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宾川工业经济的现状。
二、宾川工业发展的前景。
三、强农重工促发展的必要措施。
内 容 摘 要
本文从宾川县工业经济为切入点,以农业和工业经济优势互补为题,从一个侧面浅析近几年全县经济发展状况,并对如何实现“农工优势互补”提出了粗浅的建议,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宾川工业经济现状、宾川工业发展的前景、强农重工促发展的必要措施。
浅谈宾川县“农工优势互补”
宾川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历史以来,以独特的干热气候和丰富的物产被冠以“热区宝地”;又以拥有深厚佛教文化内涵的鸡足山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宾川县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周边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宾川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仍然缓慢。近几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宾川实际,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努力构建现代农业框架,成效十分明显。但从县域经济发展和全面增强经济实力方面看,全县农业基础较强,农业效益好,发展后劲足,而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发展速度缓慢,但潜力很大。我以依托农业抓工业,抓实工业促农业为主线,对宾川县“农工优势互补”作简析。
一、宾川工业经济的现状
宾川县位于大理州东部,全县经济大致可分为三个部份,第一产业(农业)居首,第三产业(旅游、服务、其它)次之,第二产业(工业)排末。截至2010年生产总值为46847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13436万元,第二产业113062万元,第三产业141981万元[1],其构成的比例为46:24:30。从经济结构看,只有实现农业与工业的优势互补,第一、二、三产业才能同步发展。分析宾川工业现状,大致可归纳为民间工业档次不高,家庭作坊势单力薄,加工工业生命力弱,生产工业步履艰难。从表面看,一是我县民间工业到处都有,但由于信息化和科技程度不高,民间工艺仍然处于低层次,影响产品质量。二是全县工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合作制企业以及个体企业,由于受技术、管理、科技、分配等方面的制约,仍然停留在“家庭作坊”的生产管理模式上。从工业企业的户数看工业结构,全县工业企业形成以“家庭作坊”为主的工业企业。三是加工工业问题,宾川县除了电力和建材外,主要是以农副产品为主体的加工工业,加工工业中又以原料初级加工和来料加工居多,而加工出的产品往往受市场影响,有时产品供不应求,有时产品积压如山,价格忽高忽低,产品潮起潮落,极不稳定。四是生产工业步履艰难。过去人们用“两根烟囱,一根电杆,一根水管”来概括宾川工业,说明宾川工业少得可怜,在少得可怜的工业中,几经周折,几经冲击,有的破产了,有的摇摇欲坠。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工业企业难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上述情况是宾川工业的表面现象,但宾川工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2.5亿元,工业产值为1.4亿元,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1.2%,到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6.84亿元,工业产值为18.08亿元,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6%[1]。从1998年到2010年的十二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75倍,工业产值增长12.91倍,说明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再从工业产值相比较,1998年为1.4亿元,2010年为18.08亿元,十二年中工业产值翻了十二番。由此可以看出,宾川工业发展后劲非常强,宾川工业产品在市场中仍然有竞争力,宾川工业将会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如何加快宾川工业经济发展,全县人民十分关注,宾川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县域内如何发展工业?发展什么工业?县委书记陈继谷在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作了专题讲话,其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陈书记说:宾川工业应实施的是梯度推进战略,即全面发展,梯度推进,依托资源,建立支柱,集中布局,点面结合,以营造环境为前提,项目为载体,投入为重点,效益为核心,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2]。我认为,这就是发展宾川县工业经济的战略部署,同时也为宾川经济农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农工商贸旅全面发展构建了扎实的框架。
二、宾川工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前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使农工发展能优势互补,城乡发展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4]。我们县认真总结了过去全县工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找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十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既符合党的大政方针,又符合宾川的实际。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发展工业经济是创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只有农业与工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工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工业振兴,农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经济腾飞。
三、强农重工促发展的必要措施
宾川县的县情确定了宾川农业的地位,宾川农业的发展又为宾川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宾川经济协调发展,在于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而宾川农业的优势,又为宾川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依托农业抓工业,抓实工业促农业
宾川的县情,确定了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必须紧紧依托农业。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要从更高层次、更深的经济发展内涵中谋划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来拉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从生物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这三大资源上来做工业经济的文章,农业产业要用科技手段来提高产业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农产品原料要运用工业手段来提高产业效益,增加附加值。同时,在不浪费资源的前提,合理开发野生物种、生物制药、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使农业真正成为第一车间,为工业提供优质原料。二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举,处理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以发展核桃产业为例,发展核桃产业可以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原料,如能精深加工,就可以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又如宾川葱蒜,种植面积广,产量高,质量好,通过加工成葱酥、葱片、蒜片,开发大蒜油等,就可以形成连动产业。只要健康发展,按梯度推进的战略实施,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抓落实,见成效,农业种植业科技含量、生产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又反作用于提高劳动者科技意识和整体素质。试想,一个项目能带出这么多的产业,附加值又非常高,可称得上是“一本万利”的产业。这就是工业与农业的相互依托,相互效应。三是从工业强县的总体目标出发,把民间工业,家庭作坊浑为一体,或实行“强强联合”,搞好民间工业行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民间工业形成点面结合的工业群体,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名优品牌,增强民间工业群体的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在这方面,外地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大理市以大理石加工为主体,把民间工艺与现代加工相结合,把大理石产品打进国际市场;剑川县以木雕产业为主,继承和发扬木雕传统工艺,把木雕产业做强做大;鹤庆以金银手饰、工艺器皿为主,城乡结合,户户相连。在发达地区,类似的工业群体与组合不胜枚举。四是注重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跨越式发展,宾川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居多,据2010年统计,全县总人口359140人,农业人口为322007人,非农业人口为29933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为197299人,劳动年龄内人数为157760人[1],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为就业创造更大的空间,使更多的劳动者受益。如产业化发展种植业、农业、林业、建筑业、加工业都可以走这方面的路子,由于我县受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要迅速发展资金技术密集性产业难以达到,但生产资源开发仍是我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之一,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都可以成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项目。从资源优势中筛选出发展项目,加以培植、开发,使之成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的优势。因此,依托农业把工业抓上去,优势得到互补,城乡差距缩小,农工并茂,全县社会经济将会快速发展。
(二)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全县经济发展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高新科技不断向前推进的时代。我县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资源,平台是农业,带动靠信息,发展靠科技。一是要建立信息网络,用信息的手段将我县社会经济现状、发展规划、效益前景等通过网站向全国乃至周边国家传递,以增强宾川对外宣传力度。让人们通过各种媒体,专设网站了解宾川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项目,以信息带动经济发展。二是以持续稳定发展宾川经济社会为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发展农工综合经济为重点,发展开放型经济产业,以网络向社会推介项目。三是做好项目前期论证的基础工作,推介项目时,重点介绍项目内容、投资规模、资源状况(原料、交通、能源、动力等)、项目实施地点、连动产业(连动项目)、市场前景、项目产值、税收政策等等,增强外界对宾川经济发展的认识。四是面对现实,立足长远,打牢发展综合经济的基础。在打基础方面,历界县委、政府做出了扎扎实实的、卓有成效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全县在夯实农业基础的实际工作中,加大了交通、通讯、水利、电力、能源等方面的硬件投入与建设。宾川县的投入可考虑以从农业、工业共同发展为目标,实行农工项目整合,从发展规划、项目论证、资金投入、生产经营等方面形成投资合力,项目建成“二龙治水,各记其功”。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超计划投资,或者工程实施完毕,项目摇摇欲坠,继而引发出诸多矛盾,花钱不见效,出力不讨好,企业搞破产,政府背包袱。宾川是靠吃补贴过日子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的资金来之不易,要珍惜政府的投入,珍惜发展的机遇,统筹发展,才能增强经济实力。
(三)筑巢引凤,浓墨重彩,大手笔绘制宾川工业经济蓝图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速宾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有史以来的良好机遇,打战要捕捉“战机”,经商要捕捉“商机”,发展更要抓住良好的机遇。要建设、要发展就不能闭关自守,更不能“夜郎自大”。改革开放以来,宾川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是有目共睹的,全县在改革开放中已经实实在在走出了符合宾川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对于全县经济发展,不能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步子应当更大,速度应当更快,效益应当更好。一是要巧搭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快车,把宾川经济发展项目分门别类,在西部大开发的列车中“抢车箱、抢座位”,搭车快速前进。第一是生产型,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体,建立第一车间,发展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野生植物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增值加工项目,第二是加工型,把民间工艺和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名优产品,把“我需要市场”变为“市场需要我”,第三是资源型,围绕资源优势,高要求、高起点、高科技、高速度浓墨重彩,大手笔绘制发展宾川经济蓝图,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高效农业、现代工业的文章做大做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展示宾川县经济发展的蓝图,招商引资要不拘一格,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科技、引进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引进人才方面,要不受地域、身份、性别,甚至年龄的限制,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只要能促进宾川经济发展,就要对其敞开投资的大门,创造投资环境,提供用武之地。使项目引进一项,建成一项,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使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变成你投资,我欢迎,你发财我发展,你成富翁,我富民富县的宽松活泼格局。三是搞好内部挖潜,宾川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是目前我们手中一部难得的教科书,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迪。宾川经济之所以在十二年内翻了接近四番,说明内部潜力非常大,在挖潜方面,可从两个方面来探索,一方面,对现有经济发展产业进行认真调研,对效益好的产业加大扶持的力度,让其“锦上添花”,为宾川经济发展树立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对有市场生命力,有效益潜在力,而现在发展缓慢的产业要帮助其找出发展缓慢的原因和结症,对症下药,支持其重新起步,再行发展。四是政府的服务问题,这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政府要认真研究,并出台符合宾川实际的投资政策,给投资者吃“定心丸”,再从各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投资者在政府的关照和优质服务中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宾川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10年度)
[2]引自2003年县长陈继谷在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3] 引自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
[4]引自《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市西长安街5号.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