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6 00:29:56
文档分类: 工商管理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7821
目 录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三)、已有研究综述...…………………………………………...…………………….......2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范围…………………………………………………...…...…...3
(二)、自然资源的特点……………………………………………………………...……..3
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
(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4
1、海洋资源的定义………………………………………………………………….…4
2、海洋资源的开发现状……………………………………………………………….4
3、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前景…………………………………………………………….5
(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5
1、森林资源的定义…………………………………………………………………….5
2、森林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5
3、森林资源的利用与前景………………………………………………………...…..6
4、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8
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8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一、引言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关乎国家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或超量开发,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然而,人们对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要求,又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研究背景
面对自然资源的迅速衰减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拯救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共识和各级决策者的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资文化生活,铸造了人类历史的新文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不适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给人类以各种惩罚和报复。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一员,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与能源、环境、自然资源等息息相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给我们带来无数便利的同时,也渐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给我们带了的深深的思考、反思、总结和挑战,我们有责任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正确处理人类生成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意义
人类社会要发展,必然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如果对自然资源只开发不保护,或者用一种功利主义价值观进行开发利用,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因而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可以提高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其次,有利于发挥已有资源的潜在或富余作用;第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第四,有利于发展资源的多样性与可持续性;第五,优化自然环境结构,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第六,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第七,利于找出尚未发掘的资源,扩大自然资源范围,实现资源的可替代性;第八,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扩大原材料来源,还可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已有研究综述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
自然资源随时代而变化,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扩展,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太阳辐射、风)、地热资源(地热与温泉)、水力、海潮、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煤、石油、铁、锰、铜、金刚石、石灰岩、粘土等)、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等。
我国非常重视自然资源问题,在这方面的颁布的法律包括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等许多部。1979年。我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97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截至1998年,我国共颁布了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法律9部。此外,还建立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这也是自然资源价值在法律上的体现和确认。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建全和完善,现在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已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在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立法中得以体现。与此同时,还建立了自然资源档案制度、自然资源许可制度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出口等都进行了规范。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范围
自然资源亦称天然资源,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一般来说假如获取这个货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的话,那么这个货物是一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一般来说活的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比如鱼、咖啡、森林等),假如它们不被过度开采耗尽的话,它们的再生速度可以与开采速度相当。非生物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壤、水、大气、潮汐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
《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可分类如下: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二)、自然资源的特点
1、有限性。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区域性。指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
3、整体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4、多用性。大部分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社会性。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从而使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
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是资源大国。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是自然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紧张,生存空间狭小。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从人均来看,又是资源小国。一般人均拥有的资源量仅占世界人均量的20%~50%。其次,我国复杂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类型多样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的差异造成了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因而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不匹配,加之管理不善,造成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使生产成本偏高。另外,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我国的草地资源质量普遍较差,中下等草地占87%。森林质量总的比较好,但中幼林比重大。我国的矿产虽类型多,但贫矿多,富矿少,综合部分多,单一整装矿少,开采难度大,矿藏埋藏较深,可供露天开采少,采富弃贫,开采技术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某些矿过度开采,私采现象严重,开采后对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低,这大大加重了资源更新、改造、开发利用的难度。另一方面,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破坏严重,后备资源不足。我国非常重视自然资源问题,,在土地资源方面,有“土地使用权证”;在草原资源方面,有“草原使用权证”;在森林资源方面,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在矿产资源方面,有采矿许可证、勘查许可证;在渔业资源方面,有养殖使用证、捕捞许可证;在野生动物资源方面,有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在水资源方面,有取水许可证等等,这些,有利于对自然资源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保护。
接下来将着重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海洋资源和森林资源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资源的定义
海洋资源指的是 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广义的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
2、海洋资源的开发现状
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海洋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砂矿以及海水直接利用等。
海洋的能源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其中以波浪发电和潮汐发电的技术比较成熟,如日本、英国等国已研制成功了波浪发电装置和法国郎斯潮汐电站。海洋能源资源主要有海浪、潮汐和洋流等类型。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可再生资源,而且是清洁的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源密度很小,开发利用时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投资较大。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近海大陆架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深海盆中,还广泛分布着多金属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它们是解决陆地矿产资源枯竭问题的重要矿产资源来源,是实现未来人类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靠保证。
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出路,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和开发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3、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前景
①耕海牧渔。
②海滨旅游、海岸景观、海岛景观。乘船到海岛旅游,可以体会到更浓的海洋情调。众多海岛耸立海面,风光绚丽,宛若仙山。海岛地貌、生物、渔村对游客都极富吸引力。
③海滨山岳景观,海洋生态景观。
④海底的矿物质和石油开采。
(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树是生命之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森林资源也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森林是陆地上的海洋。
1、森林资源的定义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总蓄积量101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居世界第104位;人均森林面积 0.1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 8.6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11.7% 和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森林资源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比重大,其面积占全国林分面积的71%,而人工林中的中幼龄林比重高达87%。二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南、东南地区,而西北、华北地区森林资源稀少,风沙危害严重。三是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乱砍滥伐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全国每年超限额采伐3400多万立方米,天然森林资源面临严重威胁。四是森林灾害较为频繁,1996年全国发生森林火灾5000多次,受害面积18.67万公顷,火灾受害率为0.75%。,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662万公顷。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森林资源非常贫瘠,所以大家需要节约森林资源,节约纸张。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①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②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森林可采资源少,木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资源的增长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的增长。
③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清查间隔五年内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
④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
3、森林资源的利用与前景
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曾经历过把森林作为主要能源的伐木筑巢到无节制地掠夺性采伐林木的过程,也经历过单纯开发利用木材资源到广泛利用森林群落中各种资源的过程。直至近代,人类才清醒地认识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可再生的特性,通过植树造林、更新采伐迹地来恢复森林植被;通过对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的深度机械加工和化学加工最大程度地发掘森林资源的潜能,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人类对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在当代已发展为:创造条件,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森林周而复始地得到均衡利用。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实力,以及对森林经营、开发、利用的方针政策。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展其多种功能与效益,对全人类,尤其对少林缺材的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森林群落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名目繁多的野生木本与草本植物、野生动物与微生物以及各种矿产资源。森林群落犹如一个绿色宝库,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木材、燃料、食物、药材以及其他工业原材料。绚丽多姿的森林景观亦成为人类回归自然的独特的旅游资源。森林资源已经不仅是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的生物资源,而且作为森林环境资源(包括森林所涵养的水资源,森林气候资源和森林景观)也得到利用,这对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保健事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悉,国家林业局将对重点国有林区25个森工局开展森林资源管理检查,强化重大案件查处督办和责任追究。同时,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绩效考评和效益监测。推进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严格管理大树移植行为,抓好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建设。森林疗养也可叫做森林康养,它是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品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随着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加速,中国城镇居民对森林康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成都市民杜蓉在玉屏山说,走进森林,与传统“农家乐”休闲
有着天壤之别。“空气更纯净,不仅可以静心,也能‘洗肺’”。专家表示,中国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不仅可以激活国有林场的资源,也能开辟新的经济发展业态,使林业与健康服务业深度结合。一些专家认为,发展森林康养事业,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将借鉴德国、美国等森林康养发展模式,走出中国自己的路子。在积极发展森林康养的同时,中国官员表示,生态红线不能逾越。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在国有资产不流失、生态功能不降低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四川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处长杜义说。
4、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为了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使之成为木材生产基地、绿色屏障、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持久地发挥全国林业基地的作用。
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主要措施:
①林业产业转移: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及附加值。
②针对“采育失调”,提出要“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
③针对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提出要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营造人工林—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④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⑤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木材加工水平)剩余物(木屑)可用于纤维板、刨花板、纸浆、建筑材料和家具。
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恶化。
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面对以上一系列的问题,我深刻理解以下几个原则:一,“人类-环境系统”由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组成,是这两者相互依存的整体。任何一方的存在和兴旺都赖于另一方的存在和兴旺。二、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所有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一样,同样都受永恒的生态规律所支配。所有生命都依赖于“人类环境系统”的不间断的运转这保证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三、后代人的幸福是我们当代人的社会责任之一。因此,当代人应当限制自己对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费,要把这种消费水平维持在仅仅满足社会的最基本需要方面,并对可更新资源进行抚育,以确保持续的生产力。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应该节约利用、合理开发、寻找新能源代替,强化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机制,强化资源的有效补偿机制;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导向,引导社会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强化政府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责任。总之,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使人的思维、智力、体育获得全面发展,使社会经济获得持续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因此,当人类品味到环境破坏所酿成的杯杯苦酒之后,必然回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理性思维规范人们的行为用科学的生产技术与消费方式去构建优美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以使空气变的更加清新,使阳光变的更加美丽、灿烂、使地球的未来充满绿色,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稳定,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版。
刘羊旸:《中国日报》,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电视电话会议,2015年7月24日。
黄民生:《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科学出版社,2011版。
刘豪、辛仁层:《海洋资源》,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年版。
陈从礼:《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卢平:《能源与环境概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版。
周珂、王利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中小企业管理 下一篇中小型企业管理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