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肇庆市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三、中小企业融资形势和政策变化
四、小企业融资前景分析
内 容 摘 要
在中国,银行信贷资源高度集中于大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一道难题。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担保制度不健全,征信系统覆盖面远不能满足银行使用的要求,导致银行筛选和甄别客户的难度加大,从而出现对中小企业畏贷的局面,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为此,中国政府有必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有效、安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担保制度和征信系统,令各大银行可以最大限度将新增贷款规模真正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透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肇庆地区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报告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快转型,完善机制,创新产品,拓展渠道,控制风险,全面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富民之本,是就业主渠道,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在我国,银行信贷资源高度集中于大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一道难题。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担保制度不健全,征信系统覆盖面远不能满足银行使用的要求,导致银行筛选和甄别客户的难度加大,从而出现对中小企业畏贷的局面,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饱受经济寒冬之苦后,目前又因为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内外交困,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信贷和银根,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三缺”(缺电、缺人、缺资金)和“四升”(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造成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迅速恶化,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中小企业的亏损面不断扩大,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资金外逃、大批工厂倒闭、关停,企业资金链断裂等情况,浙江温州地区更是出现了由于民间高利贷资金断裂导致知名企业家无法偿还巨额民间债务,选择跑路逃债,在当地引发金融动荡,危及金融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等重大事件。
本文认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既是发展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从研究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角度出发,笔者选择了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中等城市肇庆市作为调查对象,在2011年6月至11月间,通过走访政府、银行相关部门以及深入重点企业,并查询媒体报道、搜索互联网信息、查阅各种资料,对肇庆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深度调查分析。
一、肇庆市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肇庆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态势。2009年,肇庆市工商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9449户,比上年增长11.1%,注册资金143.35亿元,增长15.54%;个体工商户10.34万户,增长10.85%,注册资金18.20亿元,增长11.66%。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510.6亿元,增长28.5%,比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19.15亿元,增长29.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2.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3.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额4.16亿美元,增长29.4%。
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肇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效战略之一。近年来,肇庆市已形成了电子通讯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金属加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学制品、水泥、汽车零部件等一批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基地有高要市的金淘工业产业集聚基地、金盛五金产业集聚基地等。
与此同时,肇庆民营企业行业结构趋向多样化,并呈现特色产业基地化态势发展。其中,高要的小五金和压铸,德庆的林产化工、怀集的铁矿、封开的水泥、鼎湖的陶瓷、广宁的造纸、四会的玉器等已在国内外小有名气,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据悉,全市目前共有305家拥有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占全市出口企业总数75.7%,2009年出口额达4亿多美元。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1、历史背景:过去,四大国有银行在信贷发展史上都经历了巨大不良贷款的深刻历史教训,其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高居不下,使各大银行在一段时期实行“抓大放小”政策,对小企业贷款避之则吉。改革开放三十年,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但是,由于政策及企业自身的原因,一直以来,融资难是困扰小企业在发展路上的巨大障碍。在广东珠三角九市当中,肇庆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民间经济资本不活跃,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更大,贷款难、融资门槛高一直是小企业主们向政府申诉的首要问题。
2、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共6万多家小企业关停和倒闭。据调查分析,小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有五方面:(1)首先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对出口制造业影响巨大;(2)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人口红利变薄、劳动力成本上升;(3)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出口减少;(4)两税合一使外商投资企业税率普遍上升10%左右;(5)受美债和欧债危机以及世界性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国际经济不景气等。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外部环境转坏时首当其冲,影响较大,银行一向采取回避政策。
3、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信贷面临多种风险:(一)市场风险。目前,小企业规模相对不大,生产工艺先进性不强,产品知名度低、依附性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主导市场的能力较弱,这些因素无疑会导致信贷的市场风险;(二)经营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不规范,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能力不高,自身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足,发生经营风险特征较明显。中国的小企业往往充斥着糟糕的财务报表和复杂的人事关系,但小企业老板又往往拥有着不错的个人收入表现以及漂亮的隐性收入。在大多数国内银行看来,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家族式经营、关联交易不透明的情况,与这些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必须特别小心。比如,有的企业注册时为了将来贷款方便些,想办法把资本金搞大,更多小企业主为了少交税,习惯于虚报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还有一些经营不错的企业却因为应收账款或库存过大而陷入困境。(三)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企业诚信度不高,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商业银行很难全面了解、识别和判断其真实情况。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处于发展初期的小企业,在与银行的接触过程中,往往不愿意将企业的真实信息和盘托出。有的甚至有4本账,给出政府、税务局、银行和自已看的各一本。这样一来,银企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诱发两种风险:一是银行因为害怕贷给不具备履约能力的企业而产生惧贷心理,二是有履约能力的企业故意毁约。(四)小企业客户政策性风险大。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环保、节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进出口优惠政策的变化,将会给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五)担保条件不合格也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常见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二是因为抵押担保程序繁琐,费用较高,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三是大多小企业因难以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方式,不得不寻求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因为目前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资金补偿机制,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要求,担保公司未必能够承担担保责任。
4、银行方面的原因:(1)对于各大银行来说,把贷款放给相对风险可控、业务量大、综合收益高的大型国企是以往的一贯做法。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在现行的银行贷款体制下,银行花费的成本和代价是相当高的,所以在人力和费用等各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小企业贷款设定较高的准入门槛。(2)银行金融产品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具有“短、频、快”的特点,过去银行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票据等较为单一的银行产品,远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三、中小企业融资形势和政策变化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经营状况,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政府、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社会中介各方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
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加大政策、资金帮扶力度。各级政府和人民银行、银监会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各大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并先后出台各种信贷政策和措施以及创新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从2005年起,肇庆市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及银监会多次举办银行产品推介会和银企合作洽谈会,希望籍此推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
去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过热及物价上涨过快,国家采取连续多次加息和严控信贷规模等政策调控经济增长速度。现在看来,国家宏调政策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抽紧银根和抬高资金成本,增加了经济下滑风险,同时给小企业经营造成极大的资金困难,不少企业由于银行压缩贷款规模和回收贷款导致现金流紧张,民间借贷大行其道,利率高达15%~30%,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使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企业艰难经营。据有关方面统计,2010年一季度,全国新增贷款2.2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新增3000亿元,同比减少300亿元。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7万家小企业关停和倒闭,受影响最大的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肇庆地区外向型企业占比不高,受冲击的程度有限,尚未发生大批企业倒闭的现象。可喜的是,近年肇庆市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调整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竞相招商引资,吸引大批外来投资企业落户肇庆,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7月28日,肇庆大旺高新区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2011年,肇庆大旺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为肇庆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国家金融改革进程加快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大企业直融资渠道多样化和议价能力不断增强,以往大银行“抓大放小”,依靠大企业、大客户取得业务增长的模式已无法延续下去。各大银行同时将眼光转向“成长空间广阔、金融需求丰富、贷款总量需求巨大、可带来高收益机会”的小企业。在肇庆,以往小企业融资主要寻求广发银行和农信社解决,现在各大国有银行都意识到小企业业务的重要性,由上而下制定出小企业贷款业务规划,成立专门机构和优先安排信贷资源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
四、中小企业融资前景分析
(1)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足之本。在实际操作中,小企业由于在银行的信用度不高,能以信用方式取得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由于我国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建立时间不长,而目前社会商业信用环境欠佳,给银行通过正常途径了解小企业信用状况造成较大困难,所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虽然通过一些政策支持小企业融资,但各大银行都各有顾虑,业务发展的速度不快。实际上,在支持小企业贷款方面,农信社、工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均有丰富的经验,占有肇庆市小企业贷款大部分市场份额。企业按期归还银行贷款、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商业信用良好,是建立企业信用的基础。事实上,小企业的发展与这些企业的老板息息相关,企业的资金、业务通常难以与企业老板的个人资金清晰划分,中小企业的理财与老板的理财密不可分,通过了解企业老板的个人业务,往往可以透视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在银行开设个人理财账户的私营企业主,银行就可以通过企业主的个人资信了解企业资信,成为银行控制风险的一种手段。企业主通过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业务建立个人信用,对日后企业融资和建立企业信用大有帮助。
(2)提供可靠担保是解除银行方面顾虑的可行之道。目前小企业贷款担保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以自有资产抵押贷款。这些企业一般是成立时间较长,股东实力雄厚或自我积累较多的企业,是银行最乐于接受的贷款担保方式;二是担保公司担保,由符合银监会规定的资金实力雄厚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主要为处于发展初期,底子较薄,没有资产抵押或资产抵押不足由担保公司补充担保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三是一家企业贷款,由多家企业联保,选择优质企业之间联保,分散贷款风险,是江浙一带小企业贷款普遍采用的担保方式之一。与传统银行授信针对单个企业进行调查评估的方式不同,联贷联保模式要求授信中小企业志愿组成一个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协商借款金额,联合向银行申请授信,联合对贷款提供担保,每名成员均对小组授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企业在连带责任的制约下发挥横向监督作用,相互激励,相互约束,保证贷款安全归还。另外,由优质上市公司或信用评级极佳的母公司担保贷款,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保证金质押、动产质押等担保业务,亦在银行可接受范围内。尝试借助专业物流公司、仓储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动产实施集约式的质押监管,实现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物流的有机结合,在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现金流和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控,采用货权质押、仓单质押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难问题。
(3)产品创新,流程改造是融资重要手段。对于各大国有银行来说,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题,除了制度建设,专门的机构、人员和资源配置保障,更重要的是进行产品创新,以革新的手段降低贷款风险,打消银行贷款顾虑。贷款发放后,维护小企业贷款更需要的是资金的管理、理财和电子银行等方面上提供周到的服务,建立供应链式的融资服务,模式要从过去的“产品导向”转变化“客户导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小企业贷款业务良性发展。
(4)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上市,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在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下,本市优秀的中小企业应积极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从各种渠道获取企业后续发展资金。2007年以来,肇庆市政府举办三次企业上市研讨会,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全市已有30家民营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其中8家民营企业开展上市前期工作或进入了上市辅导期。
(5)举政府之力,促融资之路。建议政府成立由中小企业局、经贸委等政府部门及行业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组织,对提出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进行初审,经初审通过后再向银行推荐。同时,地方财政调拨资金成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贷款发放时将保证金直接划到贷款银行的专户。这种模式有利于地方财政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拓展以及风险防范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小范围来看,广东省首批“双转移”产业园落户肇庆,为肇庆经济腾飞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外银行洽谈会在肇庆隆重召开,各大银行纷纷表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小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参 考 文 献
1、张晓文,王建梅,《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所》2009年9月29日
2、陈春霞,《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现实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9月29日
3、潘越,《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光明日报》2010年4月14日
4、杨志刚,《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迫在眉睫》,《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7月5日
5、陈治,《肇庆年鉴》,中华书局,2010年12月
6、王索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金融时报》2011年8月11日
7、周德文,《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9月22日
8、龙超,邓琨,《中小企业融资与社区银行发展--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启示》,《经济学动态》2011年10月12日
9、骆巍巍,《大银行怎样支持小企业》,《金融时报》2011年11月22日
10、王大贤,《民企“走出去”大战略寄望金融业》,《上海证券报》2011年11月28日
11、陈艳玲,《关注全国工商联和工行联手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关注小企业信贷客户风险管理问题》,《每日动态》2011年第15期、124期
12、毛佳,《关注目前中小银行五大风险困境》,《每日动态》2011年第1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