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3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与目的....................................................................... 3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5
二、财务报表分析.............................................................................................................5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5
(二)利润表分析........................................................................................................6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6
(四)与利润表相关的财务分析比率............................................................................6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与完善性建议...........................................................................9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9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完善建议.................................................................................10
内 容 摘 要
现代财务分析开始于19世纪后期,财务报表分析对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正确理解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存在,减少局限性的影响,在决策中扬长避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时至今日,财务报表分析已经成为企业众多相关利益主体进一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评价
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意义
财务知识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用符号、图画记录狩猎的收获。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简单的财务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所需,随着多年以来的更新与发展,现代的财务知识可以向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本文着重研究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与发展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概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与目的
1、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经济资料为依据,结合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企业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在漫长的发展变革中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内容。
2、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财务报表分析在今天的地位愈发重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大量新业务不断涌现,业务结构复杂化的程度大大加快了,财务信息也日益繁杂。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公众化的程度较之以前增加了,大量的社会公众成了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加之企业组织形式的更加复杂化要求更加准确合理的内部评价和决策机制,所以仅仅获得财务报告种的原始信息难以满足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决策和评价。具体可以分为:第一,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等提供依据;第二,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监管和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
财务分析是一项系统工作,它必须经过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才能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
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包括五步。第一:确立分析目标,明确分析内容;第二:收集分析资料;第三:确定分析基准;第四:选择分析方法;第五:做出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1)确立分析目标,明确分析内容
这是财务分析的起点,它觉定了后续分析内容和分析结论。根据财务信息的需求主体不同因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会不同。
(2)收集分析资料
确定好分析的目标和内容后,财务分析人员应当收集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并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只有在核实了数据的真实性后才能开始财务分析,否则得到的分析结论也是没有价值的。
(3)确定分析基准
财务分析的评价基准包括四类:经验基准、行业基准、历史基准、目标基准。不同的评价基准有不同的优缺点,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结合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选择分析方法
在现在财务分析中大量使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以强化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但是新方法的出现不一定意味着老方法要淘汰,相反,传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在实际分析中因为简便易行易于理解等原因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5)作出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在依据财务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分析评价基准,使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后,得到的结果作为决策的直接依据。分析结果应当综合客观,找出分析对象的优势和缺陷,提出对应的决策建议。
二 财务报表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在漫长的发展变革中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概述
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告中的第一张主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在某一日期的资产总金额和资产结构。
2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表中,资产按照流动性从强到弱列示。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这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资产总额抵减负债总额后的净额,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我国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二)利润表分析
1、利润表概述
利润表是用于反映企业在某一空间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和成本费用状况,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来源。它是一张动态的报表,说明了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盈亏原因。利润表是将利润表的三大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按“收入-费用=利润”的公式形式表现出来。
2、利润表分析方法
通过观察利润表, 借助相关财务比率,可以更好地透视企业的经营成果。对利润表进行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收入项目分析。公司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也可以将资源提供给他人使用,获取租金与利息等营业外收入。企业收入包括当期收讫的现金收入,以及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等赊销收入。收入的增加,则意味着公司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2)费用项目分析。费用是收入的扣除,费用的确认、扣除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盈利。其次,要对成本费用的结构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百分比,分析费用结构是否合理。同时对费用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看看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动趋势,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1、现金流量表概述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与流出的情况报表。现金流量表就是揭示了企业某一时期创造的现金数额,即现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里的现金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利用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报告期内与经营活动有关和无关的投资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也可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评估企业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从而有助于我们分析公司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进而把握公司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 现金流量的来源
现金流量来源可以分为以下5个方面:
(1)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公司为开展正常业务而引起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如商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等增加现金流入量,购买原材料、支付税款和人员工资增加现金流出量等等;
(2)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公司取得和处置证券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收支活动及结果,如变卖厂房取得现金收入,购入股票和债券等对外投资引起现金流出等;
(3)来自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指公司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所引起的现金收支活动及结果,如吸收股本、分配股利、发行债券、取得借款和归还借款等;
(4)特殊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非正常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如接受捐赠或捐赠他人,罚款等,需归并到相关类别中单独反映;
(5)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与筹资活动:这是一类对分析非常重要的信息,虽然这些活动并不会引起本期的现金收支,但对未来的现金流量会产生甚至极为重大的影响。
(四)与利润表相关的财务分析比率
1、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额÷营业收入×100% (毛利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一个企业的毛利率较高或者适中,通常认为这个商品的竞争能力比较强。也就是说毛利率高,这个商品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商品毛利率很低,甚至到了微利的程度,那么这个商品的获利能力就比较差,企业赚钱就比较困难。
2、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表明企业每销售100元商品,或每取得100元的营业收入,可以给企业带来多少净利润,这个指标还可以说明企业获利水平的高低,或者这个行业获利水平的高低。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产净利率指标所要说明的是企业每占用100元的资产可以净赚多少钱。资产净利率高,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差,当然效益好说明管理水平高,效益不好可能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资产净利率,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4、净值报酬率
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净值报酬率的基本内容是投资人每存放企业100元资产,可以给他带来多少回报,即回报率。净值报酬率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就高;这个比率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就低。
5、市盈率
市盈率=股票的市价÷每股盈余
市盈率指的是股票的现行价格是每股净利润的多少倍,是一个倍数关系,它所表明的是盈利因素是如何支撑股价的。也可以看作是1元的盈利可以支撑多少股价。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与完善建议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高度浓缩的会计信息载体,要理解其含义,必须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然而我国现行财务报表分析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
1、报表项目名实不符问题。计算和分析财务比率指标时,要注意财务报表中某些资产项目名实不符问题。按照国际惯例,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列入资产负债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而是“虚拟资产”。例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以及残次存货等,本质上是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因此,在计算涉及到资产项目的财务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时,如果总资产或流动资产中包含有“虚拟资产”,就会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从而影响评价的正确性。此外,用于计算速动比率的速动资产,是将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差额,被认为是变现能力迅速的资产,而实际情况并非尽然。显然速动资产中包括了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它们既不“速”也无变现能力。速动资产中的预付账款的变现速度甚至比存货还慢,因为它所要变成的原材料还只是存货的起点。计算分析速动比率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问题。
2、常用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这一比率值越高,表明流动资产超出流动负债的程度越高,即企业短期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但这种有效性是很有局限性的。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比如
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比如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预付费用,虽然从性质上来说将其视作一种流动资产,但事实上它并不具备变现支付的能力。再者,财务比率指标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有效性的局限。例如,很高的流动比率本身就意味着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低,资产闲置,收益低下,管理松懈;同时也说明企业经营观念的保守。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目前的短期融资能力。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性指标。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3)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本年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同时,在计算每股盈余时,普通股股数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的公司股票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不同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
(4)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期末净资产,期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与完善建议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所以财务报表的使用对象不单一。要理解其含义,必须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然而我国现行财务报表分析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
1、报表项目名实不符问题。计算和分析财务比率指标时,要注意财务报表中某些资产项目名实不符问题。按照国际惯例,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列入资产负债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而是“虚拟资产”。例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以及冷背残次存货等,本质上是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因此,在计算涉及到资产项目的财务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时,如果总资产或流动资产中包含有“虚拟资产”,就会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从而影响评价的正确性。此外,用于计算速动比率的速动资产,是将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差额,被认为是变现能力迅速的资产,而实际情况并非尽然。显然速动资产中包括了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它们既不“速”也无变现能力。速动资产中的预付账款的变现速度甚至比存货还慢,因为它所要变成的原材料还只是存货的起点。计算分析速动比率时必须考虑到这些问题。
2、常用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这一比率值越高,表明流动资产超出流动负债的程度越高,即企业短期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但这种有效性是很有局限性的。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比如
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比如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预付费用,虽然从性质上来说将其视作一种流动资产,但事实上它并不具备变现支付的能力。再者,财务比率指标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有效性的局限。例如,很高的流动比率本身就意味着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低,资产闲置,收益低下,管理松懈;同时也说明企业经营观念的保守。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目前的短期融资能力。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性指标。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3)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本年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同时,在计算每股盈余时,普通股股数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的公司股票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不同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
(4)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期末净资产,期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
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完善建议
1、加强对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运用。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吕兆德,《财务报表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5;
2、王庆成:,《 财务管理学》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6;
3、曾均、徐俊,《财务会计报告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程运木,《企业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
5、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