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中小企业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战略研究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6 09:24:39
文档分类: 工商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中小企业战略研究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5305
目 录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动因
二、中小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对策
内 容 摘 要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经济更加全球化,企业经营和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大企业需要制定战略,那么中小企业需不需要制定战略?能不能制定战略呢?我认为:中小企业不仅需要制定战略,而且能够制定战略,并且比大企业更需要战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斌曾说:“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5.9年,北京中关村的不少企业的寿命甚至只有2.9年,目前我国每年都有35%左右的中小企业面临关门倒闭。”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抵抗风险的能力差。中小企业就像牙牙学语的孩子,体质弱,走不稳,经不起风浪。能够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可能只是更多的考虑了两个字—战略。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动因
1、劳动力成本上涨,招工难度加大。
2、融资难。
3、税费负担重。
4、外部环境压力。
 二、中小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1、从多元化战略走向利基战略。
2、从低成本战略走向差异化战略。
3、从单纯型竞争走向协作型竞争。
 
 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对策
1、有效克服战略转型中的组织惯性。
2、高度重视转型升级中的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战略研究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经济更加全球化,企业经营和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大企业需要制定战略,那么中小企业需不需要制定战略?能不能制定战略呢?我认为:中小企业不仅需要制定战略,而且能够制定战略,并且比大企业更需要战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斌曾说:“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是5.9年,北京中关村的不少企业的寿命甚至只有2.9年,目前我国每年都有35%左右的中小企业面临关门倒闭。”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抵抗风险的能力差。中小企业就像牙牙学语的孩子,体质弱,走不稳,经不起风浪,能够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可能只是更多的考虑两个字—战略。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日本发表的《1998年中小企业白皮书》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的地位进行了比较。根据白皮书,美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全国就业人数的53%,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英国分别是99.8%、59%、56.3%;德国分别是99.6%、57%、50%;法国分别是99.8%、66%、62%;意大利分别是99.9%、80%、76.2%;日本分别是99.1%、78%、51.3%。纵观上述资料,不难看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民经济的真正支柱是中小企业。在中国可以说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30年。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如下突出特征:数量多、比重大、从业人员多、产值大、税收贡献大(张文松,2002)。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用工融资难、税费负担重、发展环境差等多重挑战,迫切需要战略转型以获得持续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动因
 1、劳动力成本上涨,招工难度加大。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用工难的问题。《阿里巴巴2010年中小企业生存状态报告》显示,全国超过两成中小企业用工短缺。近几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利润空间的缩小。劳动力成本上升则是源于“用工荒”,而“用工荒”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供给结构中第二代农民工比重增加。近几年我国出现了较快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造成青壮年劳动力比例降低,农村后备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
(2)、作用于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利益所形成的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弱化。在国家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中,内地地区经济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东南沿海在劳工薪金方面的比较优势开始丧失,对劳动力的吸引力随之减弱。随着东南沿海产业梯度向内地转移,大量的劳动力也在区域之间平衡流动。
(3)、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农民“由农转非”,各地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创业,也留住了部分劳动力。春节后企业出现招工困难的现象,在今年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媒体报道,我市很多企业也出现招工难的问题,“普工”尤其难招。招工难,凸显了我市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招工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企业提供不了较高的薪酬是原因之一。而对于劳动密集型和加工出口贸易、对外依存度高的企业来说,对劳动力价格又极为敏感,涨薪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运作。“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在产业链中,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两端--研发和市场。中间环节的代工生产制造,赚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我国人口结构逐渐改变,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的时代将要过去,这也是招工难的一个原因。一边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涨薪无望,甚至务农收益也比进城务工收益要高。另一边是劳动力供给减少的现实,以及劳动力涨薪的刚性需求。招工难,实际是一种必然。如果企业一直处于制造业的低端,就算各方如何努力帮助招工,也难以摆脱招工难的困境。战略转型升级才是摆脱企业招工难的长久之计。
 2、融资难。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设计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的,因此上市融资门槛高。对于诸多中小企业而言,融资困难是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央行“银根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中小企业体制内融资机会减少。继去年11月末后,央行近日宣布三年来第二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改善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意图。“管道不通,池子里有再多的水,也流不到末梢”,这就阐明了金融资源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配置,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当前占据大量信贷资源国有大型专业银行按成本效益原则,存在面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的偏好,而不愿意放贷给中小企业。这种“三大”倾向的形成源于银行现行的问责激励机制。银行在贷款时之所以厚此薄彼,在于与中小企业贷款出了问题,变成坏账,可能要追究责任。而作为国有大企业的大项目贷款,即使发生了不良,变成坏账,相对来讲,不会追究更多管理层责任。目前,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建立起专门面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空白。
 3、税费负担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9.4% 的民营企业家认为目前民营企业的税负较重。另据初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项目分有69个大类,子项目上千。中国是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实行税率无差别性收费制度,从表面上看做到了公正公平,实际上中小型企业的税率相对偏高。我国现行增值税制把纳税人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民营企业大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范畴。其中工业企业征收税率为6%,商业企业为4%,表面看,比一般纳税人法定税率的17%、13%低很多,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实际上,其税负远远高于一般纳税人。尽管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型企业在税率上的优惠政策扶持,但这一优惠税率仍偏高。这是因为:第一、外资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的其他扶持性优惠待遇多,而中小企业优惠少。第二、由于民营企业税前扣除项目少和经济效益低,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更显得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
 4、外部环境压力。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法律等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和部门存在着仇富、妒富现象,对中小企业经济和企业家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提供必要的服务。
 
 二、中小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企业成长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过程;二是企业素质由低到高的过程。所谓战略转型,是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和素质提升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结合自身的资源、规模和能力,将企业的经营战略由某种类型调整为另一种战略类型。
 1、从多元化战略走向利基战略。多元化战略是企业最高层为企业制定的多项业务组合战略,是企业为涉足不同行业环境中的各项业务制定的发展规划,中小企业在资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能盲目追求范围经济,多元化战略不适合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着国际跨国大公司和国内大公司的双重夹击。凭借自己现有的规模和资源,是不可能与他们展开正面竞争和对抗的。他们只有利用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制定正确的战略,才能在市场的夹缝中求得生存,谋得发展,这正是利基战略的核心所在。任何市场总会存在一些大企业的触角延伸不到的经营缝隙,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组织结构单一、规模小、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选择一个很小的产品和服务领域,集中力量,向这些空隙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成为该领域中的佼佼者。同时建立壁垒,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优势地位,并获得高于本行业的平均利润。
 2、从低成本战略走向差异化战略。低成本竞争战略获利空间小、容易被模仿,在缺乏创新的条件下,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难以持久。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会有大量忠诚的客户。如果实现的溢价超出了为使产品独特而追加的成本,则差异化就会带来更高的效益,能够创造并培育独特的细分市场,提升顾客忠诚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这是根据中小企业经营范围狭窄、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可以取得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或设计出新结构、新规格、新式样的产品,或具有独特技艺或配方的老字号大小产品,或由于提供特殊的销售服务而具有一定的信誉等等。这些都可以使中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而以独特的优势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3、从单纯型竞争走向协作型竞争。美国麦肯锡公司的咨询专家乔尔•厄恩斯特认为:“对多数全球性企业来说,完全损人利已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驱动一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竞争,驱动供应商之间、经销商之间在业务各方面不断竞争的传统力量,已不可能再确保赢家在这场达尔文式游戏中拥有最低成本、最佳产品或服务,以及最高利润。” 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靠自身发展或靠收购、兼并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是时间、资金、人力等资源不允许的。协作是未来的价值,联营是未来的结构。中小企业之间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通过各种协议结成战略联盟,由竞争走向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利用资源和技术力量,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开发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一战略可谓中小企业联合竞争战略。采用这一战略,一定数量实力弱小、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通过业务集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孤军作战,回避和减少经营风险,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对策
 1、有效克服战略转型中的组织惯性。制约企业战略转型的组织惯性来自多方面:一是组织结构。伴随着企业成长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系统和操作流程会越来越具有刚性,变得难以调整。二是已有的管理风格及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也会成为一种惯性力量,使职工抵制、扭曲一些有利于战略转型的信息,造成职工对战略转型犹豫不决及转换动力转移。三是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实际上是使企业的员工遵循已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员工今天的行动。大量的企业失败的案例表明:企业战略转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组织惯性。当战略转型成为必要时,企业必须努力克服组织惯性。
 2、高度重视转型升级中的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企业如果不主动积极地去进行技术创新就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这对于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突出。中小企业为创造差异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战略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从长远来看,任何一个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打破陈规有所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不断的支援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奇缺,职工技术素质不高,根本无力展开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设备创新,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因此积聚人才、大力育才、合理用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利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创新系统包括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刨新、市场刨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中小企业既是新技术的研发者又是新市场的开拓者,也是新制度的建立者。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得以占据市场领导地位和拥有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对独有技术的研发和专利保护,使得竞争对手很难超越在该领域内的技术优势,从而获得企业的成长和繁荣。

参 考 文 献:
1、张文松,李曙光。论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煤炭经济研究,2002(1)
2、辜胜阻,杨威. “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思考,江海学刊,2011.5
3、王丽,差异化战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首选战略,经济研究参考,2007(35)。
4、周发明,论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战略转型,经济纵横,2006(9)。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试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 下一篇质量管理与企业再造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