态的扭曲,寄希望于莫明的政策,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产业前景,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分析上,从而直接诱发市场中投机之风盛行,短期行为泛滥,而建立在理性预期基础上的长期投资行为在扭曲的市场波动中难以立足,市场走势与国民经济整体形势时常脱节,长此以往,害莫大焉。
由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干预,中小投资者、证券公司、基金以及上市公司都对政府行为产生了严重的预期。在股指下跌惨重时,中小投资者将解套的唯一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认为政府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股市下跌,一定会采取救市措施;在券商退出机制上,政府出面干预的做法使券商产生了心里预期,即无论进行怎样的投资,盈利总是自己的,亏损总是国家的,即便破产也是国家买单。由此恶性循环,券商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到最后问题券商太多,政府想买单整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2. 证券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信息披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有效运行,其贯穿于中国的证券法律规范,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也是中国证券监管制度的基石。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没有太多证券有效监管传统却又面临经济改革、证券市场培育和发展,新兴的证券市场的内在风险和无序留给政府很大的干涉空间,同时也是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产生并存在下去。
3.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目前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管的部门主要是证监会、两个交易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当前信息披露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最主要的监管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阶段, 由证券商向证监会推荐上市公司,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所有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查, 决定是否同意该公司能够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也就是说,由证监会负责信息披露的监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是最为详尽,最为全面,按理说,应该最容易从招股说明书中发现问题的。但从已经查处的案例来看,不少在招股说明书中就已疯狂做假的不法行为却没有被及时发现。郑百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家其实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经过企业的包装和中介机构的审计,居然变成了一家10年间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的名牌企业。
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在持续披露阶段,对于持续信息披露的载体--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审查,交易所相当一段时间里采取事前审核的办法。事实上,法律上留给交易所审核材料的时间很少,以目前交易所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对定期报告,在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相对集中的几天时间内,认真地审核众多上市公司上报的信息披露材料,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审查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证监会是信息披露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似乎正是因为处于监管二线的位置,除了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阶段证监会会直接接触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材料外,在持续披露阶段,证监会不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材料直接接触。同时,证监会又缺乏充分有效的接触上市公司的途径,多从报刊和杂志等新闻媒体了解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从中发现“蛛丝蚂迹",以进一步发现问题。同时, 证券会从事监管的人力也严重不足。银广厦事发之前,证券会曾经作了两次巡回检查,但都没有发现问题。所以说,在持续信息披露阶段,尽管有两道防线,但两道防线各自本身就有许多漏洞,即使前后设防,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
2、处罚不力。在各种法律责任制度中,只有民事责任具有给予受害人提供充分救济的功能。然而由于我国证券法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对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但对受害投资者却没有给予补偿,相反,实际上对违规上市公司的处罚的直接经济后果和引起的股价下跌,进一步加剧了作为股东的受害投资者的损失。
3.中注协的监管
中注协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来实现的。尽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正在不断理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与我国蓬勃发展的证券市场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国会计师行业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强调政府机构监管的美国模式。目前,在我国行业自律机制薄弱的现实情况下,采用此种模式,可能会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效率;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经济条块分割和地方本位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从而导致地方政府为谋求地方经济利益,通过对地方注协的控制介入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管理,进一步削弱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的权威性。比如,地方政府为保证本地公司取得上市资格,就通过高估资产,虚报盈利,虚假包装来造假上市。
三.解决问题的相关手段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固然有成功后巨大物质回报的诱惑。如何解决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提高发现违规行为的能力
要结合政府转变职能的工作,进一步理顺协会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关系,特别是理顺地方协会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协会的职责。积极加强协会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建立协会和政府部门在监管和惩处工作上的“ 互动"合作机制。要加紧研究并理顺中注协与地方注协的关系。同时, 中注协应顺应行业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行业自律化管理。此外,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积极丰富监管手段,加强监管工作。一要积极和各有关政府部门加强“联手",二要实施业务报备制度,三要完善“同业互查"制度。
2 .提高违规成本
让证券违法者最为胆颤的不是刑事诉讼或者行政处罚,而是由小股东提起的民事诉讼要求民事损害赔偿。民事损害赔偿制度不仅通过责令违规者赔偿受害投资者的损失可以有效地剥夺违规者通过违规行为所获得的非法利益,而且给违规者强行加上了一种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同时,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可以有效地动员广大的投资者来参与监控。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成就巨大,可谓轰轰烈烈,但今后的路更长。更艰险。我国将全面推开现代企业制度。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正是以此为背景而展开的,为这一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证券交易市场要把吞吐资金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才能逐步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循环。
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要求中国证券市场要准确目标定位,把中国证券交易市场跻身国际一流资本市场行列,“在规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规范”,从而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规范,公正,高效,更加充满生机的世界一流大市场。
四.结论
回顾证券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成因。我们不难发现,证券交易市场受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主观无论多全面的认识都没办法解决问题。深刻了认识,以宏观思维为前提下,合适调整政府的管理监督手段。证券交易市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任重而道远。在解决发展问题上,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华山天险一条路,行之有效就可以。论文重点放在了问题的所在,也引发了对问题所在的一系列思考。证券交易市场只要存在在中国,就离不开发展,发展就离不开问题和思考。改革中的问题能够也只能在深化改革中解决,不能因为在改革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就裹足不前,这样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我们仍旧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以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证券市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赵锡军:《论证券监管》,2000年4月版
2.赖源河:《证券管理法规》,1991年9月修订版
3.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2000年12月版
4.李朝晖:《证券市场法律监管比较研究》,2000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