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言……………………………………………………..……….3
现有自然资源与企业发展关系……………………………4
二、企业对自然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4
(一)企业对自然资源开发存在扭曲…………………………..5
1、管理者执行力缺失 ……………………………………..5
2、企业员工意识不强……………………………………6
(二)管理制度存在执行力缺失 ……………………………..7
(三)存在执行力文化缺失……………………………………7
三、解决企业对自然资源开发问题的基本思路…………………..8
(一)校正执行力的扭曲…………………………………..8
1.率先垂范…………………………………………………8
2.充分利用对自然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8
3.注重落实、注重执行……………………………………9
4.解决对自然资源浪扭曲……………………………...10
(二)确保循环利用……………………………….10
(三)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1
四、结语…………………………………………………………….12
参考文献…………………………………………………………….12
内 容 摘 要
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的经济危机使公众产生了对独立第三方来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的需求。在此之下,1933年《公司法》的施行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聘请一家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他进行年度审计。而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产生更多的是国家的一种政策行为而非市场自身产生,自然而然的相配套的也是在国家强制要求下,中国的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才聘请作为中介机构的CPA对报表进行审计。中西方证券市场的起源的不同带来了CPA的起源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在业务、服务对象、服务质量及收费等等均存在明显的不同...
【关键词】自然资源开发管理 资源危机 政策 管理效率 作用 管理利用措施 扭曲 正文
一、现有自然资源与企业发展关系
山区占云南省土地总面积的94%,一直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广大山区也从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许多山区针对当地由于过去交通闭塞、开发程度低所留下的相对保护较好的自然资源,相继提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开发战略。然而,由于山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极易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陷入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当前要发展山区经济就要合理的开发管理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对自然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自然资源产品可由人工合成品代替,但几乎所有替代品的原材料仍来自于自然资源或其衍生物,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然资源。同时,也有一些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水平下是完全不能由人工产品替代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恶化。由于企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资金短缺,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又不够健全,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比较严重,因此,资源节约潜力很大。节约不仅有利于资源保护,又比开发节省投资,周期短而见效快,应作为资源持续利用中期的重点。资源开发投资大、周期长、成本高,应作为中长期的发展重点。当然,开源与节流是互为依存的,开源是节流的前提,节流是开源的继续,要根据不同资源、不同条件确定其侧重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讲究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各项活动将丧失动力,企业经济的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还应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如果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必将损害资源与环境,破环生态,而恶劣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会抑制经济发展。任何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和环境基础的支撑,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与环境的日益恶化,这种支撑会变得越来越薄弱和有限。因此,企业经济越是高速发展,越要加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以获得长期持久的支持能力,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三、解决企业对自然资源开发问题的基本思路
在生产过程中可再生资源在被开发利用后虽然能够自我再生、恢复或净化,但是其再生、恢复或净化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乃至人为因素的制约。为使这类资源永续利用,对其开发利用的规模、速度等就应合理规范,不能让开发利用的规模、速度等超过其再生、恢复或净化能力。其主要利用方法和途径是: 第一、最优利用。即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最优效益。自然资源的物理与化学属性不同,往往一物可以多用,应根据其各自特征,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优化自然资源的利用。 第二、适度开发。保证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自然规律,维持其再生能力,保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使之得以永续利用。 第三、合理结构,实现整体功能效益。任何自然资源都是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各类自然资源不仅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还有系统整体的功能。这就决定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仅应追求资源种类的合理利用,还应按照资源种类及其数量的合理组合和科学比例,根据资源整体功能安排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整体功能效益。
对不可再生资源犹如一个初始量给定且只能流出不能流入的水池,随着社会的不断利用,其储量会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枯渴。因而对这类资源只能本着节约、限制与综合利用的原则。其主要利用方式和途径是: 第一、综合利用。对于共生和伴生的不可再生资源,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采选和冶炼,尽可能全部提取各种资源。 第二,最优利用。利用应充分考虑经济技术条件、资源储量和开采能力,并以充分发挥资源效益为中心,搞好资源种类和等级替代,做到节约利用、有效利用,充分实现资源价值。 第三,回收利用。剩余资源如残余、零散物等及利用后的废料如废渣、废气等必须回收,使资源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延长其为社会服务的年限。 第四、增加开发。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勘探水平和能力。增大技术贡献率,扩大开采能力,提高采选、冶炼技术构成,尽可能延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寿命”。 总之,各类自然资源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综合体,人类活动对其中一种资源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几种资源,如破坏了森林、草地就会影响径流,冲刷土地,影响对气候的调节,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而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归纳为:一是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二是重开发,轻治理(或不治理);三是再生资源流失率高。人口和资源是一对矛盾,只有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缓和企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看出自然资源总的态势是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够合理,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相对紧缺,而且浪费严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资源需求量大,如何从资源上保证我国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其总战略应是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经济体系,高度重视节约资源,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经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建立以草地、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缓解资源不足基本对策为: 1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改造,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2强化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 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机制,强化资源的有效补偿机制。3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导向 引导企业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4强化企业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责任 企业的生态责任是企业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它是企业责任的一种延伸。企业的生态责任特别的源自企业在处理开发与自然关系时的权力垄断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担任更大的责任。
四、结语
在任何经济社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依赖知识和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其更有效的支持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资源与环境问题将不再困扰人类,最终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钰敏等:自然资源价值的深入研究.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安晓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赵秉栋:论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刘冶兰: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再认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5]马传栋: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生态经济。 [6]谢钰敏、魏晓平、付兴方:资源经济自然资源价值的深入研究.理论探索。[7]杨艳琳:自然资源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角度的解释及其意义.经济评论。 [8]潘艳: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及面临的严峻问题.决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