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一) 成本控制的概念 (二)成本控制的内容 (三) 成本控制的意义 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公司的概况 (二) 加强成本控制的预算工作 (三) 改善传统的成本控制要求 三、应用新型体系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 加强成本控制的观念 (二) 制定成本控制的合理标准和控制措施 (三) 加强采购环节材料的控制 (四) 完善销售费用的管理
内 容 摘 要
在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间接结果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成本是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预测,决策,执行,分析等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更为严本格意义上的成本控制,它以成本的预算或限额管理为起点,运用以责任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将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成本与代表成本管理目标的预算或限额相比较,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实现以至使实际水平低于预定的成本限额或预算。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本控制目标是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之一,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努力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对增强企业的价格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打造企业的未来发展潜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成本水平体现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此,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直至最高管理层均富有不同程度的责任。尤其是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运行中的重要部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效能,对于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要想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实现赢利目标,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成本管理措施。然而,多数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将其理解为成本绝对额度的降低,违背客观规律,制造次质产品,使成本无法反应产品真实价值,造成企业失信,使成本控制失去意义。因此,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内涵,有利于企业明确成本控制目的,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成本控制又分为广义的成本控制和狭义的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是以企业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最终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实际的成本相对节约。狭义的成本控制是以完成规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只涉及成本限额的项目,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
(二) 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是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方面。
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分为生产过程中和流通过程中的控制。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决定成本将会怎么发生,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该阶段的成本控制质量。生产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成本在这里发生。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包括产品包装、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以成本费用构成为依据确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其构成,确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有效控制成本。一般来说,成本费用的构成分四个方面:原材料成本控制、工资费用控制、制造费用控制和企业管理费用控制。这是成本费用的基本构成项目,不同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还会出现其他分类项,而且各类项目所占比重也可能不同,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关键环节。
(三) 成本控制的意义
1、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性,它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
2、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它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3、成本控制为企业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与自身发展,但市场与经营环境是在不断的发展,再加上近年来会计制度的更新、内部控制制度的出台,对企业规范化运作的要求,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
(一) 加强成本控制的预算工作
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利于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成本预算、差异分析、考核评价都是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企业为了以较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在的经济利润,为了使各个环节的成本发生尽量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就必须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建立预算执行的反馈系统,分析和控制预算的执行。这样更便于对比、分析、考核以便达到成本控制的作用。
(二) 改善传统的成本控制
预定成本限额即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成本一般采用“目前可能达到的标准”,这使得已达标的部门和员工不思进取。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中,在计算成本要素差异或进行成本分配时,以定额或标准为依据。但这种定额或标准只不过是过去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数据,不能随物价涨跌、生产流程的改进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及时得到修正,不能正确计算成本。如果以过时的定额或标准去考核、控制成本,就会失去公正性。这势必使得企业内部有的部门和人员很容易完成定额,以至出现大量的“有利差异”,从而不思进取。
三、应用新型体系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以下是自己根据几年实际经验,认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成本控制,而加强成本控制的途径较多,这里仅仅提出几个个人的见解和观点:
(一) 加强成本控制的观念
上文提出了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缺乏市场观念。我认为,为了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冲破传统成本观念的束缚,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以获得有关目标市场顾客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根据顾客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 制定成本控制的合理标准和控制措施
1、通过预算管理进行差异分析
预算做出的计划数在经营过程中起到控制作用,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异,计算并分析这些差异需要用到标准成本核算办法,以达到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对于生产企业预算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参考同行平均水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间的不利差异,制定出最合理的标准成本使成本控制与考核更加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全面降低成本。
2、明确责任中心制度,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
我认为只有明确责任中心制度才能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企业应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责任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
3、改善人文质量管理
改善人文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本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将成本控制意识融入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员工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领导需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提高效率、力行节约的风尚,这是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好办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各个企业共同提倡,希望能够成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三) 加强采购环节材料的控制
对于采购管理漏项,针对资源性原材料采购成本的管控从以下方面加强成本管控。对此解决方案:
事前管控:特别是资源性原材料,根据重要性原则,必须对其采购成本进行管控。因资源性原材料价格趋势的不确定性,资源性材料采购成本的管控不能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故此在采购时需进行市场考察货比三家,降低采购成本。
事中控制:采购业务员在下达每批订单时,必须进行每个单价格审核。
事后控制:由财务部每月统计具体物料当月实际采购平均价,以及库存加权价格,与月初预期价格,当月市场行情价格分别进行对比,形成“资源性原材料月度价格差异影响度表”,找出差异。便于考核,并作为采购部门的考核依据。
(四) 完善销售费用的管理
建立更为科学的销售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先预算,再发生”的原则使用销售费用,完善销售费用管控的责任制,强化费用预算的刚性化。同时进一步强化、细化营销体系运营管控措施,提高销售业务运营效益。在费用的开支上,加强事前的充分论证,事后的效果分析,做到投入产出最大化,减少盲目的销售促销活动,从而减少销售费用。针对销售渠道、市场策划促销、物流仓储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变的业务手段和信息手段,进一步压缩费用支出。费用的报销通过各销售分部财务人员审核、总部复核,做到报销时双重监控,同时,企业审计部门对各营销分部定期进行年度例行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等监督措施,确保销售费用开支的真实、合理。改进、优化销售费用的统计工作,提高销售费用统计的准确性,并对销售费用分类预提,避免总额提取对个别费用项目的影响,每月按照费用明细准确的预提销售费用。
参 考 文 献
[1]樊东伟.浅析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2]常洪才.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夏艳琴.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中外企业家,2010.Zl.
[4]曹立.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12~15
[5]陈焕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9(5).
[6]徐文丽.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创新[J].上海大学报,2001,2
[7]于富生,黎来芳.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