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质量成本管理在当前国企中的现状
1.对质量成本有口号上的重视,但缺乏实质的管理………………………3
2.对质量成本有全员参与的意识,但缺乏系统知识的培训………………3
3.对质量成本有指标的要求,但无有力的奖惩措施推动…………………4
二、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
1.从口号到落实,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经济责任制度…………………4
2.制定全面、系统、有效的全员质量知识培训……………………………4
3.制定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会计科目,财务参与分析管理…………………5
4.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高事先预防机制,降低事后补救成本…………6
内 容 摘 要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忽略任何一方都会使产品的竞争力有所损伤。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时都是将重点放在生产出货数量和时间上,而对随之发生的质量成本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控制,从而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不良增加,使产品在价格、信誉等各方面失去竞争力,给企业的利润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
关键词:质量成本;管理;现况;对策
质量管理成本问题研究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涉及的市场和接触的产品的范围不断的扩大,GDP也在成倍的增长。总的来说,这对中国的发展是积极的,但在众多企业家暗暗窃喜的同时,工厂的管理者也逐渐在面临着客户投诉、消费者不信任、利润率下滑、信誉危机等一系列的问题。
质量成本管理在当前国企中的现状
质量成本在西方国家已众所共知,质量成本的管理也已成为一个成熟企业管理层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对质量成本及其管理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效管理,致使我国产品“质量低、消耗高、效益差”的状况长期不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归结我国企业所存在的质量成本管理问题有如下三点:1.对质量成本有口号上的重视,但缺乏实质的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品质决定成败”,这类标语在许多工厂中都会被标示在最醒目的位置,大家对质量重要性的认可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在实际的管理中,或者说是在生产出货和质量把关有冲突的时候,质量却又往往是要被牺牲的一方。随之发生的结果是:因为质量未能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控制,所以造成生产成本的不良增加,使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从而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损失。同时,员工的质量观念和意识也会越来越淡薄,给后续的管理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2.对质量成本有全员参与的意识,但缺乏系统知识的培训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这是普及在生产车间最多的一句话。要求所有的员工都参与进来,共同提升产品质量,这也是车间管理者被赋予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可在面临高昂的培训费以及因培训而要停止生产作业时,企业高管却又往往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培训。从而使全员参与质量成本管理只停留在口号及表面,缺乏真正有效的员工参与做贡献及出成绩。3.对质量成本有指标的要求,但无有力的奖惩措施推动
质量成本过高可能会造成质量过剩及成本浪费,质量成本过低又可能会造成质量漏失及成本损失。所以多数企业都会在新年计划或工作目标中制定质量成本指标。
但在实际的生产和管制过程中,很多质量指标会在运行中出现偏差,常常需要做专业的调整和引导,使其重新回归到正常的范围内。这时,一个管理者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有完善有力的奖惩措施能够在此时发挥作用,那么,很多人的潜在能力就会被发扬到最大,从而使工作进展更为顺畅。但目前国企中建立奖惩制度的有很多,可相对有力度、评定客观的却不多见。二、提高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要充分发挥质量管理部门和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要依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确定质量成本费用科目及核算办法,制定年度质量成本计划及控制方法,组织质量成本综合分析及报告,制订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并组织落实。
下面,浅谈一下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四点建议:
1.从口号到落实,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经济责任制度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质量责任制应规定企业各部门、各员工在质量成本控制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以便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标准。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查到责任在谁,原因何在,便于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再次发生。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有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同时建立完善有力的奖惩制度,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使其潜在能力最大发挥,企业效益最深度挖掘。2.制定全面、系统、有效的全员质量知识培训;
首先,要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真正改变并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观念,使他们对质量成本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质量成本对企业品牌的影响力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应分阶段,以交流为主。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让大家根据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独自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完善。然后,综合大家的方案和意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第三,对一线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可分为工具的使用、初级质量管理手法的运用及实际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等。再配以TQM推行, QCC参与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质量改善速度。最后,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他的” 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将其与员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员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来激励和调节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一人堂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3.制定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会计科目,财务参与分析管理
财务管理将质量成本分为账面成本和隐含成本。对于账面成本,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直接从账面上得到其实际支出的费用数额;隐含成本不是实际支出的费用,而是反映实际收益的减少,所以无法从账面上找到该数额,通常使用统计核算方法。按照有关质量成本管理的要求,设立一级科目:质量成本,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如有特殊要求增设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并设置若干明细项目:(1)预防成本明细项目:质量工作计划费、质量管理活动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评审费、质量培训费、工资及应付福利费;(2)鉴定成本明细项目:检验试验费、检测设备维修折旧费、破坏性试验费、工资及应付福利费;(3)内部损失成本项目:废品损失费、返修费、停工损失费、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降级损失;(4)外部损失成本项目:索赔费、退货损失费、折价损失费、保修费;(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项目:质量保证措施费、产品质量证实试验费、评定费。
财务部门可通过完善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会计科目、帐簿和各类报表,固定周期召集企业相关部门依报表数据对各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构成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以及影响质量成本变动的关键因素,预测质量成本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降低质量成本的途径。再配以既定的奖惩制度,重新微调下一周期内质量成本管理的措施,从而使其顺着企业规划好的方向健康发展。4.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高事先预防机制,降低事后补救成本
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又称工作质量成本,或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它可分为四类: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的支付的费用。
从其定义不难看出,质量成本有两个重点,一是内部管控,二是外部满意。而要达成这两点,关键在于事先预防。
现在企业管理中会用到的质量管理工具有很多,如SPC(统计过程控制)、FMEA(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MSA(测量系统分析)、APQP(产品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等,这一系列的管理工具都旨在“提前预防、过程控制”,从而减少事后补救损失。而要让这些管理工具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提及另外一个非常有用的管理工具:PDCA(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将各种统计数据或内容进行鉴别、分析、筛选后,运用PDCA的方法去一个一个的实现小的近期的目标,在一环套一环的不断滚动中逐渐接近大的目标,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长远目标。
总之,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相当重要,质量管理的方法也有很多,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状况妥善使用。希望中国现有的企业能够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运用适当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去看待并着手提升产品质量,从而使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中做强、做大,同时也能在全球市场中分得更多的利益。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