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资产负债表有关问题研究

资产负债表有关问题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7 23:45:58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资产负债表有关问题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8087
目 录
(一):资产负债表所披露的信息问题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四):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问题

内 容 摘 要
摘要: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掌握各项收支因素增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了解企业经济资源的运营状态和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信息 、作用

资产负债表有关问题研究
一、资产负债表所披露的信息问题 
(一)资产负债表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并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国际上资产负债表通常有两种格式,即报告式和账户式。我国资产负债表的格式采用账户式,具体为:
1、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侧为资产,右侧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合计数额。
2、左侧资产内部各个项目按照各项资产的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排列。流动性越大,越往前排,反之,越往后排。
3、右侧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项按照求偿权的顺序进行排列,负债列于所有者权益之前。
(三)资产负债表所披露的信息
1、企业经营规模及其结构
资产负债表资产总额可以揭示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企业的资产不仅仅包括流动的现金 ,还包括应收款项、固定的厂房设备、无形资产、各种存货及投资等组成项目。故资产负债表左边栏的所有项目即反映了企业的物质规模。因此 ,透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使投资人及其他的企业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当前的物质经济实力 ,并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依据。
2、企业所有者权益情况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这些项目共同组合反映了企业投资者的净资产状况。解读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资本来源、净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分配能力等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3、企业的负债
企业的运作、资金的周转 ,使企业必须保证在融资过程中有一定的资本 ,才能保持经济实力和有效地承担风险。保持一定的借入资本是企业灵活调节资金和增加所有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所以企业必定会产生负债 ,企业的资产总额就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共同结果。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栏就说明了企业负债的分布情况及负债总额。
(四)资产负债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隐瞒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交易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资产报销、费用分担等。财政部于2001年12月发《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财政部于2001 年12 月发布并实施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公允关联方交易。
2、虚拟资产挂账
虚拟资产是指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又不予以注销的资产,如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损溢等。待摊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而设立一项“资产” ,其实质是费用的资本化 ,所以该项目根本没有“变现性” ,若加大其数额则会降低资产的质量 ,而待处理资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的数额较大的话 ,通常表现为潜在亏损挂账。
3、虚拟负债挂账
主要关注应付福利费、其它应付款、预提费用、应付福利费。应付福利费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福利基金。这项基金是为解决职工医疗等方面的基本福利而预提的 ,它们是属于企业职工所有 ,因而是企业的一项负债。但在实务中,企业的职工福利基金由于种种原因经常透支实质是企业的一项潜在亏损。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资产的流动性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期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保证。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之后的余额。由于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资产,因此,速动比率比较之流动比率能够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也并非说该指标对谁都是越小越好。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这样企业债权越有保证。但资产负债率过大,则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重,企业资金实力不强,不仅对债权人不利,而且企业有濒临倒闭的危险。
产权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称资本负债率。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所以,企业在评价产权比率适度与否时,应从获利能力与增强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即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产权比率。
(二)资产负债表周转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生产资料表现问候对各项资产的占有。因此,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期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一般说来,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运营能力就越差。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高表明:①收账速度,账龄较短;②资金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③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2)存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成本(或销售成本)与平均余额的比例,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因计提折旧其净值在不断减少,以及因更新重置其净值突然增加的影响。同时,由于折旧方法的不同,可能影响其可比性。故在分析时,一定要剔除掉这些不可比因素。
3、总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三)资产负债表的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资产负债表在会计报表体系中处于首要的位置,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即通过借贷平衡关系,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当前,在会计实践中,还应当强化对资产负债表的理性分析,从而使非会计专业人员了解资产负债表,以便利用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1、强化对资产资产结构与企业生产经营分析  在对资产负债表分析中, 企业往往注重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的变异进行考察,而对资产负债表中各种资产的结构、比重不是十分重视。实际上资产结构也有一个优化的问题,不同的资产结构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主要影响是:1.对风险的影响。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短期资产因其能在短期内完成周转实现其价值,这类资产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固定资产、长期资产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完成周转,实现其价值,而这一较长时期内,市场变化莫测,这些资产内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2.对收益的影响。不同资产对企业收益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形成企业收益的资产;二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收益不产生影响的资产;三是扣抵企业一定时期收益的资产。3.对流动性的影响。子产的流动性是指其变现的速度或能力。实际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排序就是按流动性大小进行的。
2、强化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获取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称资产负债表的三要素。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主要有帐户式和报告式两种,目前我们国家主要常用的是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报告式资产负债表结构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存量会计等式设计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强弱顺序排列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在流动资产项目内,是按照变现能力强弱顺序排列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存货等。 3、充分注意资产负债表的局限
资产负债表能够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但是它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进行静态数据的分析是资产负债表的最大缺陷,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过程,应与现金流量表结合分析。而且,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都涉及到人为估计,准确性不能保证,资产项目的计量,受到不同计价方法和会计原则的制约。历史成本计价使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在报表中体现,会计核算方法的多样性也对报表的可比性产生影响,应注意会计核算方法的选用和调整,从而在可比的基础上作出最优决策。
 三: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为理论基础,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排列,按照一定的编制要求编制而成的。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具体来说,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起到如下作用:
1、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所掌握的各种经济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分布与结构。
2、能够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即债权人和投资者各自的权益。
3、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对比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也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最重要的报表之一,其主要作用如下:
1、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资产负债表左方提供了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总量,也就是资产总额的信息。当企业拥有或控制了一定数量的资产后,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依据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合理地配置这些资产。资产配置的合理程度反映在资产及各类资产内部各项目的分布和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上。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根据它可以了解和分析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与结构的合理性。
2.反映企业的资金来源和构成情况。资产负债表右方提供了企业资金来源,即权益总额及其构成。企业的资金全部来自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全部向债权人借入资本的情况是很少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般各占一定的比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结构。由于负债需要按期偿还,所有者权益是永久性资本,其比例不同,反映着企业偿还长期债务能力、债权人所冒的风险、企业财务安全程度的不同。例如,某企业上年度和本年度资产总额基本持平,但上年度负债占权益总额的比重为45%,本年度增长到60%。,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在下降,债权人所冒的风险在增加,财务报告使用者根据资本结构的状况及变动可以分析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和财务风险。
3.反映企业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负债既然要用资产或劳务偿还,资产与负债之间就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流动负债的偿还期限不超过一年,也需要有相当规模的、变现能力在一年以内的流动资产作为保证。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利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比计算出的实际比率,并与合理比率相对比,判断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四: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问题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这一定义需要理解以下三方面。
1、资产负债表日
 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照《会计法》规定,我国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度,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中期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各会计中期期末,例如,提供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时,资产负债表日是该年度的3月31日;提供半年度财务报告时,资产负债表日是该年度的6月30日。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3、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有利或不利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肯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一定影响(既包括有利影响也包括不利影响)。如果某些事项的发生对企业并无任何影响,那么,这些事项既不是有利事项,也不是不利事项,也就不属于这里所说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对上市公司而言,这一期间内涉及几个日期,包括完成财务报告编制日、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日、实际对外公布日等。具体而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应当包括: 
1、报告期间下一期间的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以后、实际报出之前又发生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并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下简称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以下简称非调整事项)。
1.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2.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发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字,只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某些情况。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对于年度财务报告而言,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的次年,报告年度的有关账目已经结转,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在结账后已无余额。因此,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具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
(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作出相应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3、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这一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报告期或以前期间存在的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企业发生这一事项后,应当将其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期间的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
(五)、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的注意问题
1、如何正确的划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某一事项究竟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是否已经存在。若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
 2、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
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应按《企业会计准则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处理,对于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以后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则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3、董事会批准报出时间与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如何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的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对上市公司而言,这一期间内涉及几个日期,包括完成财务报告制日、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日、实际对外公布日等。具体而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应当包括:
(1)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或报告期间下一期间的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2)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以后、实际报出之前又发生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并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新准则规定,审计报告的日期不早于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如果财务报告报出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跟资产负债表日有关,且事项重大的话,一般会跟企业沟通,修改审计报告。

参 考 文 献
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版社 
3、崔建民著《会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第三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王兰著《中级财务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林钟高著《财务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林莉主编,《成本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7、余怒连主编,《管理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 
8、于长春.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实务导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雷建.温亚丽.新会计准则实务操作指南.企业管理出版社。
10、吕岚,于媛,李淑艳.简述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合作经济与科技.。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降低企业成本途径分析 下一篇论财务的职能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