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会计要素

浅谈会计要素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11:37:28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会计要素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029
目 录
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
我国会计要素的特点与不足;
我国会计要素与其他地区会计要素的比较;
我国会计要素的改进对策。

内 容 摘 要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

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分类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是为企业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能够控制的。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产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不同可以分为实收资本(或者股本或注册资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并非企业的日常活动,这种偶发性的收入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作为营业外收入确认。(非日常活动,如别人损赠)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实质上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确认为企业的收入。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内容,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如理发)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确认为损失。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费用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营业成本又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再加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利润=日常+ 非日常活动=营业利润 + 非营业利润。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我国会计要素的特点与不足
(一)我国会计六要素的划分具有以下特点:
 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在理论上协调一致。会计要素作为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属于会计对象的第二个层次,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财务报表理论协调一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称为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称为动态会计要素,并以等式描述了这六大要素的内在关系。即静态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的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动静结合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并将静态的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分别作为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理论依据。如前所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一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方程式亦为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二会计方程式:收入-费用=利润,该方程式亦为建立损益表的理论依据。
(二)我国会计要素存在的问题:
 1、收入、费用的概念与动态会计等式的表述不统一,利得和损失概念模糊不清。我国会计要素中所定义的收入和费用仅仅只反映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不包括利得和损失,而动态的会计式表述为:收入-费用=利润,如果按照会计要素定义的收入和费用,此等式的利润仅仅只是营业利润,而不是利润总额。我国没有将利得和损失纳入会计要素,只是用于解释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从定义上看,这两个概念与收入、费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日常”“非日常”活动上,但是何谓“日常”、“非日常”缺乏明确的界定,目前只是通过举例加以区分,而且利得和损失涵盖了除收入、费用、接受所有者投资和派给所有者款之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所有项目,既包括已实现的收益,也包括未实现的收益;既包括列示于利润表的项目,又包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导致其概念模糊不清。
 2、利润作为单独要素容易产生弊端。利润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要素,其与收入、费用要素并列为一个层次,而实际上利润是收入与费用、部分利得与损失相抵后的净额,因此和其他动态要素内涵存在交叉部分,不具有互排性,它本身已是资金运动的结果,不能再称为动态指标,而且利润这项经营成果归所有者所有,所以,利润则是静态要素所有者权益中的一部分,而不应该单独作为会计要素存在。
三、我国会计要素与其他地区会计要素的比较。
(一)与台湾省的会计要素划分比较:
 中国大陆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台湾划分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损益计算四大要素。两者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的含义和内容是完全相同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中国大陆明确划分有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三要素,台湾仅以损益表示动态要素在一定时期变化的结果,并参与静态三要素的平衡。
(二)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总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大要素。中、美两国都将会计要素分为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但美国将影响权益要素的两项重要内容--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有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 。而且美国将影响总收益的两项特殊内容--利得、损失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三)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此收益要素包括营业收入和利得,费用要素包括日常生产经营费用和损失。国际会计取消利润要素,表明利润只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明确收益要素包括营业收入和利得,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
四、我国会计要素的改进对策。
 (一)、增设利得和损失要素,并同时取消利润要素。即我国的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共七大要素,这样的设置使得会计要素具有互排性和清晰性。
 (二)会计要素划分为七大要素的基础上仍可分为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静态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会计要素为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会计要素之间等式关系可以表述为: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静结合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得-费用-损失。
五、改进快进要素的作用与意义
 1、明确了会计要素的在会计活动的重要性,会计要素作为对具体经济事项的内容反映,也作为会计活动的一个基础。
 2、根据实现原则界定收入、费用有利于避免利润操纵。
 3、有助于会计基本概念的协调。会计要素以净资产为核心,分为动态要素和静态要素两类,既继承了我国的一贯做法,也符合国际惯例要求。会计要素是连接会计目标和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桥梁,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着落点。以净资产为核心,可使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相统一。
 4、拓展会计要素有利于全面揭示资金运动。将利得、损失、接受所有者投资和派给所有者款纳入会计要素体系,有利于全面揭示资金运动的动态过 程。
 5、对利润、全面收益等概念予以明确,但是并不将其纳入会计要素体系,既有利于保持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又可明确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将会计要素与会计报表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会计要素与会计报表的密切关系。


 参 考 文 献
周竹梅,《完善我国会计要素的思考》,《财会月刊》,2009年2月上旬
《关于会计要素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国人才网
百度文库
4、唐国平.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含义新释(J ) . 财会月刊,1999,(10)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 下一篇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