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对资产负债表中错报的查找

对资产负债表中错报的查找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3 02:43:22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对资产负债表中错报的查找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174
目 录
一、资产负债表的含义与意义
二、资产负债表常见错报项目
三、资产负债表错报的原因分析及正确编报解决方法
四、资产负债表错报检查的具体方法

内 容 摘 要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地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能提供有关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分布及构成状况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从中可判断出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有些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常常出现反映不实、数字不准、填列不完整等错误,直接影响了报表使用者的经营决策,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编报资产负债表。

对资产负债表中错报的查找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提供企业该时日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应承担的债务责任和所有者拥有的经济权益等三方面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估企业的变现能力、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正确编报资产负债表不但能反映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一、资产负债表的含义与意义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后编制而成的。
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分析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二、资产负债表常见错报项目
自1993年我国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以来,企业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中,变动较大的是反映资金流入、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到现金流量表,几年来,财务人员对会计报表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这里,而对于几乎一直没什么变化的资产负债表这一反映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因其编制较为简单,大家都未予以充分重视。然而,在会计实务中,恰恰是这份被认为比较简单的会计报表,其编制却普遍存在理论错误,导致会计报表的错报,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其错报集中体现在存货、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待摊费用、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待摊费用、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上。
三、资产负债表常见错报原因分析及正确编报解决方法
 产生上述项目错报的原因主要是对各项目的内容界定不明确,其具体原因及正确的编报方法如下: (一)存货项目。
存货项目的错报主要原因为对存货所包含的内容不清楚。财务人员往往知道本项目应根据有关存货类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但却不清楚反映存货的科目有哪些,从而导致错报。
存货项目正确编报方法:应根据“在途物资”、“物资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包装物”、“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材料成本差异”、“商品成本差异”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编报。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编报。
操作实例:某股份有限公司有A、B、C三种存货,其中C为一批原材料,是用于继续加工生产A产品的。2008年12月31日A、B、C三种存货的成本分别为:30万元、21万元、36万元;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5万元、18万元、30万元。该公司当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为84万元。
由于原材料C是用于继续加工生产A产品的,而A产品期末没有发生减值,所以原材料C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即36万元。A存货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按照成本30万元计量,B存货可变现净值小于成本,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18万元计量。所以该公司当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存货”项目金额=30+18+36=84(万元)。 (二)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项目。
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项目的错报主要原因为直接按与上述项目名称相同的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实际上,由于“应收帐款”科目的贷方和“应付帐款”科目的借方可分别用来反映预收帐款和预付帐款,而“预付帐款”科目和“预收帐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均有可能出现反方向余额,并且其性质将因此发生变化,所以,按规定以上四项目应按如下方法编报:应收帐款项目根据“应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预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二者之和编报;预付帐款项目根据“预付帐款”科目听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应付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二者之和填列;应付帐款项目根据“应付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与“预付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二者之和填列;预收帐款项目根据“预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与“应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二者之和填列。
操作实例:(1)某公司2003年末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6000元,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为2000元,2003年末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200元,那么,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7800(6000+2000-200)元。
(2)2004年末,某公司其他应收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为5000元,其他应付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为2000元,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60元,则资产负债表上其他应收款项目的期末数为6940( 5000+2000-60)元。
(3)某公司年末“应收账款”科目总账余额借方356000元,坏账准备为6000元,预收账款科目总账余额为贷方20000元。除总账外发现“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中有贷方余额10000元,在预收账款明细账中存在借方余额8 000元,则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期末数为368000(356000-6000+8000+10000)元和“预收账款”项目的期末数为38000(20000+8000+10000)元。 (三)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项目。
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项目这两个项目的错报的主要原因与第二组项目相同,即按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但其正确填列方法与第二组却不完全相同。 
对于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与“预提费用”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以及“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中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部分三项之和编报。这是因为:首先“待摊费用”科目不可能出现贷方余额,除非发生记帐错误,此种情况另当别论;其次,“预提费用”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很有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待摊费用;再次,“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余额中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部分,其性质已不属于长期待摊费用,而属于待摊费用范畴。对于预提费用项目,则根据“预提费用”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编报。
操作实例:若国内某企业2006年末“预提费用”科目的借方余额为5000元,“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余额为20000元,则该企业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为25000(500+20000)元。 (四)长期待摊费用与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长期待摊费用与长期债权投资项目这两个项目的错报主要原因为未扣除其中性质上已转为流动性资产的部分。资产负债表作为提供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信息的会计报表,应当如实反映流动资产以及其它各项资产的实有金额。
长期待摊费用与长期债权投资项目正确的编报方法是:对于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应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一年内(含一年)摊销的数额后的余额填列;对于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则根据“长期债权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扣除一年内(含一年)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后的余额填列,扣除部分应在流动资产下“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单独反映。 (五)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与长期应付款项目。
这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与长期应付款项目组项目的错报原因与第4组相似,即未扣除其中性质上已转化为流动负债的部分。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与长期应付款项目正确的编报方法:根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三个科目期末余额扣除各科目期末余额中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数后的余额分别填列。扣除部分按其三项合计在流动负债下“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单独反映。 
操作实例:某公司会计期末有关科目余额资料如下表(单位:万元)。其中,“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余额中一年内(含一年)摊销的数额为60万元;“长期借款”科目余额中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的本金及利息共计720万元,则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分别为: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720万元,其余项目金额见表中第5列。
科目名称  期末余额  所属明细科目  所属明细科目   会计报表相关
 借方余额合计  贷方余额合计  项目填列金额
待摊费用     40     40                 110
长期待摊费用   220     220                 160
预提费用     60     10       70          70
长期借款    2260            2260         1540
应付债券     520             520         520
四、资产负债表错报的检查的具体方法
对会计报表的内在质量检查,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检查实现的:
(一)对会计报表进行常规性审查。
主要包括报表编制是否符合规定的手续和程序;各种报表如主表、附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制是否齐全;报表的截止日期是否适当,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报表内容是否完整;各项目数据如年初数和期末数及小计、合计、总计是否正确;对主要报表应逐一核对,其他报表一般可先核对总数,发现差错和可疑问题再进行具体核对,对发现的差错和不平衡现象必须查明原因,找出源头。
(二)对报表勾稽关系的审查。
各报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包括主表与附表、主表与主表、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报表与计划、账簿之间等。对报表勾稽关系的审查,可以进一步验证报表的正确性,研究企业资金运动的联系和趋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表现为:
1、 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的关系,即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期初数等于上期报表的期末数,如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等于上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利润表的本期报表中的累计数是上期报表的累计数加本期发生数。
 2、 本期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式等;利润表(也叫做损益表)中各利润关系是按照报表所列示的加减关系得出的结果。
 3、 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关系,一般附表是用以说明主表中某些特定项目,主表中某些项目是附表的计算结果,如:利润表(损益表)计算的净利润等于利润分配表的净利润数。
 4、各类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在利润未作分配之前或非年末的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与期初数之差等于与利润表(损益表)的“净利润”等
(三)对报表中有关内容的检查。
对报表有关内容的检查是报表检查的核心,即对报表中有关数据进行审查分析,即验证报表中的数据是否真实正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进一步观察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于各种会计报表的性质不同,反映的内容不同,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它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资产负债和资本等账户。这类账户属于实账户,既有余额可供核算,又有实物可供盘点,还可以经过调查取证以及平衡分析、结构分析等,以证实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但损益表却不同,其性质属于动态报表,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经营过程和结果,其资料来源于收入、成本费用等账户,一般无余额,也无实物可供盘点,往往需要通过计算、摊销、分配才能得出其报表项目数;所以对它们的检查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检查的证据,取得检查成果。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8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199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3、戴德明,《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应收帐款管理研究 下一篇审计内部质量控制浅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