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中小型企业管理

中小型企业管理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6 09:23:53
文档分类: 工商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中小型企业管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4281
目 录
目录-----------------------------------------------------------第1页 
内容摘要-------------------------------------------------------第2页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其瓶颈-----------------------------第3-4页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的出路及其趋势-------------------------------第5页
三、中小型企业的战略管理-------------------------------------第5-6页
四、总结-------------------------------------------------------第7页
参考文献-------------------------------------------------------第8页
内 容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演变,我国经济呈现勃勃生机,其中中小企业扮演着极其重要、极其活跃的角色。然而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却十分令人担心,其生命周期极其短暂,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粗放、不规范,因此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型企业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新以济革命的深入,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名国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界人士都把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演变,由于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等等原因,今年来涌现了大批的中小型企业,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简直难以算计。在我国经济构成中,中小型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占全部企业数的99%,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怎样区分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呢?以工业企业为例,中型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万元以上4亿元一下。小型企业职工人数300人,销售额3000万元,资产总额为4000万元以下。因此,在管理决定成败的今天,探寻中小型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从而让中小型企业安全、快捷地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便显得尤其有意义,但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来实施管理,从而创建科学、高效的管理组织呢?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其瓶颈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现状分为四种:一是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二是有管理,但表现形式较为粗放;三是有管理,但不是自己企业自然发展的,而是照抄照搬。四是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1、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即企业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全靠命令和指挥行事。这在刚刚建立或建立不久的私营家族式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种企业里,没有组织架构,没有明确分工,往往一个员工要身兼多种职务,人治的成分贯穿其中,企业的管理全靠亲情关系的自觉性来维持,命令或指挥充斥企业管理全过程,通常有一个核心的领导人物来掌管着企业的上上下下,掌控着企业的发展命脉,一旦这个精神支柱倒塌,企业便面临多种危机,由于这种管理完全靠亲情来驾驭企业,因此,具有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桔北枳,只是东施效颦而已。这一点,在许多中国企业推行IS0900O标准时便暴露的非常明显。
 2、有管理但较粗放。这在刚刚渡过生存危险期的中小型企业里占据多数,这种企业处在发展的不规范期,是典型的企业转型过程的产物。这类企业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有管理体系,有组织架构,有规章制度,但却没有执行。在这种企业里,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往往同为一个部门,这样做的结果是,制度与管理流于形式,严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纠而不彻底等等现象。在这种企业里,一些领导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使管理制度失去效力,或免于处罚,或立等受奖,完全不按“章法”办事,人治凌驾于“法”治,使企业上上下下,无章可循,只能靠看领导的脸色或猜领导的心思行事,最终往往使企业倍受蒙蔽,人人敢怒不敢言,直到企业四面楚歌,企业领导才能幡然醒悟。
 3、有管理,但却严重超前,管理形式与企业实际运作状况不配套、不协调。这在一些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中小企业里较为常见。这类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急于向规范型、管理型的大企业过渡,由于“激进”或“急于求成”,往往会通过借助外界力量或从同类大品牌企业里采取“挖”或“拿来”的形式,“照抄照搬”一些大企业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并往往“生吞活咽”,也不管自己能不能消化,这种盲目引进的结果是,抛弃了自己好的传统与管理模式,而生搬硬套地给自己穿上“过于肥大”的管理“外套”,使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这些太过于规范和超前的管理模式相脱钩,给企业带来不适症,以致管理内容超脱于企业实际,并往往较难发挥效用,最终使企业的管理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
4、 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许多中国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阶。已经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不仅仅是做大,而是图强;我们需要的是长期发展,不是短期效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解析)。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的出路及其趋势
 中小型企业要想真正地规范起来,从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管理模块与企业实际要配套、协调,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掌握两个工具:即学习和创新,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企业拥有了以上的方法,其管理才能持续有力,才能蓬勃发展,才能走上规范之路。
坚持配套、协调原则:所谓管理,就是企业通过组织活动把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计划、执行、检核与修正的一系列的行为过程,也即我们经常所说的PDCA管理流程循环。这个管理流程在中小型企业同样适用。只不过中小型企业在选用管理模式时,要坚持配套、协调原则。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职能部门,又要避免人浮于事,虚岗过多等现象,在充分考虑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尽量体现人尽其用,物尽其才。
三、中小型企业的战略管理
(一)从“人情化”管理到“人性化”管理转变
所谓“人情化”管理,就是老板特别注重与员工培养“感情”,他们或者靠与员工掏心窝子拉近距离,或者画大饼让员工产生短暂的激情,要么就是额外给些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这样的做法,有用有效但有限,久而久之,员工就会觉得老板淡如白开水。人变化最快的也是最靠不住的就是“情”,过分讲情的人也必然为情所累。作为公司的最高统治者,老板必须“不爱”自己的员工,因为无爱才能使管理更有效。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管理的时候要洞察人心人性,要符合人心人性。也就是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利益为本,以利益为本就要尊重自私。 (二)确定性管理与艺术性管理的对接
确定性管理,就是在人、财、物的使用上,要做到三定,即:定性、定度、定时。不能确定的管理,等于没有管理。三定,就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在什么时间内完成,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任何一件小事,全公司都知道这件事应该归谁管。甚至管的是否到位,每个人都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这样,管理脉络就会清晰,管理程序就会简单,工作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用制度是成功管理。
成功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人性”的制度,这套制度必须是“铁的”和“活的”。所谓铁的,就是不能变;所谓活的,就是要“能动地参与”。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执行前的“民主议事”制度,(二)执行中的“调度听证”制度,(三)执行后的“问责赏罚”制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环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当前中小企业出现的融资渠道不畅问题,应该着手拓宽其融资渠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发行优先股加强直接融资,保证资金需要。第二、向国家申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三、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内部资本的改造,进行内部股份的分配进行融资。
(五)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管理。
要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将资金管理视为核心理念。一方面要提供资金使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对资金使用进行控制和分析。其次,要谨慎核定资金需要量,对资金各环节进行审核。最后,要摸索多样化的监督方式,在企业建立投资论证程序,实行资金回收责任制,建立存货资金控制制度等都是加强监督的好办法。
(六)多方面提高中小企业信用。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应从多方面着手,第一、法律方面。第二、政治方面。第三、社会文化方面。通过政府、企业、全社会人员的同理配合与努力,中小企业才能真正受益,市场经济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七)完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要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从重视“物力资本”的投资转向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树立竞争开放的人才观。不断为企业引进新鲜血液。其次,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再者,通过加强内部交流、提高岗位转移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合理的人才使用开发。最后,要本着效率优先,绩效挂钩,拉开距离,充分激励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薪酬分配体系,并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体系。
(八)优化管理模式,提高执行力。
中小企业应改变“家族式”的管理理念,吸收引进大企业中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大胆吸收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加强管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执行力的提高,涵盖了管理的基本的要素,包括: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管理、计划管理、激励与目标管理、团队管理等等。
四、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加强内部和外部管理,是中小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应该时刻考虑的。只有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方能使得企业在不断的竞争中取胜。

参 考 文 献
[1]、景不干,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中州煤炭,2007(02)
[2]、汉斯.克里斯蒂安·波弗尔,《中小企业管理》,北京出版社,2009年03月
[3]、高海晨,《企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詹姆斯.C.科林斯,《中小企业管理概念与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林汉川 邱红,《中小企业管理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质量管理与企业再造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