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事业单位责任成本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推行责任成本核算的具体工作
三、事业单位推行责任成本核算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四、举例说明事业单位降低责任成本核算的途径
内 容 摘 要
本文拟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意义;事业单位推行责任成本核算注意的问题及工作,举例说明事业单位降低责任成本核算的途径等四个方面来论述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问题等。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成本核算
责任成本核算
目前事业单位大部分均采用预算会计制度,而且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财政补助,由国家财政来平衡单位预算。由于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也无需承担多少经济责任,所以事业单位大都未进行成本核算,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展开,绩效预算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责任成本核算展开探讨。
一、事业单位责任成本核算的意义
1、价值规律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和长远发展,则必须利用价值规律不断进行资源配置,加强管理,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积累社会财富。
2、事业单位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需要加强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命运掌握在政府手中,因为他们所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而市场经济时代政府通过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拨款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而其他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已大大减少,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命运掌握在成本手中。
3、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合理定编定员,分流富余人员,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少事业单位发展中的瓶颈,让在岗人员劳有所得,安心工作,富余人员自谋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挣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实现了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样不但推动了分配制度改革也促成了人事制度改革,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向着高效、精简、服务方向发展。
4、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有利于考核事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当前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考核是通过目标责任制来完成,而目标责任书的制订主要依据成本核算。
5、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事业单位一般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达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即既要有利于社会又要有利于单位,则必须通过成本核算来完成。
6、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税费的核算。国家对部分事业单位的部分税费有减免的规定,而部分事业单位的部分税费还是必须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加强成本核算有利于税费的检查和核算缴纳。
7、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可为国家制定收费项目提供参考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基本是宏观指导价,而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价格,事业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和灵活的定价权大大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事业单位也可通过各项成本核算真实的反映成本的多少,为国家宏观指导价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还社会服务项目的一个真实价位,通过相互参考,促进服务和成本的对等性。
二、事业单位推行责任成本核算的具体工作
1、改革现行会计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单位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都有一个收支标准,可以是历史标准、理想标准等,我们都必须按标准执行,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突破的,并且应对执行后的实际情况作一个汇报总结;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每月、每季、年末进行实地盘存制并对结果进行进行处理;单位内部计划价格制度,单位在进行材料、存货等的购进或销售时可采用计划价格制度并于每月月末进行成本差异分摊;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等。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仅仅通过短期的努力无法实现。,即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事业活动的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大量应计、待摊等项目及时准确地确认和计量,才能解决各会计要素发生期和归属期的问题,才能更真实、可靠地反映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权益等会计要素的价值,从而更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事业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
2、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作为管理者首先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观,然后正确去操作,若没有此意识,就谈不上进行成本核算,这也是成本核算的前提。管理者应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培训,来提高成本核算的意识、方法等。
3、存货及材料采购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对存货及材料的采购未进行成本核算并不善于管理,出现寅吃卯粮、拆了东墙补西墙,使单位严重恶性循环。只有对存货及材料采购成本进行成本核算,建立正确的补偿机制和良性运行模式,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4、销售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未进行销售成本核算,平时及考核时报表上是盈利,而在问题出现时则是问题多多。因此每个月都必须做好销售成本的核算,做到实事求是。
5、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和修理费用的摊销。购入无形资产应从购入当月按使用年限进行摊销计入成本;修理费用可采取计提或在两次大修理期间摊销。
三、事业单位推行责任成本核算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失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服务成本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尽管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提供的主要是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但由于所掌握和耗费的经济资源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向服务对象收取的服务费或捐赠人的无偿捐赠,因而对其管理和使用的经济资源有广泛的受托责任,除了政府、银行、税务部门、捐赠人,作为服务对象和提供资源的公众也拥有监督事业单位公共绩效的权利。因此,事业单位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强化成本费用(支出)管理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因此,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不仅是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客观需要,也是事业单位开展绩效管理、衡量事业活动有效性的客观尺度。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现状:
1、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不完全。由于单位性质或者是管理者原因并非是所有的事业单位均需进行成本核算,这是由多方面决定的,而这里所指的部分事业单位是指应进行成本核算而又未进行成本核算,因此要推行责任成本核算要完善健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制。
2、部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处于初级阶段,成本核算人员意识淡薄,核算管理模式单一,成本核算归属不规范,成本费用分摊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人为因素过多,致使成本核算不实、不准、虚假性盈亏、超前分配或过度分配在一些事业单位存在,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要推行责任成本核算须增强成本核算人员意识,形成核算管理模式多样化,规范成本核算,严格管理成本费用。
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仅仅通过短期的努力无法实现。理论来源于实践,在现阶段,可尝试推行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控制成本加强自身管理,而且有利于公共产品成本核算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制订与完善成本核算规则,从而推进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发展。事业单位应根据其自身使命的多元化,参照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成本开支范围,如作业成本法、内部成本转移价格制度等,制定相应的费用归集和分配标准,从而计算出其内部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费用数额并将这种成本信息提供给单位管理人员使用。与企业成本核算相比,它既不是“完全”的成本核算,也不是“严格”的成本核算,只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计算,为考核业务成果、制定收费标准、筹划资金来源、落实经济责任、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这在当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并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和现实探讨。
4、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在计算应纳所得税调整时涉及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赞助、亏损的弥补期限、资本性支出、各项罚金、罚款、滞纳金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执行。
四、举例说明事业单位降低成本核算的途径
1、降低人员支出、实现减员增效。人员支出是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2010年,某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占总成本的33.5%,其中在编人员20人为23.5%,临时聘用人员6人为10%。人员支出的比例过高必须严格控制,合理定岗定员,应建立严格的临时聘用人员用工制度,减少临时用工开支,降低管理人员费用开支,实现高效管理,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积极性的调动。
2、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部分事业单位一方面向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另一方又不注重流动资产的管理,如货币资金挪用严重把货币资金借给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单位,存货库存过多等问题存在。应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成本。
3、推行招标采购,降低成本。事业单位的10000元以上资产建设应积极推行招标采购,降低成本。杜绝采购中的不正之风,真正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现在部分事业单位的采购还由单位负责人说了算或者说设立采购部只是一种形式,他们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从中吃回扣,损公肥私。应实行阳光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4、合理制订收费项目及价格,严格成本核算。部分事业单位巧立名目收费及发放各种补助,从而提高了成本,把这些都强加给购买者或被服务者,使成本虚高不下,要严格参照相关部门制订的指导价格进行收费,并严格界定成本核算范围。
5、绝对降低与相对降低相结合。只有成本绝对的降低才能使成本真正降低和相对成本的降低,绝对成本的降低是关键。2010年某事业单位收入不到100万元,而招待费为3.4万元,这一项就占到支出的4.2%,占收入的3.5%,我们暂且不谈他其他的费用,根据国税发【2000】84号文规定,纳税人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以内,招待费按不超过收入净额的0.5%计算,该事业单位一年的招待费我们按业务收入100万元计算为0.5万元,3.4万元已是标准的6.8倍,属严重超标,应该严格控制。因此我们必须从绝对降低和相对降低来降低此项费用。
6、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减轻事业单位负担。事业单位后勤开支占有重要的部分,涉及诸多方面,降低成本大有潜力可挖,凡社会能有效提供的后勤保障,都应该交给社会去办,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事业单位。如当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代理记账制等就是有益的探索,事业单位花较少的成本就可以做过去同样的事,这也是资源的整合。
参 考 文 献
1、余绪缨 蔡淑娥主编,管理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
2、李明太,关于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现状与发展的研究.中国总会计师杂志.2011年10月
3、林万祥.曹钟候主编.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4月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