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对策初探
1.引言
2.民营企业及文化建设概述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企业文化忽略内涵,流于形式
2.1企业文化忽略个性,缺乏创新
3.1 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所致
4.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1.1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2.1注重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4.1突出企业文化特色和创新
5.1提升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6.1推进企业文化的可持续观
5.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摘要:民营企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却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其问题有多方面表现,比如核心价值观混乱,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意识及忽视了社会责任等。这些问题与民营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无相关,也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紧密相连。文本就民营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针对上述瓶颈进行推进对策研究,旨在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加强评估,从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对策初探
1.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中民营部分的占比越来越大,民营企业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却成为制约部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因此,民营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长远作用,提升核心文化竞争力。
2.民营企业及文化建设概述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因此,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是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企业领导及员工的广泛认可。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发展历程、管理者的文化素质、资金投入等原因,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处在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中具有强烈的排外倾向,限制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同时,民营企业仅仅注重对人才的聘用,缺乏对人才的培养,这种模式下,组织结构不完善或者是组织结构完善但老板一手抓,思想和观念都停止在原有的状态,企业主要职位都是老板的亲戚和朋友予以担 ,不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予以管理和用人。他们往往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而不从长考虑。家族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文化的良好发展。
1.1企业文化忽略内涵,流于形式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1企业文化忽略个性,缺乏创新
民营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个性特征具体生动的反映,缺乏个性的“雷同化”企业精神及企业价值观就等于抹杀了民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很难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生产机制不同;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策略也不同,不可能完全雷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须采用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才具备弹性和柔性,更能适应自身企业的发展需要。
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上不重视,不是原汁原味的模仿,就是完全照搬知名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目前许多民营企业提出了“团结、创新、求实、进取”一类的企业精神,这是当前时代风貌的反映,但没有融进民营企业自身的特色,这种文化不仅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还会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要想使企业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其关键是必须要结合企业特色找到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创新点。
3.1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所致
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引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和引领地位。企业家自身的知识水平、精神气质、文化个性、创新能力等素质如何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建设。
有些企业没有把企业创业初期的老板文化提升为企业家文化,沉迷于创业初期的“爱拼才会赢”,忽视在全企业范围很好地文化宣导、提升与继承,没有广泛的凝聚力与感染力,出现了“文化断层”。更多的则是因为企业经营者不介入、不重视,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纳人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没有专项经费投人,企业经营理念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的规定力度远远不够。因为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价值理念是在长期经营中自发积累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稳定;有的企业虽然提出了经营理念、经营使命、经营价值观等内容,但往往带有较明显的模仿性,盲目照搬照抄,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创新不够,造成内容上空洞化,表述上的趋同化;一些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不紧,企业精神既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 ,也没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实效性不强。
4.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不可沉湎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企业文化创新和文化力的力量源泉。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民企也不例外。
1.1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数量多而规模小、发展快而后劲不足、平均寿命短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企业经营者缺乏企业管理意识,忽视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因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民营企业价值观,重点培育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减信为本的经营准则,创业创新的精神追求,合作共赢的发展指向。企业精神的提炼、企业发展理念的构筑、企业价值取向的确立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内容,在对自身发展历程全面调研的基础上,请有关专家帮助和指导,发动全体员工共同讨论,注重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文化资源,并进行提炼和加工,使之得到提升。
2.1注重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是企业自身生存与竞争的基础和动力,是企业发展成功的保障。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目标,科学规划,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促进民营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其次,是要加强学习讨论,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内涵建设为抓手,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反省与觉醒,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逐渐明晰企业的价值理念,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最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同时,下大力气,在总结多年来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经营方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心培育符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把积极向上、艰苦奋斗、遵纪守法,造福社会的企业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为企业员工所接受,实现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塑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使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借企业文化的力量强化企业经营过程中劳动者生产力这一要素的协调管理,使企业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真正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在分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分享,善待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才有凝聚力和创造力。
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员工的感情,强化团体意识,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为目的,在团队中营造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氛围,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这种凝聚功能和向心力作用强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4.1突出企业文化特色和创新
建设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的特点。各个企业性质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生产销售产品不同,人员素质也不同,其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企业文化个性化的依据。企业文化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一个企业有自己独特的条件和发展历程,这就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色,企业要想增强企业竞争力就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文化特色。作为民营企业,一方面要向文化建设成功的大企业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在自己的文化建设中,结合自身实际、企业特色有所创新,并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不失时机地调整、更新、丰富和发展组织文化的内容及形式。
其次,是要打造企业品牌战略,名牌战略是一种文化战略。名牌创立既是物质的生产过程,也是精神的生产过程。名牌追求丰富的技术含量,它也包含深邃的文化含量,成功的名牌里面包含该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包括企业自身的文化特色,反映企业的文化地位和价值观念。名牌是文化和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注重名牌就是注重文化,创造名牌就是发展文化。除此而外,名牌战略还包括科技观、市场观、发展观、改革观。同时,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品牌延伸、精神升华、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保障。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诚信度、忠诚度,不断弘扬和升华企业精神,使员工达到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1提升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企业家作为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在企业中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不断传承下去,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突破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民营企业家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民营企业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们既是企业文化的创建者、引领者,也是推动者和实践者。
因此,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在民营企业中要塑造内涵丰富的、高品位的文化,首先需要这些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个人魅力,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要拥有卓越的管理才能、突出的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尤其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道德情怀。这就要求企业家们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家必备的基本素质。面对日益深化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要统一思想,切实把务实创新始终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并落实到经营管理实践中去,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1推进企业文化的可持续观
现代企业文化可持续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坚持低碳理念。因此民营企业在追求效益增长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把商业道德、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将循环经济、绿色GDP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个环节,渗透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让低碳理念深入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坚持低碳和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让低碳理念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市场永远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民营企业要想在变动迅速的市场中成功、持续地发展,做好做大做强,在市场经济的角逐中取胜,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惟有高举企业文化大旗,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充分彰显核心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赵秀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 2017,03.
[2]张松岳 俞松坤.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瓶颈与拖进对策[J].经济师, 2015,03.
[3]潘竞成.企业社会责任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关系根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1.
[4]杨美丽 刘娇.基于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重塑研究[J].经济论坛,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