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3
一、新形势下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4
(二)、政府监督功能未能充分彰显………………………………………5
(三)、社会监督功能空洞乏力……………………………………………6
二、新形势下会计监督的应对策略……………………………………… 6
(一)、建立完善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运行机制…………………………7
(二)、加大政府监督力度…………………………………………………7
(三)、构建规范的社会监督机制…………………………………………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内 容 摘 要
当前,中国会计工作秩序相对混乱,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灾,可以看出会计监督工作相对缺位,从会计监督体系中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破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善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运行机制、加大政府监督力度,构建规范的社会监督机制等一些解决措施。
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新时期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涉及的范围和业务不断扩大和复杂,使得投资人、债权人和公众等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时效和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可见,会计监督工作显得日益必要和可行。
“会计监督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会计相关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控制、协调、监督和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会计监督有两种:一是狭义的会计监督;二是广义的会计监督。本文所述及的是广义的会计监督,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三部分组成。当前,中国会计工作秩序相对混乱,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灾,可以看出会计监督相对缺位,本文从会计监督体系中单位内部监督、政府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新形势下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内部监督制度缺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缺位的问题,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有的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不重视管理工作,导致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致使会计监督工作没有着力点;有的企业没有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落实起来阻力重重,又没有考核机制,极大地削弱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例如:南通华冠电器有限公司在一年财产清查时,发现单位资金缺少500万,经调查发现是公司内部财务经理挪用公款,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很多内控制度都不完善,管理混乱,公司领导人对财务经理的授权过于宽泛,职权不清,并非一事授权,授权期限不明,权限过高,这给财务经理贪污、挪用公款提供机会。二是会计监督职能履行不力。会计监督人员作为单位内部监督执行的主体,与单位负责人是一种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同时会计监督人员又是单位员工,受到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在一些单位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由于会计监督人员隶属于本单位,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三是会计监督人员职业素质不高。当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最直接的内在因素是会计监督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普遍较差,综合素质偏低。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监督功能未能充分彰显
一是配套的规章制度跟不上,政府监督力度不足。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要求会计规章制度也要相应的跟上,适应市场净的发展而会计法规尚未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法规和实施细则,这就造成了政府监督实际实施时的法律缺位,严重影响了执行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在前段时间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它的发生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还有就是政府在对企业会计监督过程中,财政、审计、税务等具有政府监督功能的部门,对查出单位没有人事任免权,也就没有了行政处分权,大大地降低了政府会计监督的权威性。二是政府监督各职能部门监督范围交叉,监管力量分散。监督职能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各个监督部门职权划分不清,另外监督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使得监督职能重叠的现象十分严重,又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动机制,不能形成合力,致使监管力度被严重削弱。另外,各监督职能部门监督信息并没有实现共享,造成检查出来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监督效力。
(三)、社会监督功能空洞乏力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群体质量不高。顺应时代需求,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运而生,但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起步晚,发展快,基础差等问题外加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社会机构由多家主办,各自为政,造成无序竞争和监管不力。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造成了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专职行使会计社会监督功能的注册会计数量不多,部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执业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力度不足。企业审计实际委托人为企业管理当局,即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使审计机构难以保持其独立性。如委托人有可能隐瞒事实真相或提供虚假会计资料,从而导致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严重不足。同时,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强。由于中国现行的《会计法》中并未规定社会公众有履行监督的义务,加之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从而使得社会监督乏力。
二、新形势下会计监督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运行机制
第一,建全内部控制体系。会计监督是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重视会计监督的功能,通过健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体系来确保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执行。首先要明白会计行为责任主体为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责任的主体,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其次要明白财务与会计是属于两种不同层次的活动,它们是应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财务管理就是组织单位资金运动,处理资金运行中体现的经济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例如,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控制资金支出,实施全过程控制的财务管理。 第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构要保证独立性。企业应该对传统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改革,实施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委派制度,确保会计监督工作人员与企业之间不具备隶属关系,并相应赋予会计监督人员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从而真正地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企业应让会计监督人员明确掌握《会计法》中规定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法律责任,注重引导会计监督工作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业务能力教育。
(二)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我国虽然出台了《会计法》、《公司法》等一系列财务会计法规和相关制度,但是,这些法规还很不完善,法律条文比较笼统,可操作性较差,所以应加强立法及法律责任的研究,注重政府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由于政府监督职能是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来行使,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依法推动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做好各部门之间职责和分工的统筹安排,避免重复检查,确保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监督作用,相关部门在执行会计监督过程中,要根据《会计法》相关要求,在有效协调工作过程时各部门联合起来共同执法实现会计数据共享,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真实的基础性数据。
(三)构建规范的社会监督机制
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性。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中,应逐渐完善会计事务所的准入机制,不断开放注册会计师市场,引入更多的优秀的行业竞争对手、提高会计师职业能力以及整体水平,并通过不断优化职业环境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二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监管。在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性的同时,也要提高注册会计师违法成本,让会计师事务所在造假性财务案件中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甚至吊销其行业资格。因此,政府要为注册会计师制定相应的执业标准和执业要求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的监督检查,应做到只监督不干预。三要引导社会舆论广泛参与监督。应积极鼓励个人和单位对违法者进行披露,以此来查处工作提供更多的线索,这样不但能够使法律的尊严得以维护,而且又能起到良好的法制宣传和教育作用。
结 论
会计监督工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经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确保财经法纪贯彻执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必须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包括:单位内部、政府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会计监督的执行力度,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工作有序开展,推动会计事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井然,保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全面实现。
参 考 文 献
〔1〕葛晋萍,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问题的研究[J].新财经.2011(9)
〔2〕贾珍梅,关于强化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5)
〔3〕高杰峰,新形势下会计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06)
〔4〕郑博悦,浅析目前会计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外贸.2013(11)
〔5〕刘洋,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1)
〔6〕赵颖,关于加强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