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摘要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探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焦点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是完全替代,还是并列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到底如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理论界应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情况来谈谈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国
目 录
1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2
1.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2
1.1.1 都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2
1.1.2 都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2
1.1.3 两者系会计规范及标准 2
1.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2
1.2.1 规范的目标不同 2
1.2.2 适用的范围不同 3
1.2.3 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3
1.2.4 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3
1.2.5 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3
1.3明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关系的重大现实意义 3
2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必要性 4
2.1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4
2.2会计准则可以保障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4
2.3会计准则的作用 4
2.4 会计制度的目标性与科学性. 5
2.5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并存 5
3..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5
3.1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完善 5
3.2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5
3.3会计准则操作性的增强 5.
3.4各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 6
4结语 6
5参 考 文 献 7
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应用的概念和意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而会计制度则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明确我国实施会计准则的意义及其对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1.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1.1.1都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1.2都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1.1.3两者系会计规范及标准
两者都是会计规范,是由我国统一制定,并要求会计人员共同遵守的业务规程和行为准则。同样,两者都是会计标准,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问题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1.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1.2.1规范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1.2.2适用的范围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1.2.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1.2.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1.2.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1.3明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关系的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明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这关系到会计准则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会计规范本身的层次和结构问题。随着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嗣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与陆续颁布,使得会计准则已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下会计规范的象征。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引入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使我国原有会计规范体系(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发生了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在原会计规范体系中多了一种会计准则的规范形式。在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中,会计准则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有了会计准则以后,会计制度又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是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制度还是会计制度指导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还是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会对会计理论尤其是现行会计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我国会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其次,明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关系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划分问题,从而关系到会计准则内容的界定问题。会计活动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4个环节,因此,会计规范也就有这4个可能的要素。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其它国家的会计准则,一般只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3个环节,基本上没有涉及记录这个环节。从我国目前已发布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来看,其规范内容大体上遵从这一国际惯例,有关记录方面的内容则交由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由于会计准则是跨行业、跨部门对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作的规范,它不可能太具体,因而,行业会计制度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设计和编制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范,尽可能具体以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两者都是对企业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规范,内容上并无不必要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2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必要性
2.1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各个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千差万别的,如果各个企业都自行制定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计制度,那么,五花八门的信息将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使用。因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基本规范,使各种信息真实可靠、统一可比,这个基本规范就是企业会计准则。
2.2会计准则可以保障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做出的最基本的遵循标准,以此为基础而制定的会计制度均应包括这些最基本的标准,从而使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统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2.3会计准则的作用
会计准则的理论色彩太浓,可操作程度差,影响指导会计实践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运用来补充和完善企业的会计准则。通过会计制度中对各种会计事项操作的充分列示,指导会计人员正确操作会计事项的处理,既避免了企业会计准则中某些不具体、不便操作的规定,又可以克服某些规定不可行、太繁琐的问题,使得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指导会计实务。
2.4会计制度的目标性与科学性
会计制度在具体实践中执行时,对会计实务带来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总结与概括会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并将其体现在会计准则中,反映会计活动的规律性。只有真正反映会计理论基本精神的会计准则,才能在规范会计工作中产生积极的效用.
2.5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并存
我国的会计准则比较精简、概括,不能将不同行业的所有情况都进行规范,又加上我国的会计工作在传统上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会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如果国家只制定一个会计准则,由企业自行制定会计制度,则必然会发生一些乱子。只有等到我国的法规制度、人员素质提高,才可以考虑取消行业会计制度,而只剩下会计准则,由企业根据准则自行制定的会计制度,同国际惯例完全接轨。
3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3.1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特别是2003年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换届以后,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界、学术界等组成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从实质上参与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咨询,从而使我们这种纯政府模式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3.2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2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规定组成。新会计准则体系构成.
3.3会计准则操作性的增强。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三部分: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指南和具体准则讲解。 具体准则指南其实就是对具体准则的具体讲解,虽不如会计制度那么详细,但相对于大部分会计人员来说足以对具体准则进行理解,而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情况下,实际造成了准则的指南和会计制度在很大部分上的重复,所以在完善准则指南的前提下,取消会计制度其实是完全可行的。
3.4各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领导人在会上纷纷表示,为了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各部门将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今后一段时间,要把上市公司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情况作为财政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延伸检查。另外,为了规范和加强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改进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由财政部会计司、监督检查局、中注协、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与信息中心五方联合组织开发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于2006年2月16日正式运行。这些措施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提供了外部保证
结语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会计准则本身的完善程度,还是外部条件的准备,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时机都已经比较成熟。当然如同执行新会计准则一样,它也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企业可以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以便企业内部人员更快、更好地应用企业会计准则
参 考 文 献
1.孙铮、刘浩,“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思维转换”,《上海证券报》,2006.2;
2.石丽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张东扣、王伶、胡悦欣,“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评析”,《财会月刊(会计)》,2004.4;
4.梁爽,《中外会计准则模式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5.胡岩.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比较.商业研究,2002,(8).
6.钟朝宏.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财会月刊,2001,(8).
7.张士建.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行为主体侧重”模式.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3).
8.蒋颖.浅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辽宁经济,2003,(9).
9.石丽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4.
10.张东扣、王伶、胡悦欣,“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评析”,《财会月刊(会计)》,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