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雾霾的现状、背景与其定义…………………………………………………2
雾霾成因………………………………………………………………………3
雾霾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与危害………………………………………………4
不同人群如何抗预雾霾造成的影响…………………………………………5
雾霾的防治和治理……………………………………………………………6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雾霾是那么的远。也没想过会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从小到大,我都是在南方,我看到的都是蓝色的天空,小的时候我还嫌弃他太蓝了。可是,看了柴静的雾霾纪录片,我发现,原来,我看到天空真的是没那么蓝了。原来,雾霾这么近。在慢慢的吞噬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吞噬着我们的健康。只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发现。
近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空气污染度高,质量差,尤其每到潮湿阴暗时节,更为影响日常出行,生活和工作;更为影响深远的是危害人类健康。对于雾霾的大家不得不要有深刻广泛的认识,在探究的其成因的同时,想出其应对方法和措施更是当前我国甚至全人类逼在眉睫的难题,要实现达成最终人和自然平衡和谐发展共存才是我们人类的终极目标。
那么什么是雾霾?其实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因主要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雾霾天气,从而形成雾霾。事实上,这几年,每到秋冬,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只是都没近段时间波及范围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也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专家指出近期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四、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当前社会在经济大环境改造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房地产行业如雨后春笋加速发展,出现大量大面积基建工程,建造过程中大量产生粉尘污染;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生物有毒物质生长增多。加剧污染重度。七、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八、日常所有生活垃圾废气影响,我国人口日益增长的同时人民生活越来越好,除了日常起居饮食必须品的需求,更有大量奢饰品的使用,使用过后变更废品堆积。垃圾堆积日渐量大散发的气味也让空气逐渐受到污染。环保专家表示,通常在北方地区冬天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了解了雾霾的成因,我们再来看看雾霾给我们日常生活都带来哪些危害。其实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制造雾霾的真凶。在节目中,柴静为所有观众讲解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她所“看见”的一切: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来15种致癌物质;多么令人害怕的数据,经历过与癌症病人的接触,那与生命做斗争的挣扎,是那么的无助。在这些污染危害物质中第一、雾霾会引发哮喘复发。冬季多雾,老年人在晨起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防护以免哮喘复发,专家介绍说,雾天风力小,空气流动慢,空气中含有多种杂质,会引发哮喘。第二、雾霾极易引发气管炎,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粘膜损害所造成的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雾霾可能是导致肺癌发病率上升的因素之一,但迄今没有任何数据或临床证据证明霾天与除肺癌之外的其它癌症有任何关联。事实上,导致当前癌症发病的因素很多,绝非仅仅因为环境问题。人口寿命的延长、抽烟、城市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环境污染及生活方式的不良化,都是导致肺癌及其它癌症发病的重要原因。譬如,纪录片中的数据称过去30年内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465%,近10年肺癌发病率增长300%,但哪怕如此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也刚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所有肺癌患者中,人口寿命延长、抽烟、霾都是重要原因,其中对于烟民来说,抽烟危害应大于雾霾,而在上述三个肺癌诱因中,人口寿命延长应该是重要原因,因为癌症在年龄大的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第三、雾霾易引发脑溢血。起雾时气压低,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染物难以消失,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特别是像酸、胺、苯与病源微生物等剧毒,会引发脑溢血!第四、雾霾能引发高血压。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雾天气对于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确实有影响。雾气进入人体后会消耗营养,造成机体内损。第五、雾霾会导致结膜炎。空气污染、烟雾、角膜接触镜配不当,刺激性气体、化学药品等均可引起结膜炎症,可累及单眼或双眼。雾霭天气,结膜易受感染。第六、雾霾容易引发咽炎。雾霾天气空气污染较重,如果是外出活动很容易引发慢性咽炎,尤其是一些跑步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的炎症。
我们该为雾霾治理做点什么了,买空气进化器没用,我们要拿出行动。这是经常激荡于虚拟空间的“公民行动精神”。对于雾霾我们日常要怎么做好预防措施?
首先老年人:老人在室内时间较多,要格外注意清洁卫生,习惯用笤帚扫地的老人不妨改用吸尘器,地毯、抹布、沙发套等及时清洗;煎、炒等传统的烹饪方法易产生大量油烟,污染室内空气,建议在家做饭多用蒸、煮等方式。二、儿童: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全,灰霾天气灰尘、颗粒会通过孩子们的呼吸道直接侵害其健康,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发生。对儿童的防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通过学校的宣传和知识普及让儿童对雾霾天气以及对健康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和感官认识。其次,提高家长自身对孩子的方法意识。再次,减少室外活动,将户外活动改为室内活动,从而减少灰霾对儿童的影响。此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毛绒玩具表面的灰尘、细菌较多,尽量少给孩子玩或常清洗,让孩子的活动远离污染严重的交通干道,临街住的,避免在交通高峰期开窗通风。三、室外作业:雾霾天气持续发生会让不少人在室外感到不舒服,对于需要长时间在室外工作的作业人员例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等,他们暴露在雾霾的时间更长,接触量更大。因此,强调和关注室外作业人员对雾霾天气的防护十分有必要。四、孕妇的相关预防措施:孕妇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同时,孕妇也不能一味休息,仍应适当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多吃含锌食物。补充维生素C。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五、慢性疾病:雾霾对于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会引起气短、胸闷等不适,可能造成肺部感染,或出现急性加重反应。糖尿病患者因自身抵抗力较弱,更易患感冒。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有较大的破坏力,会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诱发脑梗死等。灰霾天最好减少外出,外出时建议佩戴防护效果较好的口罩。但是,不是人人都适合戴口罩。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困难的人,戴上口罩后反而人为地制造了呼吸障碍,心脏病、肺气肿、哮喘患者不适合长时间戴口罩。有慢性病的患者,建议避免在清晨雾气正浓时出门购物、参加各种户外活动,要多饮水,注意休息。若身体出现不适,要尽快前往医院就医。六、专业用嗓防护:专业用嗓人士如教师、讲师、歌手、主持人、销售人员等,经常需要用到嗓子,本就是咽喉疾病的高发人群,在雾霾天气更容易出现咽喉问题。建议雾霾天气尽量减少用嗓,让嗓子充分休息,外出要带口罩,保持室内的温湿度,多饮水,可多泡饮沙菊茶这类中医茶饮,防治咽喉的不适症状,常用有保护声带的作用。
我国当前是属于社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的伤害,环境受损了。发展与伤害同在。那么这一切我们既要发展也要同时维护、保护环境,减少因此而对我们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学会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2.绿色消费环保选择:(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4.分类回收循环再用,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5.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拒绝树木砍伐做成的实木家具,要板式家具也尽量选择宅品惠全屋定制的实木颗粒板家具;也不浪费纸张。6.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这是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最基本坐做起,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在人类历史上,发达国家都必然经历工业发展,而任何经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都必然经历过空气、水、土等的严重污染过程。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进行得早,发展的时间也长,其污染历史时间则更长,污染得也更为严重。譬如,伦敦自19世纪就是世界有名的雾都,这些在当时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雾都孤儿》是1836年狄更斯的写实小说)。雾都怎么来的?就是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直接导致1.2万人死亡(5天4300人死亡),可见当时的西方国家雾霾有多么严重。而从《雾都孤儿》出版的时间到1952年有一百多年。如今,伦敦早已不是雾都,一年也没多少天有雾霾,这就是治理的结果。
正是伦敦雾霾事件酿成严重后果,才有后来西方发达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治理投入,也才有今天西方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中国是后起国家,从1950年代才开始进行工业化,中国用了六十多年从开始基础工业化的第一步到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进程,实际上这已大大压缩了我们承受环境污染的时间。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后发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有前车之鉴。所以,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进行治理,应该说经过一二十年就能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如此,相比西方,我们工业化规模更大,污染程度还是相对比他们当时小一些。提升环保标准并完善相关法治体系。
就当前而言,我国的经济到了产业全面升级的阶段,这种时候国家正好借机提高环保标准,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和监管体系,然后即能减少后面的污染排放。在这方面,过去我们发展太快,很不完善,这需要我们的立法机构、环保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努力推进。
理顺各部门职责,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督。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干预市场环境整改。出具措施落实执行,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民全民参与,绿色环保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生产节能减排、电力环保汽车降低城市大气污染。全民生活日常起居推广宣传日常用品重复使用,废品循环利用等举措。减少政府对公共物品、垃圾处理压力。
过去,我们在环保监督上是职责不清的。我国1973年才成立环保部门,1988年前不过是建设部下边的一个部门,1988年后才成为副部级单位,1998年才成为正部级单位,2008年才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试想,这样低级别的单位,能管更高级别的单位或同级别的企业吗?虽然2008年机构改革成了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但在监管职责方面仍然没有完全理清。
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确立深改进程,四中全会决定推动依法治国进一步深化,这不但需要政府减少各种行政审批,更要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其中,环保监督就是政府职能改进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新任环保部长是纯环保专业出身的专家,也是第一个真正的“专业出身环保部长”,相信在这方面未来会有大的改进。
◆穹顶之上,从己做起
《穹顶之下》纪录片的主创人员一定耗费了很多心血,通过这部纪录片,很好地向公众介绍了PM2.5的形成根源,告诉我们整个中国都被雾霾造就的“穹顶”笼罩着。公众因此提升了对PM2.5的认识,未来会增加对政府、对企业的监督意识,会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有助于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节能减排进程。所以,这是一部好的、很有社会价值的纪录片,这一点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就社会进步而言,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纪录片。
政府会面临更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但是,政府不应畏惧舆论或逃避舆论带来的压力,而应该迎着压力而上,与公众互动,并和公众一起来改进政府工作。这样,不但能赢得公众的信任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更能将工作顺利开展,推动社会进步。
政府,既要考虑经济增长,又要考虑节能减排,那么就需要政府拿出更多的精力,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产业升级。政府不应该因为舆论的监督而走得过急、过于匆忙,我们不能忘记还有很多人需要经济增长来提升生活水平;政府也不能完全不顾舆论,只顾着提升政绩增加GDP,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才是政府该追求的真正政绩。
政府,既要引导好经济发展这列火车保持平稳较快增速,又要照顾好经济增长的质量,政府能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地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经济、普惠民生,同时能够依法监督好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就是好政府。这样的政府,就是站在雾霾“穹顶”之上的智慧型政府,就是既能发展好经济又能解决好雾霾的创新型政府,就是有能力和值得肯定的政府。对今天的中国和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极其需要依法行政的有能力政府,极其需要清廉为民、负责任政治家和人民公仆。
此处撰写资料来源:
《日常常识》、《华慧大健康》、《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