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二、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度
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四、构建员工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环境
内 容 摘 要
根据中小型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竞争的位置,提出中小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企业管理的经营理验、执行力度、信息化建设和构建和谐发展前景等相应的问题。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针对中小型企业相关特点,我根据自身的经历,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管理
【摘要】根据中小型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竞争的位置,提出中小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企业管理的经营理验、执行力度、信息化建设和构建和谐发展前景等相应的问题。
【关键词】经营理念;执行力度;信息化;和谐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在2010年4月8日在“聚成引进战略投资新闻发布会暨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研讨会”上透露:2010年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左右,但平均寿命仅2.9岁。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具有如下特点,大部分中小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科研创新能力弱、开拓市场手段欠缺、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其显著特点可以归结为规模小、业务小、市场小、员工少、资金少、客户少。为什么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9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针对中小型企业相关特点,我根据自身的经历,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中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企业自身员工少、管理人员寥寥无几。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思想,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人员道德、素质、能力,将左右企业的发展。俗话说“兵强强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我们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修养,不断提高个人各方面能力,如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要有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吃苦来老的精神,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快速、准确的决策能力。企业经营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建立、对待客户的态度等这些全部是管理人员一言堂。管理人员不仅对企业内部进行日和管理,而且对于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进行沟通和协调。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命期限。我们知道,任何强大的企业,他们都走过了创业、发展的道路,经历了艰辛发展历程,体会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无情,尝尽了失败的痛苦。由于他们企业管理人员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失败和成功之间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使得企业有成功业绩。
二、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度
企业执行制度化管理的目的,根本在于实施行政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以使达到制度化管理。为了使企业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变成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我觉得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多年的制度化管理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加强执行力而言,我的体会如下: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于一下几点,第一,组织目标设定要明晰,某一项目的实施应当有可量化的目标。只有战略明确,才能好的确保执行过程方向正确。第二,因岗设人,每一名员工都有各自的特长,让正确的的人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才能人尽其用,按质按量完成工作。第三,任务下达后,注重执行过程的信息反馈和工作指导,适时纠正错误的或者不利的行为。第四,管理制度建立要符合实际情况,不同岗位管理制度要有重点和差异。如开发设计部门的员工,主要注重项目的质量和期限,上下班时间不必很在意,而行政部门的员工注重上下班的时间规定。
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分类指导,择优扶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小企业不断在思考,如何低成本经营,如何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而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是降低经营成本比率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被广泛认为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通过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信息化系统是能够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差异化经营和成本控制的。内外夹击之下,能否使供应链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则成为国内中小商业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命门。国内中小商业企业要得以生存和发展,最为核心的能力是对市场和经营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正确的决策能力。而要实现这两点,必须要有一个能快速配置、快速实施、快速应用、快速见效的强大的供应链应用平台,将中小商业企业的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或低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提升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式。
四、构建员工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环境
“三流企业靠厂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企业文化建设尤显迫切。一个民族没有深厚文化底蕴或者丧失传统的文化基因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急功近利,人心不古的倾向,当一个民族缺乏自我意识,丧失判断力的时候,必定走向衰败。一个企业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凝聚人心的文化氛围,注定将会面临执行不力,组织散漫,人才流失的窘境,在竞争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商海,失去市场,失去企业赖以生存的客户。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寻找一个着力点。为此,我们提出了把“共创五感”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主要内容,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责任感”体现为企业和员工履行各自义务的一种价值取向。责任感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表里如一。襟怀坦荡,为经济发展甘做奉献。责任感使员工对待工作的任务,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反应的是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坚持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鼓励全体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让成长感看得见、摸得着。“归属感”源于企业“家”的环境氛围。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将对企业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十分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通过即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鼓励员工追求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自豪感”表现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源泉。我们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而自豪,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的宏伟愿景而自豪。
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远非三年五年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并把“让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并自觉自愿遵从”作为最终的检验标准,从而以企业文化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总结、探索的过程,虽然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相当脆弱,但在经营的项目、产品上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转向。因此,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经营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完善自己,企业最终能够健康发展。细微之处决定成功,在中小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各个方面都要仔细,根据企业所处的实际环境,实行科学、先进、信息化、和谐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