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正确认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11、如何看待会计国际化.................2 2、我国会计的国家化....................4 3、我国会计离国际化的差距......................6 二、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国家化的关系.......................6 1、会计国家化是会计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6 2、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6 三、如何协调会计国际化和会计国家化的矛盾....................8 1、正确处理会计国家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关系.....................8 2、会计国际协调.....................9 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会计体系....................11 1、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11 2、逐步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12
内 容 摘 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同时由于入世,我国的会计也开始在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因此,“我国的会计如何发展”也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会计学人的面前。
一、正确认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会计国家化指会计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紧密相关, 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表现出明显的国家特色,是由各国和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环境的差异所决定和造成的,是会计个性的具体表现,反映了会计发展的特殊性。会计也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得到生存和不断发展---会计必然带有国家性的特点
1、如何看待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是“政治化”,是利益之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都有其自身的利益所在。会计作为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有其生存的环境——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美国、英国倡导会计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想会计“美国化”、“英国化”。因此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利益的争夺,也无时无刻不显示出其政治化的倾向。
会计国际化是我们的机遇。既然国际化趋势是必然的,而我们也有必要实行国际化,那么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就应当扮演一个积极而又现实的角色。所谓积极就是要努力把我们的特色介绍到国际上去,让世界了解中国。美国追求的是“美国化”,那么我们也应当致力于“中国化”。所谓现实,就是我们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来制定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我们的公司要在哪一国上市和发展,那我们就应当“入乡随俗”,不可全盘否定国际化。总之,我们即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盲目排外”,要好好把握会计国际化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2、我国会计的国家化
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们是一个和治的社会秩序和一个先天下后自我的价值取向。在会计上则表现为:缺乏稳健的思维,偏好于乐观的估计;政府会计管理权集中且直接介入会计信息的披露;国家会计法规具有普遍的认同性和权威性;会计人员缺乏系统的会计职业判断训练,会计处理以法律规范为标准。
经济基础对会计影响深远。我国以公有制基础的经济制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决定了会计一方面以国有资产增值为目标,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另一方面又为企业最大限度盈利,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同时也形成了会计人员身份的双重性(企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各地会计水平有差异,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理论缺乏实践对象,但会计的重要性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来。
3、我国会计离国际化的差距
1.对于传统会计以外的会计新领域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缺乏研究和探讨。
2.过于强调会计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从而削弱了会计信息披露功能,会计信息透明度不够。对企业合并、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研究。
3.在会计法规的制定方面有违公平竞争原则、无法做到像国外那样的平等对待,比较典型的就是现行会计法律对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约束力不同
二、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国家化的关系
1、会计国家化是会计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
从产生时间上讲,先有会计的国家化,后有会计国际化。当经济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时,就产生了政府统一会计制度和方法的要求,于是就有了会计的国家化;当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超出一国国界时,就产生了会计国际化
2、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产生会计差异的因素:
经济因素。由于各国经济体制不同所造成的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和力度的不同,经济结构差异所导致会计侧重点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产生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处理差异,都会对会计国际差异造成影响。
法律因素。世界各国分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对于成文法系(大陆法系)国家而言,会计是法律的一部分,应当归入国家法律体系。而对于惯例法系(英美法系)国家而言,会计“不是法律而是艺术与科学的混合体”,没有关于会计的一个总体上的法律框架。基于两种不同的法律理念,其所造成的会计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投资者因素。不同国家,企业投资者(资金提供者)可以是银行、政府、家庭企业、民间和公共机构、外部股东等,这就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各不相同,从而也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满足不同的需要。
税收因素。在不同国家,税收法规对会计的影响是不同的,由此也造成了各国会计的差异。就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而言,后者的会计报告主要是为了满足税收机关的需要,因此其会计体系受税法制约也要大一些。
利益因素。各国的会计师职业团体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根深蒂固的会计差异的影响,而一旦他们赖以凭借的会计方法改变,那他们的利益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各国职业团体又使得这些差异得以延续。
正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会计的国际差异成为一种长期的客观存在,从而也产生了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矛盾,而这种差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发生作用。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视会计国际差异的存在,不是去消灭这种差异,而是努力去缩小差异,做到求大同、存小异,从而趋利避害。
三、如何协调会计国际化和会计国家化的矛盾
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矛盾,使两者尽可能达到统一,以便使会计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从当前的会计国际环境来看,会计国际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1、正确处理会计国家化和会计国际化的关系
1.坚持两者并存 我们在保护会计国家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国际化。会计的国家化是由各国特殊的历史,经济发展能力等一系列原因决定的,忽视会计国家化,盲目追求与世界接轨,硬套别国经验只会减慢会计的发展速度,必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因此,必须允许国家化和国际化协调并进。 2.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在我国国际会计交往中,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对外既要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更要有利于维护我国根本利益,既要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也要维护企业和个人利益不受侵犯。3.把持各自的管理度 要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家化,要正确地看待我国传统的会计乃至改革后的会计体系。应当坚持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不能为了与国际化相协调而放弃它们。 4. 各国应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积极参与全球行或地区性的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有关的会计协调组织,利用国际论坛介绍本国会计,使国际会计组织的决议中能有适应本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协调。各国应建立专门的国际会计和国际比较会计的研究机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增进交流,查缺补漏,去粗取精,优胜汰劣,最终实现求大同存小异。
2、会计国际协调
推行能使各国理解的较为统一的会计实务,尤其是针对有关会计揭示、计量方法及单位等方面的实务。其核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逐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协调、标准、统一。 从目前的形势来说,国际会计协调是指各国的会计信息和指导会计信息生成的会计准则向同一方向奋进, 并不是要求建立一套严格,不能变通的会计准则。
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会计体系
在当今既存在个性又有共性的世界总体会计环境中,对于中国会计而言,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与保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保持中国的特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1、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
会计是与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等密切联系的, 它是无法磨灭的。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积极作用,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我国会计国家化应在多大程度上服从于国际化,即服从应是求大同存小异方法上的放弃,内容上要保留。
1. 我国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内涵 我国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是会计国家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具体指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 体现中国历史,如今的特点, 从而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反映中国会计规律的理论
2. 我国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的具体表现 中国会计的特殊环境决定了会计的中国特色, 决定了在会计制度的制定和会计信息的用户特征等方面体现着中国特色。归纳起来, 有这样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种特色是外国没有的, 是中国特有的; 另一方面是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的, 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2、逐步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
1.健全会计准则体系,使之逐步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 继续改革和国际会计准则不相适应的准则,并确立相应的建立标准,记录方法和报告体系等。 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会计职业界 资本国际市场是会计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制度还不够健全,并没有完全放开,汇率,货币价格等还没有达到国际市场化。 3.重视发展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师执业水平 我国的会计职业界发展缓慢,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也是随地区发展的水平而有差异,我国的会计规范的执行情况也参差不齐,从而给我国的国际化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和完善高素质会计人员队伍,从而提供更好的会计信息。 4.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活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赢得了与其他成员国的平等贸易的地位,而且应从单边向双边的贸易方向发展,可以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理论和先进的学术,同时努力缔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参考文献
[1]曲晓辉.中国会计国际化研究,经济学科出版社,2010(07)
[2]郭晓莉.中外会计准则比较与国际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5) [3]周晓苏 李姝.国际会计,格致出版社,2009(04)
[4]宋英慧.中国会计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9)
[5]陈毓圭.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国财经出版社,2009(08)
附录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求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会计科学与会计实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会计活动已经超越了国界,现代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了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的这种共同属性称之为会计的国际化。
致 谢
尊敬的西南财大现代远程教育的老师们: 您们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四年来给我的帮助。希望各位老师接受我这份心意”。
祝: 各位老师身健康
各位同学学习进步
学校越来越进步
会计本科
2014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