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二)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的方法
三、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非调整事项处理原则
(二)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的方法
四、结语
内 容 摘 要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对世界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审计准侧和会计准侧与国际准侧的不同这处越来越多,为实现审计准侧与会计准侧的国际趋同与完善,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就需要对资产负债日后事项进行研究。研究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的问题是推进企业改革,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会计核算与报告中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虽然涉及的时间比较短,但同样是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组织部分。这些事项有的直接影响财务报告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有的虽然不影响财务报告,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和决策。鉴于此,恰当处理资产负债日后事项,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对世界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审计准侧和会计准侧与国际准侧的不同这处越来越多,为实现审计准侧与会计准侧的国际趋同与完善,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就需要对资产负债日后事项进行研究。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是指会计报表从结账日到对外报出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发生的能够为资产负债表报告期间的财务状况提供进一步说明事项,这时就要对会计报表进行有关调整,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司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调整过程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企业对资产负债表对提高会计报表质量和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
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末。按照《会计法》规定,我国的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12月31日,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中期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和半年末。资产负债表日通常是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即每年的12月31日。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对公布的日期。
公司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有权批准对外公布的日期,不是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日期,也不是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日期。非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3)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有利或不利事项的处理原则相同。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如果属于调整事项,对有利和不利的调整事项均应进行处理,并调整报告年度或报告中期的财务报表;如果属于非调整事项,对有利和不利的非调整事项均应在报告年度或报告中期的附注中进行披露。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是在这个特定期间内发生的全部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全部事项,而是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有关的事项,或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但对企业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资产负债表涵盖的期间,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具体包括:
1、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或报告期间下一期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即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为截止日期。
2、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与实际对外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批准财务报告的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如果公司管理层由此修改了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告出具新的审计报告。新的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修改后的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例如,某上市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告于2009年2月21日编制完成,2009年3月16日由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董事会于2009年4月17日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实际公布时间为4月19日,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4月17日。但由于有时候需经股东大会审议等原因,而在财务中又作了调整或披露的,董事会应该重新批准,此时,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会计期间应延伸至董事会再次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1、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调整事项的特点是:(1)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2)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例如,甲企业应收乙企业账款5600000元,按合同约定应在2008年11月10日前偿还。在2008年12月31日结账时,甲企业尚未收到这笔应收账款,并已知乙企业财务状况不佳,近期内难于偿还债务,甲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提取10%的坏账准备。2009年2月10日,在甲企业报出财务会计报告之前收到乙企业通知,乙企业已宣告破产,无法偿付部分欠款。从这一例子可见,甲企业于2008年12月31日结账时已经知道乙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即在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乙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的事实已经存在,但未得到乙企业破产的确切证据。2009年2月10日甲企业正式收到乙企业通知,得知乙企业已破产,并且无法偿还部分货款,即2009年2月10日对2008年12月31日存在的状况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根据2008年12月31日存在状况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应收乙企业账款中已有部分成为坏账,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应据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进行调整。
调整事项的例子有:(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每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2、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特点是(1)资产负债表日的并未发生或存在,完全是期后才发生的事项。(2)对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例如,A企业应收B企业一笔货款,在2008年12月31日时,B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无显示财务困难的迹象。但在2009年1月25日,B企业发生火灾,烧毁了全部厂房、设备和存货,无法偿还A企业的货款。对于这一事项,完全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新发生的,与资产负债表日后存在的状况无关。
非调整事项的例子有:(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2)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3)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火灾,烧毁了全部厂房、设备和存货,无法偿还A企业的货款。对于这一事项,完全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新发生的,与资产负债表日后存在的状况无关。
非调整事项的例子有:(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承诺;(2)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的重大变化;(3)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4)发行股票和债卷以及其他巨额举债;(5)资本公积转增资本;(6)发生巨额亏损;(7)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企业应就非调整事项,披露其性质、内容,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作出估计,应说明理由。
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在于:调整事项是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资产负债表日后提供了证据对以前已存在的事项所作的进一步说明;而非调整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存在,但在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或存在。这两类事项的共同点在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都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在或发生的,对报告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不管是有利事项还是不利事项,均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财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这里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相关附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正表。
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次年,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因此,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的所得税费用,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以及调整增加以前年度的所得税费用,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调整完成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调整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的数;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财务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财务报表附注相关的数字。
(二)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以下举例说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所有例子均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并假定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均次年4月20日,自2008年起得所得税率为25%,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均大于0,且经调整后不发生亏损。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提取盈余公积这后,不再做其他分配。下列所有例子中涉及需要调整现金流量表附注有关项目数字的从减。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的一项新负债,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已经存在现时义务尚未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获得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表明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应在财务报告中予以确认,从而需要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或者资产负债表日已确认的莫想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日之间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表明需要对已经确认的金额进行调整。
(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供销合同,合同中订明甲公司在2008年11月份供给乙公司一批物资。由于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乙公司通过法律程序要求家公司赔偿经济损失55000万元。该诉讼案件映在12月31日在财务报表上,乙公司未记录应收赔偿款。2009年2月7日,经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需要赔付乙公司经济损失50000万元,甲公司不再上诉,并于2月12日以银行支付赔偿。假设甲、乙两公司200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在2009年5月10日完成。
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规定,甲公司首先应判断该事项属于调整事项,并分别按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作如下会计处理:
(1)记录应支付的赔偿款: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00
预计负债 400000000
贷:其他应付款 500000000
(2)实际付款:
借:其他应付款 5000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000
(3)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及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000000(50000000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000000(1000000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000000(400000000*25%)
(4)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000000
(5)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75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00000
a、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调减“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10000万元;调整“其他应付款”项目50000万元;调减“预计负债”项目40000万元;调减“应交税费”项目12500万元;调减“盈余公积”项目750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项目6750万元。
b、利润表项目的调整:调增“营业外支出”项目10000万元;调减“所得税费用”项目2500万元;调减“净利润”项目7500万元。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调减净利润项目中“未分配利润”本年金额7500万元;调减提取盈余公积项目中“盈余公积”本年金额750(7500*10%)万元;调增提取盈余公积项目中“未分配利润”本年金额750万元。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的资产的成本或售出的资产的收入。
这类调整事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若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的资产已经按暂估金额等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证据,可以进一步的确定该资产的成本,应该对已入账的资产成本进行调整。例如,购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企业已办理暂估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后办理决算,此时应根据竣工决算,企业已办理暂估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后办理决算,此时应根据竣工决算的金额调整暂估入账的固定资产成本等。(2)企业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确认销售收入,但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关于资产收入的进一步证据,如发生销售退回等,此时也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这一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报告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的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这种舞弊或差错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年度财务报告或中期财务报告相关项目数字。
三 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表。但由于事项重大,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决策,因此,应当在附注中加以披露。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日的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披露。
(二)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的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非调整事项的常见例子如下:
a、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承诺;这类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了重大诉讼、仲裁或承诺事项。由于这类事项比较重大,为防止误导投资者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应当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关披露。
b、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企业已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当时市场价格、外汇汇率对有关账户进行调整,因此,无论资产负债日后的资产价格、外汇汇率如何变化,均不影响按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格以及汇率发生重大的变化,如我国税收政策发生中重大改变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及时披露该信息。
c、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这一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不是企业主观上能够决定,是不可抗力所造成的。
d、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这一事项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经批准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巨额举债等。
e、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经批准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企业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将会对企业的资本公积和资本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f、发生巨额亏损;这一事项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巨额亏损。虽然这一事项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状况无关,但企业发生巨额亏损将会对企业报告其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及时披露该事项,以便为投资者或者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
g、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这一事项时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重大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的事项。由于这一事项将会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结语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会计核算和报告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虽然涉及的时间短,但同样是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负债日存在的一种状况或说明,这些事项直接影响财务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有得不影响,但是影响企业决策者真确理解判断决策。
资产负债日后事项是企业实际工作中无法避免会碰到的,所于对资产负债日后事项要全面的了解掌握调整事项会计处理原则,对于我们每个会计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更新自己的会计业务知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属于企业一个重大事项,所涉及的金额比较的大,如果会计人员业务欠缺,就不能正确的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影响报告真实,导致影响企业决策方向。由于时间紧,可能还有一些说的不全,只有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逐步完善学习结合实际更好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日后事项,2007
2、刘凤宇.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会计处理的探讨.财务管理2010.(11)75-76
3、姚福艳.资产负债表日后处理办法的完善.经济研究,2011,(1):22
4、李金霞、李晶晶、韩利春、雷渐宏,《财务会计.税务版》
5、史秀平,正确处理资产负债日或有事项、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