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7 23:08:58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225
目 录
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会计工作各方面

内 容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发展,它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本文通过以下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规范性的解决方法。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运行模式影响着各行各业,要想了解会计电算化,我们就必须从基本概念入手,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其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的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和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二) 会计电算化和作用
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2) 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3)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其次,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2) 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3) 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再次,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均收到影响,许多地方需要改革后,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电算化会计不仅使传统会计使用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变化要求,并进一步涉及到会计学的理论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有纸化会计对于保存来讲远远逊色于电算化。在查账上,电算化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能够有各种变量的统计,这是有纸会计工作所无法实现的.对会计人员要求上,就不当当要求会计人员精通会计专业,更需要更好地学习计算机技术。
会计电算化对于手工会计来说有利有弊,会计电算化减少了会计的工作量让会计工作更加简单,现在会计不再仅仅是记记账这么简单的事更多是核算与会计预测,但是同时也使一些会计没有工作,这就使得一些公司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对编制会计凭证的影响
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的日常工作,会计分录编制的正确、规范与否直接影响账户业务发生的真实情况,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手工方式下,会计人员可以编制各种会计分录,虽然有些不符合规范,但记账人员可以根据会计分录分析后再登记账簿,期末根据各账户的余额分析编制报表,而电算化方式下,会计分录怎么做它就怎么记,机器不会像手工方式那样先分析后记账,因此会计分录编制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报表的编制,尤其是损益类科目会计分录的编制。但会计分录要根据科目的属性来编制,这样才能做到既满足编制报表的需要,又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处理规范,所以在做一些重要业务的会计分录时,首先要设置好所涉及科目的属性,然后再根据业务内容编制会计分录,下面就以费用和收入的业务处理为例来说明科目属性的设置对编制分录和报表的影响。  
电算化方式下会计分录的编制方式与手工编制大部分是相同的,但有部分会计分录的编制与手工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对以前手工编制方式进行一定的修改才能满足电算化的需要。
(三)对会计对账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登账时,总账由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凭证汇总进行登账,明细账由另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凭证平等登记入账, 月末检查两者是否相等.由于两名会计在登记入账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平行登账就可以检查错误.但在电算化会计中,总账与明细账的内部运算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错误的,所以在电算化会计中总账恒等于明细账,平等登账的校验功能在电算化会计中失去了在手工体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对数据输入阶段的控制,以保证数据处理的结果是正确可靠的。
(四)对会计监督的作用
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个别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第一、会计电算化对政府监督工作的影响
 第二、会计电算化对社会监督工作的影响
第三、会计电算化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影响
三、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一)主要联系
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规,杜绝各种可能的漏洞。
 两个系统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 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二)功能相同
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都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的输出这五项功能。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三)差异比较
典型电子商务的支付应该是在网上完成支付的,网上支付通过信用卡支付和虚拟银行的电子资金划拨来完成,而实现这一过程涉及网络银行玉网络交易客户之间的协议、网络银行与网站之间的合作协议以及安全保障问题。因此,需要制定相应法律,明确网上支付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制定相关网上支付制度。
例如,在系统初始化中,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四)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档案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因此,电算化会计档案就包括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数据,以及会计软件系统开发中编制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赋予了会计档案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会计电算化档案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而且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
二是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也才具有生命力。
三是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因此,管理的难度增大了。
四是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易遭破坏, 难留痕迹的特点,同时他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
五是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更需要科学地管理。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五)改变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
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的人员分工的以身以身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的质量的全面提高.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叫即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即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五、工作各方面
第一,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在手工条件下,会计人员每天从事着记账、算账、对账、出报表等简单重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本来会计人员直接接触会计数据信息,本应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来财务部门应及时反映各种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但因受人的精力与手工运算速度的限制,许多财务数据却不能及时处理和生成,造成会计工作严重滞后的局面;从而造成会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的现状。财务部门不能发挥参谋作用,会计工作效率不高,会计信息滞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使会计人员的地位大受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开展,将在这方面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根本性的改善。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毫不畏惧,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第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其次,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传统的会计工作就是记帐、算帐、报帐,会计人员局限在一般的会计核算中,思想受到束缚,也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会计信息分析等,并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给领导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帮助其正确地进行决策。会计电算化推行以后,会计人员可以腾出一些时间来参与经营管理,当好领导的参谋。同时,对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
再次,审计内容的改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不知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然后,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有用,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这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属性,包括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时效性等,使会计信息向多种量度发展。传统会计方式下,反映会计信息主要靠会计报表和年终的财务决算,时效性较差,其他会计信息的取得则更为不易,因而难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而在电算化环境下,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各单位可以通过网络相互查询,领导也可以直接从网上查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在电算化环境下,随着处理数据量的增加,单位信息成本将越来越低效益更大。
最后,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者:刘荣才出版社:电子财经2006-8 
2、://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16544.html百度百科
3、://.cs-zx.com/Forum/PostView/?PostID=77中信网校论坛
4、://.yuloo.com/news/2009-03-25/216177.html会计资格考试网
5、新会计电算化 作者:企业编辑部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 考 文 献
1、刘荣才,《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出版社:电子财经2006-8 
2、杨洁,《新会计电算化》,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3、郭洁,《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深讨》,2009年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下一篇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