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监督方面应该体现什么样的职能?
2.内部控制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3.简述COSO框架。
4.就会计人员和企业领导而言,现今的会计造假哪个应该承当主要的责任,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1、答:会计监督是指对经济行为的监察和督促,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监督方面应该体现的职能:
(一)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运行遵守法律规定,即合规性。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2001年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企业占68%,有的虚赢实亏,有的虚亏实赢,有的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各类违纪问题金额达1000多亿元,上市公司中也出现了诸如琼民源、银广厦等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会计信息真实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近几年,我国企业制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值得警醒的是,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黑洞”不断显现。一方面,流失数额不断增大,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另一方面,国有资产还面临难监管、难查处的现实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对国有资产加强监管是当前迫在眉睫之举。
(三)防止偷税漏税 。国家税收作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杠杆,其作用发挥的十分有限。当前,在我国偷税漏税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原因有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公民价值观念不到位,会计监督不力等,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改变公民的价值观念是防止偷税漏税的重要措,同时加强会计监督也是防止偷税漏税的一个重要方面。 3.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严重,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2001年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企业占68%,有的虚赢实亏,有的虚亏实赢,有的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各类违纪问题金额达1000多亿元,上市公司中也出现了诸如琼民源、银广厦等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会计信息真实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2、答: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解决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原则、目标、要点的要求,企业应建立起本单位的完备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1.会计核算制度:(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2.财务管理制度:(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 1费用报销管理办法;2.成本核算办法;3.成本计划管理办法;4.成本控制管理办法;5.成本分析管理办法;6.成本费用考核管理办法。
3、答: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三维的。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一维)是合理确保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法律遵循。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控五个元素(第二维)构成,五个元素间相辅相成,联系紧密,且必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一)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工作能力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正直守德的价值取向、对员工胜任能力的关注、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公司组织结构、职权和职责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二)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价,以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法。评价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价就是分析和识别威胁所定目标实现的风险。经济、法律及管理的环境等内外部因素不断变化,企业主动地发现和处理由于情况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三)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是管理层识别和评估风险后,对控制这些风险所实行的针对性措施。政策通常回答必须做什么事情,而程序则回答具体应该怎样做的问题。控制活动包括授权审批、核对、关键绩效指标、资产安全控制及职责分离等各种类型。企业控制活动又可以分为人工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两大类。控制活动是各控制要素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因此企业控制活动的设计必须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此外,控制活动应尽可能用书面方式予以规定和沟通。
(四)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内部控制的全过程都需要高质量的信息以及顺畅的沟通。高质量信息具有内容相关、正确、提供及时以及便于获取等特征。在现代企业中,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正是为了提高信息质量。同时,高质量的信息还应能够以适当的形式及时、准确地沟通至信息需求者。企业不仅应当致力于提升内部沟通的有效性,以便控制责任人能够履行其职责,还应关注与企业外部的沟通问题。外部沟通(如客户、供应商、审计师等)有助于管理层建立企业目标,向外传递企业理念和工作标准,并从外部了解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
(五)监控(Monitoring)内部控制系统需要监控。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这一活动由持续监督、个别评价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持续监督活动在营运过程中发生,它包括例行的管理和监督活动,以及其他员工为履行其职务所采取的行动。尽管持续监督程序可以有效地评价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有时需要组织例外评价(即个别评价)以直接监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种做法更可评价持续性监督程序。评价的范围和频率,视风险的大小及控制的重要性而定。
4、答:会计造假直接侵犯了国家和有关方的 利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但会计造假一般体现在企业或单位的财务活动中,除了单位要承担经济责任以外,谁来为这个行为承担法律责任那?以往对这个问题很不明确,1999年10月31日公布的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会计责任主体,其目的就是要理顺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于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应负的责任,更加明确了责任人。一旦事发,单位负责人难辞其咎,再也不能以"不懂业务""不了解情况"等借口来推卸或减轻罪责。
单位负责人就是本单位的"一把手"和最高负责人,统管本单位所有的工作,包括会计工作,当然应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负责。从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之间对于本单位会计工作的职责划分看,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执行者和被管理者。被管理者直接对管理者负责,管理者直接对社会负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二者的关系和责任不能颠倒。至于单位负责人如何履行这一职责,可以按照内部管理需要,将其对会计工作的责任在有关人员之间进行适当分解,以在单位内部形成层层制约的会计责任体系。
从目前市场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看,财会人员只是一个被聘用、被领导、被胁从者的角色。-般来讲,会计人员不会主动造假。现在有"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民谚,一些单位主要领导为追逐政治或经济上的私利,指使或强迫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些政府官员为完成经济指标,强令下面虚报瞄报。琼民源案就是单位负责人指使本单位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典型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单位会计人员是不能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会计工作负责的。而只能由单位负责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