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管理会计中本量利分析的研究

管理会计中本量利分析的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7 23:53:35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管理会计中本量利分析的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364
目 录
引言...............................................................1
成本性态分析的研究.............................................2 
 成本、数量和利润分析的研究....................................9
 
 【摘要】会计师把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对于产品成本则进一步按成本的用途分为若干成本项目。对于财务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来说,更重要的是按成本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分类,也就是说把成本分为随业务量增加的变动成本和不随业务量增加的固定成本,方便在他们之间在决定一相业务时预计它的成本和盈利。促使人们研究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动因,是传统的成本分类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以利润为目的。
【关键词】会计师;成本;产品成本;期间成本;数量;利润
 引言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我们知道,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获利,对纳税人来说,税收是支出构成的一部分。因此,就像企业节约费用、节约成本一样,为了获利,企业开始节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与管理会计中的基本决策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有着许多联系和共同点。本文就本量利分析中应关注税收成本性态影响提一些自己的观点。 本量利分析,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假定产销量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一种技术方法。其原理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
 一、成本性态分析的研究
成本按性态的总类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的关系。成本按基性态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混合成本三大类。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量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比如,广告费、科研开发费、财产保险费、固定资产折旧等。
 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业务量来说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的成本都完全一样。比如,照明用电在相关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但每个月实际用电度数和支付的电费仍然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业务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能使固定成本保持稳定的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叫相关范围。
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来说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说的话正好相反。业务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业务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将会增加。
【例题】 ;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每月发生固定成本6000元。产量在相关范围内变动。
 产量与固定成本
产量(件)
固定成本总额(元)
单位固定成本(元)

2000
8000
4.00

3000
8000
2.67

3500
8000
2.28

4000
8000
2.00

4500
8000
1.78

5000
8000
1.60

如果用方程表示,y代表产量,x代表固定成本,则有:
固定成本x=8000
单位固定成本=x/y=8000/x
固定成本的发生额不取决于业务量,那么,它的多少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一般来说,固定成本的发生有两种情况:
 (1)为完成特定活动而支出的固定成本,其发生额是根据公司的经营方针由经理人员决定的,比如,职工培训费,广告费、科研开发费等。这种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而改变数额的固定成本,称为酌量性固定成本。他们的支出额虽然是由经理人员决定的,但对于一个想要长期稳定发展的企业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只是因为其经济效用难以准确计量,不易计算其最佳的合理支出额,所以,要由经理人员进行综合判断,以决定其预算数额。酌量性固定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一种提供生产经营能力的成本,而不是生产产品的成本。从某种程度意义上来说,不是产量决定酌量性固定成本,反而是酌量性固定成本影响产量,因为技术改进,广告宣传,开发新产品,都会扩大产品销路或提高工作效率。
提供和维修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支出的成本,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管理人员工资、照明费等。其支出额取决于设施和机构的规模和质量,他们是以前决策的结果,现在已经很难改变。这种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称为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给公司带来带来的事持续一定时间的经营能力,而不是产品。所以,它实质上是生产经营能力成本,而不是产品成本。如果公司不改变生产能力,就必须负担这些成本。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入手。
2 、变动成本是指特定的产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比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外部加工费等。
这类成本直接受产量的影响,两者保持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稳定。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单位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产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原材料消耗通常会与产量成正比,属于变动成本,如果产量很低,不能发挥套裁下料的节约潜力,或者产量过高,使废品增多,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也会上升。也就是说,变动成本和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只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
【例题】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0元,在产量变动时变动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
 产量与变动成本
产量(件)
变动成本总额(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1000
8000
8

2000
16000
8

3000
24000
8

4000
32000
8

5000
40000
8

6000
48000
8


如果方程式表示,设y代表产量,a代表单位变动成本,则有:
变动成本=ay=8y
单位变动成本=a=7
 如上所述,变动成本的发生额取决于产量的大小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产量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状况并由经理人员决定的。那么,单位变动成本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简单来说,变动成本的发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技术活实物关系决定的,比如,一辆汽车要一个电池组,一只冰箱,两条风扇带等。另一种单位成本的发生的发生额是由经理人员决定的,比如,技术转让费、新产品研发费等。
 如果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业务量增加时固定成本不变,只有变动成本隋业务量增加而增加,那么,总成本的增加额是由于变动成本增加引起的。因此,变动成本是产品生产的增量成本。
 二、成本、数量和利润分析的研究
成本、数量和利润的关系
 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生产和销售数量时,非常想知道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但是,这个中间隔着收入和成本。对于收入,他们很容易根据数量和单价来估计,而成本就不一样了,无能是总成本还是单位成本,他们都感到难以把握。他们不能用单位成本乘以数量来估计总成本,因为数量变化之后,单位成本也会变化。管理人员需要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应当除了业务量和利润之外都是常数,使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在业务量变动时估计其对利润的影响,或者在目标利润变动时计算出完成目标所需的业务量水平。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清楚。所以人们首先应该研究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成本按性态的分类,然后再此基础上明确成本,数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把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后,再把收入和利润加起来,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就可以统一成为一个数学模型。
损益方程式
基本的损益方程式
 目前大多数企业、公司都使用损益法来计算利润,首先确定一定期间的收入,然后计算与这些收入相配合的成本,两者只差为期间利润: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由于: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单价×销量
当产量和销量相同时,则有: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这个方程式是明确表达本量利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方程式,它含有5个相互联系的变量,给定其中4个,便可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在规划期间利润时,通常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当着稳定的常量,只有销量和利润两个自由变量。给定销量时,可利用方程式直接计算出预期利润;给出目标利润时,可直接计算出应达到的销售量。
【例题】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为2000元,生产一种产品,单价为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本月计划销售1500件,问预期利润时多少?
解:根据题意将有关数据代入损益方程式:
利润=20×1500-12×1500-2000=10000
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
损益方程式一般把利润放在等号的左边,其他变量放在等号的右边,这种形式方便于计算预期利润。
计算利润的方程式
销量=(固定成本+利润)/(单价-固定成本)
 计算单价的方程式
单价=(固定成本+利润)/(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方程式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利润)/销量
计算固定成本的方程式
固定成本=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利润
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
为了符合多不式损益表的结构,不但要分解产品成本,而且要分解销售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等期间成本。分解以后方程式为: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销售成本+固定销售成本)-(变动销售和管理费+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费)×销量-(固定产品成本+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例题】某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为1800元,固定销售费用为150元,固定管理费18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14元,单位变动销售费用为0.80元,单位变动管理费用为0.50元;该企业产销一种产品,单价20元,本月计划销售1800件产品,问预期税前利润时多少?
解:根据题意得:税前利润=20×1800-(14+0..80+0.50)×1800-(1800+150+180)=10590(元)
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式
所得税是根据利润总额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并从利润总额减除,既不是变动成本,也不是固定成本。
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
【举例】某企业每月固定制造成本2000元,固定销售额为200元,固定管理费为300元;单位变动制造成本为12元,单位变动销售费为1.4元,单位变动管理费为0.60元;该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单价20元,所得税税率为25%;本月计划销售1200件产品,问预期利润是多少?如果实现净利润1000元,应产销多少件产品?
解:根据题意:税后利润=【20×1200-(12+1.4+0.60)×1200-(2000+200+300)】×(1-25%)=500(元)
销量=【(2000+200+300)+500/(1-25%)】/10-(12+1.4+0.60)=150(件)
  参 考 文 献
1、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2011年
2、"吴大军,《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2010版。
3、吴革,《成本与管理会计》第二版
4、胡玄能,金鲜花《管理会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