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7 22:30:31
文档分类: 会计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7968
目 录
一、增值税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增值税的含义 (二)增值税分类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增值税及转型意义 (一)增值税制度 (二)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增值税转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四)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四、增值税转型应对措施 (一)增值税转型后政府的做法 (二)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做法

内 容 摘 要
 税收制度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还是其直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途径。众所周之,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增值税严重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政府鉴于此种情况,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一般纳税人而言,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所缴纳的增值税不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是作为进项税抵扣当期销售产品缴纳的销项税;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不再区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统一按3%收取。这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大创新,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最后就转型问题对企业和政府提出建议。
关键字: 增值税转型;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增值税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增值税的含义 
增值税是以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税的一种税。所谓“增值”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得的收入大于购进商品和取得劳务时所支付的金额的差额。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 
(二)增值税分类
增值税按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1. 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除包括增值税纳税人新创造的价值外,还包括当期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即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理论增值额和折旧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在征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该种类型的增值税的特点是:法定增值额大于理论增值额,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而且越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重复征税就越严重;不利于鼓励投资,但可以保证财政收入。我国增值税转型前采用的就是该种类型的增值税。目前,生产型增值税主要为印度尼西亚采用。 
2. 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款的折旧部分,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故称为收入型增值税。该类型的增值税的特点是: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一致,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标准的增值税。但由于外购固定资产价款是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分期转入产品价值的,且转入部分没有合法的外购凭证,故给凭发票扣税的计算方法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了这种方法的广泛采用。目前,主要有阿根廷、摩洛哥及部分中东欧国家采用。 
3.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当期外购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购入的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仅限于消费资料价值的部分,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该类型的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当期,因扣除额大大增加,会减少财政收入,但将鼓励企业投资。这种方法最宜规范凭发票扣税的计算方法。因为凭固定资产的外购发票可以一次将其已纳税款全部扣除,既便于操作,也便于管理,所以是三种类型中最先进、最能体现增值税优越性的一种类型。目前,该类型增值税为欧盟各国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也是增值税发展的主流。我国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该类型增值税。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新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新《条例》第10条将固定资产从不能从销项税额抵扣的进项税额项目中删除,这意味着自2009年起凡购置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即可予以抵扣销项税额,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从而标志着我国增值税政治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换。新《条例》中准予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仅限于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内的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等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值得注意的是,新《条例》仅仅准予抵扣2009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机器设备投资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包括存量设备投资中所含的增值税税款。 
2.改革范围覆盖全国,取消地区与行业限制 
2004年、2007年及2008年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仅涉及了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且试点办法有所不同。此次改革则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原先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政策的东北、中部、内蒙古东部地区以及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也都纳入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总体范畴内,执行相同的政策。 
3.税率的变化 
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4.取消了与生产型增值税相关的优惠政策 
新《条例》删除了执行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 
二、增值税及转型意义
(一)增值税制度
增值税是对商品流转各个环节上的增值额课征的一种税。其最早于1954 年,在法国首次推行,而后在欧洲等地广泛推广;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亚洲国家开始推行增值税。目前,世界上有130多个国家征收增值税。从增值税推广应用过程可以看出,其是为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应运而生的[1]。
(二)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增值税制度于1979 年引进,1984 年第二步利改税时正式建立的,并在1994 年税制改革时,作为改革的重点,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2,3]。
第一阶段(1979-1984):引进并建立增值税制度。在1979 年下半年引进增值税,并在少数地区机器机械和农业机具行业进行推广试点;1983 年1 月起又在全国范围内的两大行业进行推广试行增值税;1984 年10 月,根据改革需要,又将增值税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至此,增值税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 
第二阶段(1984-1993): 改进计税方式,扩大增税范围。起初只限于生产环节征收增值税,而且只对12 项工业产品征税;后经过三次改革,征税范围扩大到31 大类产品。 
第三阶段(1994-至今):全面推行增值税。1994 年以前,我国增值税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重复征税,而且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应也不够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相符合。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规范化的增值税制度,为此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并建立了新的流转税制格局。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消费型增值税改革[4]。
(三)增值税转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从我国财政收入状况分析。目前,税收是我国政府获取必要资金的主要来源,税收在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在90%以上。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增长,已经显示出了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的态势。这个比例过高,将势必影响劳动者个人、集体和企业在初次分配中的所得,挫伤其投入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推行增值税改革不仅可以兼顾微观主体的发展需要,而且财政也完全有能力承担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成本[5,6] 。
2.从企业税负负担分析。一般情况下,增值税抵扣制度不同,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也有所不同,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积极性。相比较而言,消费型增值税投资越多,实际税收负担率越低,反则,税收负担率越高;按生产型增值税征税,由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少,使得这些企业所承受的税负要高。因此,从企业承担的税负来看,消费型增值税更能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7]。
3.从世界增值税发展形势分析。目前,实行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130 多个,而且绝大多数国家直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也有少数国家通过收入型增值税或生产型增值税模式后过渡到消费型增值税。这主要是由于消费型增值税能够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征税,从而减少了税收对市场机制的扭曲[8]。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已经具备了改革增值税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4.从投资效应分析。对于消费型增值税模式,企业投资越多,实际税收负担率越低,因此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模式后,企业投资环境会更加趋好,将增强企业进行投资的信息和能力,即具有刺激投资作用。这必将会加强经济的景气程度,而经济繁荣又会增加各项税费收入[9]。 
5.从增值税征管能力分析。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税收管理干部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税收人员素质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个社会税收征收系统已经基本健全,为增值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改革会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降低 
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角度来看,在生产型增值税中,购进固定资产时,由于购进增值税不能抵扣,就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导致资产价值增加。 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固定资产投资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取得的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额抵扣,不再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中,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原值降低,最终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整个资产价值降低。 
2.对负债部分而言应缴纳的增值税额降低 
从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角度来看, 在生产型增值税中,由于增值税不能抵扣,从而导致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明显增整个负债降低。 
增值税转型是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同时使企业保持一种稳健型的财务结构,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尽可能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充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对投资的刺激力度,也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大量增加,致使企业资产总额增大,如果企业以负债融资来支持投资的扩大,也会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固定资产投资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取得的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额抵扣,造成企业应交税费 _ 应缴纳的增值税额降低,从而造成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降低, 最终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 
(二)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增值税转型作为强大的政策推动力,能够直接减少企业的增值税支出,增加盈利水平,直接造成利润表中的利润增加。 原因是:增值税的转型,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再包含购进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导致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每期提取的折旧额降低,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降低,由于费用(或销售成本)降低,使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利润增加又会造成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但企业净收益和税后收益率是明显提高的。 因此,增值税转型不仅直接减轻了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而且对企业经营收益影响也是重大、直接和有效的,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企业就可以投资更优、更先进的机器设备,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尤其是企业机器设备投资额很大时,此收益的增加会更加突出和明显。 
(三)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设备购置当年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在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公司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不能抵扣,会计上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在现金流量表上体现为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在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企业将比在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少流出现金,相对来说就是公司现金流量在现有基础上的增加。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机器设备投资的当年,由于新增机器设备取得的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额抵扣,造成企业设备价值降低,计提折旧额减少,制造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最终导致产品销售成本降低,来提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时,由于少缴增值税,从而造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于增值税支付的大幅减少而有所上升,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果在一个会计年度中已全额抵扣完毕,那么以后各年的现金流量就不再受增值税转型的直接影响。 但是投资当年经营现金流量除了受增值税抵扣的影响而大幅度上升外,有可能由于新增设备性能的优化,效率提高,也会使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有所增加。 但当年投资固定资产对于现金支出的影响一般会高于新增固定资产,使净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有所增加。 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时,企业往往会进行筹资策划, 选择与企业相匹配的筹资战略来融资,因为融资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融资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利息以及相关费用的支付也会有所上升。 
(四)增值税转型后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1.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对企业投资最根本的和最显著的影响是刺激投资,加大投资的力度,除此之外还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等。 
(1)刺激固定资产投资,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模式生产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能抵扣,这形成了对固定资产交易的重复征税现象,加大了企业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多的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降低了企业的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受到影响,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使大量采购设备、固定资产投入很高的行业受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转型后由于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率一般为 17%,对企业来说,消费型增值税下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用资金相应减少了近 15%,有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刺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间接提高产品质,从而形成对经济的整体拉动效应。同时回报率较低,固定资产耗损越快的行业,其受增值税制度变化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越多。 
(2)对投资方式和决策标准的影响 这里的投资方式是指企业自建与并建。因为被并购企业原有的固定资产不能抵扣,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自建。就是企业决定投资与否的临界回报率,当项目回报率大于临界回报率时,企业做出投资决定,反之,放弃该项目。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后使企业做出投资决定所要求的边界回报率降低了,从而增加了可投资项目。 
2.企业筹资的影响 
筹资决策的关键是要在借款与权益资金之间做出选择。由于借款利息的固定不变(不因企业盈利的增加而增加,也不因企业盈利的减少而减少,在投资报酬率高于利率时,企业应该多借款,可以提高权益资金的报酬率;如果投资报酬率等于利率时,则筹资结构对权益资金的报酬率没有影响;如果投资报酬率小于利率时,则多借款反而会降低权益资金的报酬率。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的筹资结构中,可以适当增加借款的比重。 
3.企业收益及其分配的影响
(1)增值税制的变化,不仅使大量采购设备、固定资产投入很高的行业受益,也使那些重型设备制造行业受益,其受益程度取决于增值税变化对其下游行业的投资刺激力度。 
(2)增值税制的变化对国家税收的影响会在相当程度上被所得税的增加所抵扣。而且,增值税对 
固定资产投资的刺激力度越大,上游设备制造商的利润率越高,国家实际增加的财政负担就越小。 
(3)增值税制的变化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刺激,会增加全社会的价值创造。通过以上对增值税转型后给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带来得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会对企业财务产生良性影响,特别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有明显的“减负”作用。但由于行业性质的差异,“减负”效果也不尽相同。增值税转型的最大受益者将是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因为固定资产采购额越大的行业受惠越多,当年利润总额的影响就越大,固定资产耗损越快的行业,其受税制变化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越多。另一方面,转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商贸企业效果并不明显。
五、增值税转型应对措施
(一)增值税转型后建议政府的做法 
1.关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改革 
可以适当放宽一般纳税人界定标准,使更多的企业被纳入一般纳税人范围,同时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使两者的实际税负趋同;小规模纳税人外购固定资产的抵扣,可以借鉴改革试点八大行业中军品或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处理方案,即经过一定的程序报批后再予以抵扣。这样做可以缓解两类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虽然加大了报批程序的成本,但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把关”,可以减少由于小企业自身的不法操作而造成的骗税行为的发生;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规范其账务处理。 
2.适当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根据增值税的设计原理,所有商品和劳务都应列入其征税范围。生产型增值税与营业税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交叉地方,如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销售行为,由于在这些极易混淆的易出现偷税、漏税现象, 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同时也增加了税收的征管成本,故可以将一些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销售的行为,划为增值税征收范围,这样有利于简化税收程序,降低征管成本,同时也扩大了国家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适时开征一些新的税种。比如燃料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等,通过这些税种收入的增加弥补增值税收入的减少。
(二)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做法
1.筹划固定资产及设备投资、技术改造与更新 
新购进设备进项税可以抵扣,直接增加企业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少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少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抵扣后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减少折旧,增加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的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及设备投资进行筹划,如在煤炭企业筹建期间,正确区分与核算不动产及其附属设备、配套设施;在筹建与投入生产过渡期间,正确处理不动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和企业投入生产时间上的界定。 
2.采购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时机的选择 
当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一般来说,企业应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期购入。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在一定时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的现象,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抵扣的幅度。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做出财务预算。合理规划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期分批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3.采购设备必须选择供货商的纳税人身份,应尽量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在采购设备时,必须在不同纳税人身份的供货商之间做出抉择。供货商有两种纳税人身份,即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转型后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因此企业应从一般纳税人供货商处采购设备,能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企业购进设备,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才能享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政策。如果购进时不能分清固定资产用途的,也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待明确购进固定资产的用途后,再最终决定是否能够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 

参 考 文 献
[1]陆炜,杨震.中国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
[2] Clinton R Shiells,IMF Staff Papers,VAT design and energy trade:the case of Russia and Ukraine,Washington 2005 
[3] Maria Luisa Fernandez. The VAT applied in the Member States of European Union.the case of Spain[J].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of Business,Cambridge;Sep,2006
[4]王洪梅.增值税转型:投资指标变动模型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6
[5] Europe 2002 Summary Report,Web-based Survey on Electronic Public Services,April 2002 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 -on Benchmarking e—Government:A Global Perspective,2001 
[6]杨志安,增值税转型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辽宁大学学报,2005,9
[7]张毅明,张晓婷.增值税转型试点中的有关问题[J].税务研究,2005,8 
[8] 武玉清.增值税转型中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J].财会通讯,2005,4 
[9]杨春梅.我国增值税转型的预期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04,9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应收账款核算与管理浅析——以红.. 下一篇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