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要…………………………………………………………………… II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述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2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四.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正确的划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2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发现的年度报告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
结论
内 容 摘 要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其事项分为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两种,对此两种事项需进行正确的划分,以及需要不同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应对。我们应重点掌握日后调整事项特殊的会计处理;将日后调整事项与其他会计准则的结合运用;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研究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述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通常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即每年的12月31日结账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即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出的事项,它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一种补充或说明。这里的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包括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的内部会计报表。
(一)我国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为12月31日,但如果母公司在国外,或子公司在国外,无论国外母公司或子公司如何确定会计年度,其向国内提供的会计报表均应按照我国对会计年度的规定,提供相应期间的会计报表,而不能以国外母公司或子公司确定的会计年度作为依据。
(二)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会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是指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会计报告向企业外部公布的日期,这里“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一般是指所有者、所有者中的多数、董事会或类似的管理单位。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有权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董事会有权批准对外公布财务会计报告,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批准财务会计报告报出的日期。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会计报告报出的日期。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所有有利和不利的事项,即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有利或不利事项在会计核算中采取同一原则进行处理。
(四)不是在这个特定期间内发生的全部事项,而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有关的事项,或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但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定义中不包括中止营业的议题。中止营业,是指企业出售或放弃一项营业,如企业营业的某一分部、某一条生产线、某一种主要产品等。这里所讲的营业,代表着企业一个独立、主要的业务种类,并且该营业的资产、净损益和活动能够从实物上、经营上和会计报告目的等方面区分开来。由于某项营业终止涉及到运用的会计政策,如已不适用于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对资产的计量等方面与在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下所适用的会计政策不同,需要作出特殊的会计处理规定,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前、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后确定的中止营业。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对上市公司而言,在这个期间内涉及几个日期,包括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日、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日、董事会批准财务会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日、实际对外公布日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起(含1月1日,下同),但应以哪个日期为截止日期?通常而言,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实际对外公布日通常不早于董事会批准财务会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下简称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以下简称非调整事项)两类。
(一)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及所属会计期间已经存在某种情况,但当时并不知道其存在或者不能知道确切结果,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能够证实该情况的存在或者确切结果,则该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调整事项能对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情况提供追加的证据,并会影响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的内在估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只能根据专业知识做出估计和判断,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资产负债表日的情况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据表明的情况与原来的估计和判断不完全一致,则需要对原来的会计处理进行调整。
(二)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发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字,只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某些情况。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非调整事项说明的情况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其中重要的非调整事项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数字无关,但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故准则要求适当披露。
(三)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如何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某一事项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是运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关键。某一事项究竟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是否已经存在。若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
(四)表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的,企业不应当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即企业不得在原有基础上调整会计报表金额,也不得仅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在总则部分单独列出一个条款,对该事项作出规定,既明确了企业在发生该种事项情况下的处理要求,同时也表明,准则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处理方法的规定主要适用于符合持续经营假设的企业。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一)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
(二)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注意:政策变更:直接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再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三)不涉及损益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四)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当年发生数;(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一)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完成后,应将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三)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四)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1】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发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字,只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某些情况。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非调整事项说明的情况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其中重要的非调整事项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数字无关,但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故准则要求适当披露。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相对应。
1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但有的非调整事项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具有重大影响,如不加以说明,将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估计和决策,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要求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2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2】
四.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正确的划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区别:调整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而非调整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并未发生或存在,完全是期后发生的事项。
调整事项→追溯调表、追溯调账、不披露
非调整事项→不追溯调表,不追溯调账、披露
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联系:它们都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对报告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2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发现的年度报告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
对于在日后时期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3】准则的规定处理,对于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口以后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则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的规定处理。这两个准则在财务调整的方法和科目的运用上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报表的调整上,按照日后事项准则的处理是要调整报告期会计报表各相关项目,而按照会计差错更正准则的处理则不调整报告期会计报表而是在账务调整年度编制会计报表时调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相关项目的上年实际数。
结论
本文主要掌握了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的定义以及涵盖的期间,内容。针对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两种不同,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处理原则以及处理方法,也对处理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描述以及提出了解决办法。是我多年来对本专业进行学习后进行的一个所掌握知识的一个总结和回顾。相信能够帮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利用专业知识。为了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应对日后事项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同时应该加强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对于提供会计核算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具有重要的意义,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 考 文 献
【1】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东奥会计在线
【2】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东奥会计在线
【3】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