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会计行业诚信

浅谈会计行业诚信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08:41:16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会计行业诚信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740
目 录
目录………………………………………………………………...1 
摘要…………………………………………………………………2
1.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行业建设………………………………………3
2.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4
3.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5
3.1加强社会教育机制,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5
3.2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机制………………………….….……….5 
3.3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5
3.4.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5

内 容 摘 要
【摘要】:会计界的诚信已被广泛关注,从中国的银广厦事件,到美国的安达信事件,无不对会计诚信提出了质疑。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信用缺失问题已不由分说的摆在了每一个财会人士面前。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会计诚信是什么呢?朱镕基总理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也曾高屋建瓴的指出“诚实为本,操守为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说:“信用缺失关系市场大局”。财政部会计司在《我国会计管理改革的历程与面临的任务》中提到“全面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探索事实会计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可见,诚信,成为全社会面临的话题。
【关键词】:会计;诚信;职业道德

浅谈会计行业诚信
1.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行业建设
会计是有关一个经济单位的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经济信息如实、准确的处理和加工,给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GDP稳步增长,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这其中离不开会计人员的无私奉献。然而,众所周知,许多公司、企业等经济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账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开展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诚信问题已越来越重要。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而会计信息是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使用会计信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是诚信行业,会计诚信是会计社会经济性的核心与基础。如果会计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使会计的社会公信度受到影响,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溃,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结束。
会计制度对会计行为规范的有限性,决定了解决会计诚信问题,既要发挥会计法制对会计自律的外力作用;又要加强道德建设使会计自律内化为自觉行为。强化会计诚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中道德规范有其独特功能,这是法律和规范无法替代的。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观念规范,其特征在于得到绝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遵守和维护。会计人员诚信水平,取决于他们以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自律程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建立从业人员个人的信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鼓励媒介披露不讲诚信的人,对不守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2要结合“以德治国”的思想,加强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因此当前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要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靠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目前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己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整体而非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们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确,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属于言论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
2.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会计行业是诚信行业,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会计造假事件,使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严峻的挑战,对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因此,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共筑“诚信”长城,已成为当务之急。“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所言成真即是“诚”,“真实不欺”即为“诚”。在集孔子思想精华的《论语》一书中,“诚信”占着基础的地位。孔子说的“一日三省”中有“两省”即“诚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足见“诚信”一词的使用,已经不再基于“诚”超越层面的本体论意义,而是从规范层面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但是,细细推敲,“诚”与“信”的规范意义仍然有着不同的含义。“诚”更多地是指“内心”,而“信”则更多地指“外信”;“诚”更多地是对行为主体的单向要求,而“信”则更多地是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诚”是对经济主体的道德描述,而“信”则是对经济主体的行为描述。“信”字,又是由“人”与“言”部组成,暗含言与行分离的可能性。会计诚信,则具有信任和真实的双重涵义,前者是指一种特定的诚实,强调守约重诺;后者即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诚信是基于观的倾向和愿望之上的,没有足够的客观根据,授信者与受信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对称性。因此,诚信是一个主体主动、积极的行为倾向,而不是被动、消极的行为。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会计做到诚信,才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诚信是一切信用形式的共同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成为有秩序的共同体的基础。
经济学家阿罗认为,诚信是经济交换的有效润滑剂,世界上很多落后的经济可以通过缺少相互信任来解释;赫希则认为,诚信是许多经济交易所必须的公共品德;社会学家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社会学家科曼认为,诚信是致力于在风险中追求最大化功利的有目的的行为,对诚信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齐美尔说:“诚信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完全建立在对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企业的诚信是建立在对具体的企业和企业所提供的种种信息的基础之上的,被别的企业信任是企业声誉的表现,代表了其他企业对本企业过去行为与人格的肯定。诚信不只是一种心理现象,也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它的本质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良好的诚信是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的,同时,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3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3.1加强社会教育机制,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现阶段大力提倡社会化的道德教育,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进行会计诚信实践活动。在大中专财会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在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里,在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使会计从业人员牢固地树立诚信意识。特别是各财经大专院校,要充分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会计诚信理念。
从会计诚信同社会诚信的关联性来看,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各行业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和诚信是紧密相联的,规则意识淡薄,诚信必然失去,社会成员的市场竞争也必然是无序的竞争。其次,社会舆论价值取向,能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当会计人员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社会舆论的赞誉时,会感到喜悦和自豪,使会计人员的言行得到鼓励,当会计人员的行为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时,会感到内疚和羞耻,会计人员的言行将受到抑制。对不守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在经济上追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大众媒体要把握社会舆论导向,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为会计诚信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3.2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套社会信用制度和机制。应该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奖惩措施的实施,使不诚信者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晋升无望,面临失去工作,受到同事的鄙视和冷淡,诚信者获得奖励,从而使得诚信成为一种理性行为。其次,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制度。国外有种“信誉局”。信誉局的电脑记录了每个成年公民所有的信用资料,并向社会开放,不良行为一旦被信誉局记录在案。此人的信誉就有污点了,公民的求职、贷款等都将受到信誉记录的影响。一位经济学家讲过一则小故事,颇有意味:一位留学生在国外乘公共汽车逃票,当时并没对他罚款,他自以为洋洋得意,谁料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已被记录在案,虽然学习成绩优秀,求职却遇到障碍。他因小失大,后悔不及。这则故事令人回味、深思,因此,,应通过制度建设,用制度搭建“诚信防火墙”,使会计诚信从“良心主导”走向“规范”,从单纯的说教成为会计人员自觉、理性的选择。
3.3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
诚信来自于严格的法制化监管,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单靠道义上的提倡,那是空中楼阁。目前需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的问题。所谓法制的“精确制导”,是指:明确有什么启动对会计欺骗的诉讼程序,改变“民不举,官不究”的局面,使违法企业浮出水面,明确规定会计真实性的具体法律标准,降低名义上的要求,锁定少数违法企业和恶劣行为,解放大多数的企业,明确规定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唯一责任人,把会计人员解脱出来,明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瓦解两者的欺骗联盟。要不断完善会计法制建设,要研究司法会计,提高会计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
要明确有关会计的政府监管的责任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就是要解决防止造假,惩处造假,以及严格执法问题,过去企业都由上级主管,企业出了任何问题,上级都要受牵连。上级对企业的监管是预防性的,逐级监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现在政、企职能分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解放,相关的预防性的监管责任变得模糊,使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监管应不断强化,以使得职责统一、明确。会计制度应客观上保持一贯性、稳定性,对会计制度改革要慎重,以保持会计数据的连续性。
3.4.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是经济信息的加工者,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因此,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会计理论,并结合国家相关会计新准则、新规定的出台,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力度,促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一批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较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优秀的年轻骨干充实到会计队伍中来,自觉抑制和监督会计不诚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且要进一步在立法上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使会计人员能挺直腰干坚决抵制会计不诚信行为,坚持对做假账说“不”,从而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参 考 文 献
1、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会计粉饰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2、罗正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会计研究,2002,8:33-36 
3、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5-30
4、李勇,大力推进行业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03,(1):8-9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谈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核算 下一篇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