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保险营销中的运用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保险营销中的运用
上传会员: panmeimei
提交日期: 2023-11-17 09:37:44
文档分类: 保险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保险营销中的运用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免费文档不需要积分。
文档介绍: 需要原文档可注册成本站会员免费下载。
文档字数: 2653
目 录
一、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运用的发展状况与不足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保险营销中的影响和发展优势
三、展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未来信息化保险营销中的运用

内 容 摘 要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当然保险也不例外,它也正面对着新一轮的改革,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营销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保险业的发展,互联网保险便应运而生,成为了保险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大量的网络销售平台建立,互联网信息技术如何在保险营销中更高效、快捷、方便、安全就成为每个企业最为重要的课题。
.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保险营销中的运用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给保险行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传统的保险营销渠道和模式被迫发生着转变。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互联网保险应运而生,成为了保险业又一个新的创新。所谓互联网保险,目的是为了实现电子交易,即利用互联网来投保、核保、理赔、给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化的产业链,例如多媒体自主报案、智能查勘、行业协会推出的快处APP报案、微信报案、中易赔报案等
一、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运用的发展状况与不足
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始于1997年,但真正开始取得显著成果还是在最近两年。2011年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增至60家,年平均增长量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至291亿元,年平均增长量202%。2013年11月6日,我国首家互联网保险-众安保险正式成立,更多的保险公司也在近两年纷纷扩展电子商务职能,转变官网的定位,如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我国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潜力无穷,但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风险是伴随着发展的,目前我国的保监会也正积极筹备制定相关的监管机制,规范其发展。纵观全球,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保险在整个保险市场中的比重不足3%。对于互联网保险,我国多数多数公司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找到一个清晰的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保险营销中的影响和发展优势
(一)对保险经营观念的颠覆
互联网对保险行业最大的颠覆,是从“客户思维”到“用户思维”的改变。传统“客户思维”模式下,保险公司运用4P营销理论,将公司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关键因素是产品包装、价格优势、渠道实力和促销策略等。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量大、信息流动快,能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被加速打破后,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买卖双方权力将发生转移,促使行业加速进入用户主权时代。“用户思维”的模式下,个性化的产品、极致的消费体验、简约的形式,跨界的资源整合以及大数据的分析运用等能力,成为竞争的关键。
(二)对行业销售入口的冲击
保险销售是对具有同样风险特征的个体聚合的过程。对个体的不同定义方式,派生除了营销、直销、代理等不同销售渠道。而互联网天生就是“连接”、“聚合”的途径,可以很容易克服空间上的限制,将人群风险特征进行无限细分,充分利用小众人群的“长尾效应”,组合成个性化的“团单”进行承保,在此背景下,决定业务量的将是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传统模式下,依靠网点数量和人力规模进行一对一营销的传统优势,由于成本较高,必将受到一定的削弱和冲击。
(三)对保险市场边界的扩展
互联网保险将从三个方面扩展保险的边界:一是互联网带来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其中蕴含的新风险派生出的新的保障需求,如网购退货险、盗刷险、信用保障保险等;二是大数据技术提升行业风险定价与管理能力,从而将以前难以有效管理的风险纳入承保范围,如高温险、雾霾险、碎屏险等;三是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客户凝聚能力,发挥“长尾效应”,将保险期间碎片化、保费碎片化,使得以往不具有高额投保能力的客户纳入被保人群,如一元“关爱险”等激活卡形式。
(四)对行业服务要求的改变
“用户主权”形势下,消费者借助全新的信息环境,依据用户评价、亲友推荐、专家评论等信息,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目标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体验品质。此背景下能否开发更加个性化和按需定制的产品,能否建立超过消费者预期的极致体验,将成为制胜根本,必将促使保险行业更加注重服务品质,更为关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五)对运营流程革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对保险全产业链的渗透,为保持竞争优势,保险公司将不断加大运营全流程改造力度:一是行业外包将加快发展,保险公司收缩日常活动范畴,集中内部资源聚焦在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及资金运用的核心领域;二是核心业务流程网络化自助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迎合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三是运营成本收到严格管控,节省下来的成本转变为产品费率的下降回馈给客户,导致固定资产成本、人力资源投入等大幅减少,万元标准保费的运营成本高低成为竞争的一个重要能力。
三、展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未来信息化保险营销中的运用
加速保险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进程。保险业是数据和信息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全行业的数据,才能构筑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行业可采取由外而内的方法,先在市场规模大、技术力量强、业务有代表性的公司之间建立统一的外部信息交换端口,然后逐步改造公司的内部系统。
培养的技术与业务能力兼备的人才队伍。便于全面考量项目的可行性,培养复合型人才使之全面掌握业务架构和流程,全程跟进项目配合协调各部门,在实践中随时调整需求,并承担后期的系统测试以及培训工作。
细分客户群体,找到价值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挖掘,建立多维数据仓库,锁定范围深入渗入开展数据挖掘研究,重点挖掘优质客户的内在价值,提高企业的业务质量。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凡事皆有两面,“大数据”的运用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互联网公司掌握了海量数据拥有制约技术和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保险公司也可能面对丢失部分客源的境地,所以需要进一步拓展保险网络销售渠道,可重点试点家财险。
借助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品质,是保险该公司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当前保险公司应在改善系统架构、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速度、增加产品功能等方面加大力度,从尽可能方便客户的角度出发,着眼考量引入快捷、高效、低成本、覆盖面广的电子服务模式,设置保险自助设备服务区,全天候向客户提供信息查询、明细打印等服务。必将受到广泛欢迎,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张旭初:《保险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225页
2.林宝清:《保险发展模式论》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第90页
3.鲍洪峰:《浅谈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构成对网络保险营销的影响》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对当前我国保险营销现状及发展前.. 下一篇中国保险公司营销渠道变革研究---..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