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试论行政控制(监督)

试论行政控制(监督)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20 22:51:27
文档分类: 法学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试论行政控制(监督)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6232
目 录
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舆论监督的问题
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
如何发挥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
内 容 摘 要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众多因素推动着当前舆论监督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的舆论监督尚不成熟,还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寻找新途径加强舆论监督建设, 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闻舆论能给不法者造成一种新闻舆论压力;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试论行政控制(监督)
 自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舆论监督”的概念后,我国的舆论监督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一步步的完善中,出现了舆论领袖,媒体审判,媒介批评等现象,舆论监督的利弊也在中国民主化建设的过程中显现出来。 
    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通过一定的方式对社会公共领域内的食物进行检查和督促,而狭义的舆论监督指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 对党和政府机关以及工作人员的不良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曝光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众多因素推动着当前舆论监督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的舆论监督尚不成熟,还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寻找新途径加强舆论监督建设, 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 
(一)舆论监督与我国的法制建设: 
1.舆论监督不断完善法制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的法律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而其中舆论监督对于法制的不断完善有很大的作用,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讨论来监督司法权力的正当使用,,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对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进行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司法腐败以及司法过程中的不合理,能够有效的推进法制的建设。我们看到,舆论监督,有效地推进了司法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和纠正司法偏差的作用。被誉为改变了一个国家一部法律的孙志刚案件就是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南方都市报》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发表了记者陈峰、王雷的长篇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由于SARS蔓延引起的媒体管理上的开放,并借助于网络技术发展的东风,“孙志刚事件”引发了全国乃至许多海外媒体的报道浪潮。网络世界里更是谴责之声汇聚成巨大的抗议浪潮。同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通过报道一个公民非正常死亡,导致一部法规的废除,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这个案件中,媒体很好的对于司法机关的行为作了曝光,使得很多的暗箱操作得以大白于天下,孙志刚得以沉冤得雪,而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出台更是反应了媒体对于法制建设的作用。而更多的事件,媒体起到就是对于司法过程的监督,成为揭露社会弊端的利器。 
2.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也在为舆论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舆论监督被党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自1987年开始,“舆论监督”连续五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其中,十七大党的政治报告要求,要“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同时,十七大报告中还提到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5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 对新闻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2008年5月1日起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立法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保障公民享有政府信息的知情权, 给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法律保障。
舆论监督与政府行政
首先,是通过选举机制来发挥这种作用了。现在几乎所有国家实行的都是民主政府,而民主政治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选举制来发挥的,选举是要依靠选民去选的,而如果官员想竞选连任,他就必须得到选民的信任和认同,而舆论对选民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所以官员们会谨慎地注意和对待公民舆论对他们的评价。其次,启动政府机关内部的监督机制和法定的监督机制。一个上级官员上级和机构,不仅仅对自己要求谨行慎行,对其下属机构和官员也会有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下属行为的不当也会直接影响到自身或整个机构在民众中的印象,还回到选举的原因,使自己不得不对下属或下属机构实施监督;另一方面,“权力-权力”的监督制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在传统的三权分力的理论上是很容易分析的到的,但在现实中作用发挥却是滞后的,而舆论监督会积极启动这种“权力-权力”这种强有力的监督方式。   再者,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舆论监督,可以维护和促进其自律意识。官员的自律意识有待于不断的对其实行法律道德教育,但一个人的自律意识的形成单靠他自己是不行的,上文我们从人的德性的角度分析了这样的问题,而人需要一个外在的制约力量,而舆论监督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外在的监督机制。
(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其实,狭义的舆论监督,指的就是新闻媒体的监督,不管是传统纸媒通过新闻报道,专题策划,新闻评论来进行监督,还是电视媒体的栏目监督,还是现在越来越火热的网络的强势网络问政,网络围观的效应,使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力道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1.新闻媒体的监督队伍不断的壮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媒体也随之迅速发展和扩张。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国传媒集团逐步进入中国,国内传媒市场走向国际化。凤凰卫视等境外媒体收看率飞速提高,另外也涌现了许多的专门的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例如王克勤这位调查性报道的都斗士,08年的山西疫苗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轰动,山西疫苗使得近百位孩子死亡,而王克勤不顾外界的重重阻挠,冲破了山西政府的政治压力,打破了孩子家长固步自封的坚冰,在山西采取了半年的潜伏式采访,终于让这件震惊全国的事件水落石出。不光这样的业务经营,还有南方周末的团队,凤凰卫视的监督,一系列的新闻工作者组成了媒体舆论监督的有力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媒体的监督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也会越来越完善和强有力的 
 2.伴随着媒体的市场化,媒体越来越敢说真话 不管是早期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还是现在各个卫视的监督类节目,不管是早期的南方周末独此一家,还是现在的各种报纸,例如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等都开始大力进行舆论监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使我们看到舆论监督的的不断壮大。 
 3.网络监督的不断强势,全媒体融合的舆论监督更加有力  
杭州的胡斌飙车案,我爸是李刚的网络造句大赛,还有李双江的儿子打人事件,还有官员强奸幼女等事件,无不体现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在官员们的遮遮掩掩再也没用,当法官和官员的勾结被曝光于天下时,我想,舆论正在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
 网络媒体提出了很大的平台,提供海量的信息,很多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首先曝光出来的,而近年来越来越强势的新浪微博更是成为了舆论监督的强势利器,在微博上,普通人也可以进行舆论监督,对于政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江西宜黄拆迁事件,官员微博开放事件,微博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舆论监督的阵地,微博监督的典型流程如下:先是有网友发微博披露某个事实(或某个网友微博引起质疑),然后众网友跟进评论和转发,相关网络衍生品(如漫画、恶搞歌曲)也开始出现,接着在网络或传统媒体上出现深度评论和调查,并同时伴随着微博上不间断的“爆料”,一场微博事件就此达到舆论监督的高潮。 
 2010年的7.23动车事件更是凸显了网络的强势的舆论监督作用,从刚开始爆发出的事故,铁道部含糊不清的解释,到发布会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言论成为网络流行语,再到网民对于事故结果分析的质疑,最后到王勇平的下台,铁道部对于高铁动车速度的调整,之后由微博引发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介入和报道,媒体的大动员和大融合都体现了处处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网民的不断参与,使得舆论监督的参与者越来越大,意见领袖领导的平民监督作用也不可小觑。 
 随着媒体的多元化,随着媒体开放的参与平台越来越大,随着民众的素质不断提高,大家监督意识的提高,普通大众也组成了很大的监督队伍,像韩寒,方舟子等一系列的意见领袖也在引领者舆论监督。从2009年重庆打黑事件至今, 在破除黑恶势力的过程中, 除了行政、司法机关的投入, 舆论监督在事件发展中功不可没。重庆打黑事件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庞大的网络跟帖队伍,众多论坛博客对打黑行动的点评, 在此事件中对揪出和拔掉地方恶势力起到了积极的督促和配合作用。全国各地百姓对此事件进展的关注, 无疑都反映出民众监督意识的不断增长。
二、我国现阶段的舆论监督的问题:  
 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我们应看到舆论监督正处于局部繁荣,整体较弱的状态。舆论监督是对党政机关的政务活动以及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所涉及的问题比较敏感,所以舆论监督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的不力、舆论监督的不易、舆论监督的错位。 
在一些重大问题方面, 我国新闻媒体在事件发生、发展阶段出现普遍“缺位”和“失声”现象, 没有起到对舆论监督的监测和预告作用,待矛盾突出尖锐后,新闻媒体才去报道,才群起而攻之。这种事后监督,虽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已经没办法弥补此问题对社会所造成的重大危害。 
 媒介在监督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司法的监督过程中,往往出现媒介审判的情况,媒体的过度敢于给法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影响了司法的公正 
此外受到政治,经济等外界额压力,媒体的舆论监督也会失语  
三、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舆论监督要摆脱“青涩”走向“成熟”, 就必须寻找新途径, 加强舆论监督。 
1 、完善我国舆论监督的法律体系, 建立舆论监督的保护伞我国的舆论监督十分需要用法律形式来指导和支持、从而保障从事新闻工作人员相关的合法权益。这样使得舆论监督有法可依, 走上法制化轨道。尽快制定和完善新闻相关的法律, 如《新闻法》、《新闻侵权责任法》等。 
2.提高媒介从业者的素质,为媒体更好的进行舆论监督提供智力支持; 
3.全媒体的大融合监督:要提供更加广阔的监督平台,领导要给予支持,媒体之间要相互协作,利用多种新闻手段、多种报道方式,有节有度地形成舆论监督合力, 周密严谨地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 
4.当然未来的趋势,民众也会更加的参与到舆论监督里去   
综上所述,我国的舆论监督在不断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四、如何发挥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国家习惯上称之为第四种权力,把它视为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重的一种权力。新闻舆论监督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     所谓新闻舆论监督,简言之就是利用新闻媒介等大众传播手段,对国家事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违反公共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社会普遍性的看法,借助新闻舆论的压力使上述不良、不法行为得以及时纠正和救济,从而确保权力的良性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及正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正在逐步完善,正在建设法制现代化的国家,而司法公正原则是法制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成为司法机关抵制法外因素的坚强后盾;可以约束司法权力,防止司法专横;可以保证全体大众受益而不是个人或少数部门受益。     (二)新闻舆论监督可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     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能够及时传达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措施,以威慑腐败分子,另一方面,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揭露腐败行为,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在这方面,新闻媒体及广大新闻记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近年来揭露出的许多以权谋私及走私大案,都有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的积极作用[2]。 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各新闻媒介都在致力于探索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新闻舆论监督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运作不够透明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特别是重大情况,应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向人民公开。这不仅是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前提,也是新闻舆论对行政监督的基本条件。而目前,我国公众对于公共行政的运作的知情度仍较低,因此,政情政务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增大透明度。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深度不够     对比西方国家的调查性报道,应该承认目前我们的新闻舆论监督介入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度还远远不够。比如对于群众所深恶痛绝的权力腐败、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等个案,一般记者很少敢于触及;对于扰乱社会治安、伤及风化的一些毒瘤性问题,如贩毒吸毒、嫖娼卖淫、暴力犯罪等,也少见富有力度的调查性报道;新闻媒体远远没有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制衡力量。新闻舆论监督介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道德等相关社会领域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对一些重大事件、重大问题还不敢触及和报道[3]。 三、改善和加强新闻舆论对行政监督的对策     新闻舆论监督搞得好,就会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新闻舆论监督目前在我国行政监督的实践中尽管较之以往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至少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改革新闻舆论监督体制     实践证明,新闻舆论监督如果不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就没有相应的权威性,就会软弱无力,甚至被压制,面临问题时才寻求权力的支持,有了“尚方宝剑”之后,虽会柳暗花明,一时改变局面,但也只能用于事后监督,解决个别小问题,与新闻舆论监督所担负的职责很不相称。因此要加大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威性,消除行政权力干预,就有必要对新闻舆论监督体制进行改革。     1.赋予其一定的独立自主权     单独设置一个新闻舆论监督机构,在体制上必须改变原来的隶属关系,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被监督者能够切实受到制约。     2.加大政务公开,开展高层次的新闻舆论监督     开展高层次新闻舆论监督,就得政务公开,让人民大众直接参政议政,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一个重要步骤。政务公开的主体是党政机关,公开内容是除法律规定的机密活动之外的党政机关行使权力的所有活动。     (二)健全新闻舆论监督机制     新闻监督是新闻传媒的重要职责,记者采访是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通过立法赋予新闻记者对发生的社会事件更大的报道权,同时对于严重阻挠记者正常采访活动,围攻殴打记者,非法限制记者的人身自由的行为进行严惩。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配角”作用,与党内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监督机制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并肩作战”。只有形成整体实力,新闻舆论监督才能充分发挥威慑力。
参 考 文 献
提示:在此处撰写资料来源(请删除本行提示信息后再写入相应的部分)。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死刑研究探索 下一篇浅谈新《婚姻法》的不足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