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我国会计则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会计则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09:06:45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我国会计则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611
目 录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概况 
二、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现状
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成效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2、推动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革新
 3、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趋同,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 
 家的差距
 4、充分关注表外项目的披露
 5、较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二)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本会计准则功能相对模糊
 2、会计准则内部逻辑一贯性较差
 3、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不够
 4、会计准则之间或与相关法规之间协调不够
 三、建立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会计目标
(二)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三)以目标为导向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四)继续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五)建立科学的会计准则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论 

内 容 摘 要
【摘要】会计准则是国际通用的会计核算规范模式,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整的基本前提。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会计准则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在实施会计准则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分析了问题成因。从而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具体对策措施。

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会计准则是国际通过的会计核算规范模式。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整的基本前提。本文主要通过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会计准则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在实施会计准则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分析了问题成因。从而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会计准则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概况
 会计准则是国际通用的会计核算规范模式。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整的基本前提。从 1993年 7月 1日开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陆续出台。这意味着我国的会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那么如何客观评价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成效 ?是否我们的会计准则就十全十美呢 ?它是否完全符合并且能够指导中国会计工作的运作呢 ?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企业会计造假案更引发了会计界对会计准则质量问题的讨论和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呼吁。面对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才能使我们的会计准则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乃至整个经济管理工作。
二、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的现状
 (一)我国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成效
自2007年1月1日起至今,新会计准则实施已有7年的时间,纵观其发展,总体运行比较平稳。会计准则建设在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不仅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探索出了一条基于转型国家会计国际化的道路,赢得了国际会计界的广泛赞誉。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都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实际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自从1985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二十几年来,《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这一体系是现阶段唯一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推动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革新。在会计准则实施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施的研究不充分,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无法胜任错综复杂的会计工作,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形成一种“中外结合”、“洋为中用”的独特景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这一中国会计历史的重大转折,也许我们还要在上百种分所有制、分行业、分部门的会计制度中奔走。
3、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趋同,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对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拿来主义”,逐渐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计理论与实务逐渐缩短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为中国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协调的环境与条件也将逐步成熟,会计准则的建设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以更积极的姿态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接轨。
4、充分关注表外项目的披露。我国对表外项目披露一直没有统一的要求,即使是上市公司,表外信息的披露也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有利事项披露较多,对不利事项披露较少或根本不予披露。而会计准则对表外披露作了严格规定,弥补了以往的不足,这更加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相关利益人。
5、较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新会计准则实施信息透明化,较好的保存了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了投资者的可持续投资,为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和投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
(二)、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基本会计准则功能相对模糊。从基本会计准则实际所发挥的作用看,并未起到在理论上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指导和解释的作用,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造成基本会计准则功能乏力,使用价值大打折扣。我国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并未采用基本会计准则,这就导致双方相关性的脱轨,会计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遵循的标准不一致,工作联系大受影响。
 2、会计准则内部逻辑一贯性较差。会计准则应当逻辑一贯。然而我国会计准则却存在较多的逻辑不一致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对于经济形式不同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交易或事项,不同的会计准则作出了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处理规定。 
3、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不够。我国会计准则在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这两方面均欠完善,具体表现为:(1)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较差,概念笼统、生硬。(2)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与会计实际工作脱轨,某些方面无法发生直接联系或者只能发生部分联系。
4、会计准则之间或与相关法规之间协调不够。(l)会计准则内部不够协调。(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够协调。(3)会计准则与其他相关法规不够协调。 
三、建立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够完善且存在问题的情况下,需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具体措施表现为:
 (一)制定明确的会计目标。明确会计准则目标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前提,也是完善会计准则的首要工作。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确立了决策有用观这一会计目标,但是并没有详细阐述其内容。在会计目标中至少应该明确以下内容: 
 会计信息优先为谁的决策服务?即信息提供的对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相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而言的。会计准则要能够促进资本市场交易的活跃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首先就必须能够使投资者从所制定的准则中获益。但是,投资者优先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具有经济后果,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行为,并具有很强的财富分配效应。因此会计准则应当也必须全面考虑和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同时,筛选出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大大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做出决策的效率,有效的会计准则能为企业实现更大的收益。
 (二)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针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增加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代表性。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当减少政府官员的代表,特别是财政部官员,同时增加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工商银行)、全国总会计师协会等组织的代表。
2、增加起草阶段的公开性。我国会计准则在起草阶段一般是不公开的。但是,这一阶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下一阶段所起草的研究报告、准则草稿的质量和对某些问题的倾向性处理。
3、实行“投票表决制”决定会计准则是否发布。我国会计准则是由“会计司按规定程序报送财政部领导审定”。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委员只有提供咨询意见的权力,没有表决权。这与AFSB和IASB的做法都不一致,不利于调动各委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三)以目标为导向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IAS为参考范本,但同时又发布了较为详细的“指南”和“讲解”,因此可以认为类似于目标导向模式,这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成功之处。2000年实施的新《会计法》将原来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由“真实、合法、完整、准确”修订为“真实和完整”,就是为了避免某些形式上合法而信息并不真实的会计操纵行为。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更是明确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四)继续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我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会计的中国特色。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特色不能扩大化,即不能把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都认为是中国特色,否则会阻碍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五)建立科学的会计准则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该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会计准则评价体系,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认识现行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为财政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指明方向。会计准则质量评价既要重视制定结果和实施效果,也应重视制定过程。因此在会计准则质量评价体系中,既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评价,也包括会计准则理论评价标准,还包括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会计准则质量评价指标应该级次分明,并具有可操作性。
四、结论 
 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直接的负面影响有:导致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导致利润操纵行为;导致经营者逆向选择;导致企业短期经营行为:导致会计准则成本增加。间接的负面影响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明确的会计目标。建议以决策有用观作为我国的会计目标。同时建议进一步明确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优先顺序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建议借鉴AFSB的作法,增加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代表性,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允当性。以目标为导向制定我国会计准则。建议按照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要求修订我国会计准则。加强会计准则理论研究。建议会计学会、会计期刊、会计专业院系等会计组织加强对会计准则研究的组织和宣传,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支持。政府应该积极投身于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重视这些问题,充分的调动人们的热情,吸取不同行业人的意见,同时借鉴外国的相关会计准则。相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补足缺陷,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这样我们的社会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峰.会计准则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曹伟.会计准则导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3、罗勇,李定清.会计理论体系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
4、柴斌锋;新会计准则视角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郝振平;陈武朝;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公司业绩:一项经验检验[J];财经研 究;2010年03期
6、杜静然;演化经济学:会计准则制定研究的新思路[J];财会通讯;2011年03期
7、陈波;黄真;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
8、宋永鹏;徐维爽;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基本思路[J];财会研究;2011 年03期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成本分析问题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